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电梯制动器的相关事故产生原因,介绍了几种电梯制动器风险。结合电梯检验规程,阐述在电梯使用、检验过程中,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维保人员和检验人员如何辨识电梯制动器风险。随着国内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旧房加装电梯项目的推进,我国城镇电梯保有量逐年攀升,电梯数量与专业工作人员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内电梯"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提高了电梯故障爆发率。近几年,相关媒体对电梯事故时有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事故概况杭州市某单位2007年3月发生了一起电梯夹人致伤事故。事故电梯为一台杂物电梯,型号为TWJ500/0.35,由有资质单位于2003年安装,且该资质单位一直承担该电梯的维保工作。事故经过大致如下:该单位使用人员在地下层楼处搬运货物进入轿厢内(厅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电梯突然启动,搬运人员慌乱之中往外  相似文献   

3.
电梯责任保险可以发挥电梯事故赔偿和电梯安全风险预防的作用,本文探究了博弈论在电梯责任保险推广中的作用。在确定博弈主体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保险公司为承保方,电梯使用单位为投保方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电梯责任保险顺利推广的必要条件。最终,针对电梯责任保险推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电梯改造方案审核和电梯检验实践,提请电梯施工单位,在签订改造电梯的合同前,全面了解拟改造电梯的状况,编制完善的施工方案,以避免出现电梯改造后不能满足现行规定的被动局面;同时提出监督检验改造电梯时的几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电梯维护、保养(以下简称维保)工作是电梯安全使用的根本保障,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电梯的维保工作有明确的要求,但长期以来,电梯维保单位对电梯维保的工艺没有统一的规定,维保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了电梯的使用安全。为降低电梯使用成本、确保使用安全,对电梯的维保工艺进行规范是必要的。电梯的维保工作可分为常规维保(1次/10~15天),季度维保(每季度1次)和年度维保测试(1次/年)3种。维保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安全》2013,(6):66-66
本刊讯为有效遏制电梯事故抬头的状况,5月17日,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电梯使用单位落实《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强化电梯钥匙等管理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5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切实落实《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强化电梯钥匙等管理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电梯经过验收合格后安装单位或产权单位移交给使用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建筑物改造和装潢、电梯的升级改造等原因会使电梯轿厢重量改变。由于这种改变往往体现在电梯轿厢重量的增加,因此本文主要从电梯轿厢重量的增加对电梯运行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1轿厢重量改变对平衡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电综合设备。电梯是否能安全运行,不仅与制造、安装质量有关.而且与使用、维护保养密切相关。在用电梯出现的故障及事故,多为使用单位缺乏足够认识、对在用电梯的维护保养不好所致。因此,为了使电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人身设备安全,有必要对在用电梯加强维护保养。在用电梯的维护保养有例行(日)、周、月(季)、年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10.
电梯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修保养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电梯安全运行最主要的环节。《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下称〈规则〉)明确规定:电梯安装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从某地区多年来电梯年度定期检验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看,从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恰恰是上述两个环节已成为电梯安全运行最为薄弱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王亮 《劳动保护》1993,(10):18-20
电梯属国家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也是现代化城市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与汽车一样,是城市的动脉之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3年来,无论是林立的高层楼宇还是成片的工业厂房;无论是生产建设还是工作生活,处处显示出电梯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市电梯占有率明显高于许多内地城市,电梯的年递增平均近600台,总量已达近 6000台.人均使用电梯数量位于全国城市之首。我市在第一个建设高潮安装的电梯运行已近10年,各类问题逐渐暴露,电梯安全管理的形势不乐观,伤亡事故较多。近四年…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诸多安全隐患中,目前国内对电梯使用安全威胁最为突出的是"老龄化"危机。针对电梯"老龄化"及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电梯维修保养所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物的数量持续上升,电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梯数量的急剧增加,同时带来的,还有电梯事故的频发。2012年9月,一名女顾客在上海市南京东路的华联商厦,不慎一脚踏入电梯空门,导致从6楼坠落到电梯井,当场死亡;同月,一名怀抱孩子的温州女子在进入电梯门时,由于电梯轿厢未到,该女子踏空,导致坠入电梯井死亡。国内各地连续发生多起电梯安全事故,不断触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起TW-200杂物电梯事故,通过对事故现场勘察和事故分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制造、使用、安修单位和有关部门加强杂物电梯监督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动电梯安全监管方式改革,提升电梯安全水平,2013年12月2613,深圳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了深圳特种设备1号安全警示,提醒全市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保单位和广大市民乘客,警惕电梯过度装修安全隐患,切实做好防患措施。此次深圳市发布的特种设备1号安全警示的隐患名称为电梯轿厢过度装修,警示严重程度为三级(最高五级)、紧急程度为二级(最高级为三级)。  相似文献   

15.
为厘清制造单位和检验机构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认识,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检验质量的目的,本文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组成和各子系统的作用,结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 7588-2003/XG1-2015)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子系统的组合分成3类电梯,并根据电梯类型提出合理的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非驱动主机制动器做制停子系统的电梯,需要检验与检测子系统和制停子系统相关的项目;使用驱动主机制动器做制停子系统的电梯,需要检验与检测子系统、制停子系统和自监测子系统相关的项目;不需要检测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需要检验与制停子系统和自监测子系统相关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超期服役电梯没有报废规范的问题使用年限较长的电梯,从电梯使用经济性能和电梯使用安全性能两个方面综合评估电梯使用性能;结合有关电气元件报废规范,对电梯各个部件使用情况进行寿命分析。综合电梯各个方面因素,按照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综合评定电梯使用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17.
某单位一台集选控制的货梯发生了开门走车的故障。幸未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有关人员查找故障原因,发现既不是层门电气联锁短接引起的,也不是门锁继电器(接触器)触点粘连造成的,费尽周折找到的原因是:电梯机房一块窗户玻璃破损,前一天下雨.雨水飘进了机房,致使靠近窗户的线槽积水,引起门锁回路电气短路.使电梯层门电气联锁保护电路失效。这起故障反映出使用单位在电梯管理上的不善,尤其是在电梯机房的管理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梯事业有了迅猛发展,而电梯安全管理滞后于形势,“三高”(故障率高、事故率高、投诉率高)现象长期存在,且有增无减。究其根源,就是中国电梯事业患了“电梯综合症”,必须在电梯的制造、安装、维护、使用、监察这五个环节上都下一番功夫进行整治,以防治“电梯综合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梯事业有了迅猛发展, 而电梯安全管理滞后于形势,“三高”( 故障率高、事故率高、投诉率高) 现象长期存在,且有增无减。究其根源,就是中国电梯事业患了“电梯综合症”,必须在电梯的制造、安装、维护、使用、监察这五个环节上都下一番功夫进行整治,以防治“电梯综合症”。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下简称使用维保规则),并已于2009年8月1日起施行。《使用维保规则》强调了使用单位对电梯安全使用负有主体责任,明确了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职责,细化了电梯维保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并强化了电梯乘客的乘坐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