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型水电站施工期污水截排工程进行设计能够降低污水排放量,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大型水电站施工期污水截排工程存在的截排效果与工程投入成本之间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污水截排流量的大型水电站施工期污水截排工程设计方法,首先对大型水电站施工期污水的来源进行分析,确定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然后对大型水电站施工期污水截排工程的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实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设计的污水截排工程能够实现截排效果与工程投入成本之间的有机统一,在降低工程投入的同时保证截排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抚仙湖北岸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与截污工程实施前同比降低,雨污分流截污成效与预期存在差距的问题,通过现场排查、跟踪监测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情况对比,探究了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城乡一体化污水收集模式、截污工程施工期间降雨冲击、截污范围扩大和截污设施增加、地下水和农田泄水混入、日常监管机制和全民参与等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秀亮 《环境》2012,(9):20-22
如今,绝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污水都要通过截污管网,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深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能进行排放.但是处理污水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污泥,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产物,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将可能带来二次污染,污水处理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详细阐述深圳特区深圳河布吉河以东污水截排工程的方案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6支流截污工程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最重要的治水工程之一。在工程进一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根据多次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按水系截污、沿河截污与区域截污相结合、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污的3项原则,对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截污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际纳管污染源数量由原计划的820个增加到2977个,实际截除污水量由原计划的6.8万m^3/d增加到26万m^3/d,6交流区域的截污率由22%提高到85%以上,6条主要交流的平均污水截除率接近70%,其他一些主要交流污水截除率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河道"污水零直排",对十甲河、北塘河和永久河等15条河道沿线的排放口进行了排查。对于有污水的排放口实行源头截污并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不具备市政截污条件的,就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河道。工程运行效果表明,污水就地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消除了河道晴天排污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城市的污水净化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性,减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进行海绵城市创建,提出基于截污净化技术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的污水分平地、洼地、地下管道、街道和厂区进行分区截污净化处理。对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表面径流以及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截污净化处理,截污净化处理采用物理滤除和化学处理结合的方式,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建立区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化建设,提高海绵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工程是滇池环湖截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SWMM模型对滇池环湖截污干渠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并对其运行效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典型降雨年景(降雨保证率分别为29.7%、93.8%和82.8%)下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对现状汇水范围内全年产生的污水收集率为29.52%~51.68%,对设计服务范围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处理率为46.3%~67.9%。环湖截污干渠系统旱季收集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雨季,各截污片区收集处理率存在明显差异。当重现期≤0.2年时环湖截污系统现状汇水范围内产生的污水及地表径流均能够被收集与处理;当重现期≤0.25年时环湖截污系统设计服务范围内产生的污水及地表径流能够完全被收集与处理。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7,(6)
<正>截污管网特别是次支管网建设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效益,切实改善全市水环境,东莞打响了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攻坚战。按照工作部署,到2018年年底前新建截污管网不少于1800公里,争取新建管网达到2500公里;到2020年再新建500公里以上管网,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斌 《环境工程》2014,32(12):26-29
通过调查分析,滇池水污染成因主要为城市点源直排、污水处理厂尾水及面源污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已经实施的控源截污、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农业面源治理、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截污、治污工程,结合这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滇池治理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彻底消除苏州河水系的黑臭状况并根本改善苏州河水质,1999年11月~2000年1月,对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结构特性.同时提出了控制市区6支流污染的截污治污的几项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在水系范围内进行全面截污;对个别分散的污染源,采取就地处理技术;在截污工程中,首先集中力量整治木渎港-桃浦河河段.  相似文献   

12.
结合乌涌流域排水规划与排水现状,制定了排污口截污、截污管网完善、初雨调蓄、河道整治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持的综合治理总体设计方案,方案实施后可达到"旱季污水100%截流,雨季溢流污染削减70%"的治水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 (三期 )扩建工程石井河截污工程的地质状况、施工条件与要求 ,结合刀盘、刀具的工作原理 ,分析确定了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工艺中顶管机的刀盘形式、刀具布置 ,并将其应用于石井河截污工程 ,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17,(6)
正如果把当前东莞各镇热火朝天的水污染治理比作"攻坚战",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无疑是这场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东莞市委书记明确指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是截污,首战要将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作为主战场,为东莞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没有完善的截污管网系统,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益将大打折扣,水环境质量也难以有效改善。道理易  相似文献   

15.
黄慧诚 《环境》2003,(12):6-7
截污——河涌整治第一步推土机正一车车地推土,吊车正一个个地安装水泥管,工人们告诉记者,今后那些小区的生活污水便不再流入河涌了。这是记者在东风东路杨箕涌见到的铺设截污管的一幕,也是今日在广州随处可见的河涌整治的繁忙景象。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水系发达。据统计,市区主要河涌有231条,931公里长。作为防洪排涝的水道,河涌可谓大自然给予广州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可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疏忽,大大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石井河截污工程的地质状况、施工条件与要求,结合刀盘、刀具的工作原理,分析确定了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工艺中顶管机的刀盘形式、刀具布置,并将其应用于石井河截污工程,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闵行区水质污染主要由于排入河道的污染物量巨大、外来污水的影响、河道自净能力减弱等原因造成,可通过市政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截污、建立严密完整的监测监理体制、治污、河道整治等治理对策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8.
滇池治理应贯彻“全面规划,分级负责,源头治起,综合效应”的原则,除建设污水处理厂,西园隧洞,北岸截沁工程和疏浚草海底泥外,还应大力推广三项措施,即建立沼气净化池直接就地处理污水,推使用多功能净水器以及利用硅藻土净化厂矿企业污水。  相似文献   

19.
污水收集与处理效能直接影响合流制排水体制下的水安全和水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析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迁安市为例,建立覆盖"污染源—管网关键节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网络,基于同步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定量解析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数和污水处理系统收集与处理效能,并定位问题管段具体位置和主要问题.结果表明:①合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分别为43. 4、13. 3 g(人·d),分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略高,分别为53. 1、14. 5 g(人·d).②受地下水、河水入渗的双重影响,生活污水从进入市政管网后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幅下降,保守估计下入渗率约为32. 5%,合流制管网截污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河水入渗量达到了14 471 m3d,分流制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入渗量约为19 777 m3d.③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均远小于设计进水水质,还存在C源不足、一部分比例的污水可生化性较差的特征,进水BOD5TN〔ρ(BOD5)ρ(TN)〕变化范围为0. 47~4. 32,平均值仅为1. 68.研究显示,地下水河水入渗严重降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建议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视对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的摸底评估,并从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管网缺陷修复上大力整改.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状滇池治理的基本框架,以处理设施的效率等为假设条件,建立了分析各种措施系统效果的模型。并对平水年水文年型条件下,2005年的截污、城市污水处理厂、入湖口化学处理等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污、污水处理厂、入湖口化学处理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