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中国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辽宁省辽南地区,瓦房店市老虎屯经济开发区蔬菜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该蔬菜生产基地大气,水质,土壤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作为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蔬菜的产地,必须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故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研究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第一关。主要环境要素有:土壤、大气环境,水质,同时检测若干同产蔬菜中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对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水、土等环境要素,以及应市蔬菜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硝酸盐、有机氯农药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分析。结果发现:部分监测点的土壤汞含量及蔬菜汞含量已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属轻度污染;蔬菜硝酸盐的含量全部超过WHO/FAO的建议水平。但只要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该基地仍可作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研究--以广州蔬菜生产基地为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调查广州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地土壤和主要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蔬菜对Pb、Hg、Cd、Cr和As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各种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蔬菜生长特性以及与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特性(遗传特性)的差异性密切相关,以富集系数表示蔬菜对元素富集能力高低,按平均值大小对不同蔬菜富集系数进行排序并分类。  相似文献   

5.
论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质量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重点分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污染物对蔬菜产生的危害,论述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环境质量环境要素的要求,给出各环境要素监测方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准,提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选择的生态条件,从而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前管理,建立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6.
浅析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质量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生产基地污染物对蔬菜产生的危害,论述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环境质量环境要素的要求,给出各环境要素监测方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准,提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选择的生态条件,从而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前管理,建立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丹东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铅、汞、砷等重金属,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析,发现丹东市有机食品和菜篮子生产基地土壤中除汞个别含量较高外,其余各项污染因子含量均较低,且各污染因子在不同生产基地及其对照点土壤中的含量差别不明显。同一生产基地、不同生产基地土壤中各项污染因子含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某蔬菜种植基地重金属污染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林市某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水、土壤与蔬菜中重金属的测定,结合国家农灌水、土壤和食品卫生标准,分析了该区Cu、Pb、Zn、Cd污染状况。经测定分析,该区灌溉水质达到了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超过背景值,但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的标准。结果表明,该区尚未受到重金属污染,符合无公害食品种植基地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浙江省蔬菜生产系统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居民的膳食健康风险,选择浙江省典型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02对蔬菜和土壤样本,分析了浙江省蔬菜生产系统重金属Cd、 Cu、 Pb、 Cr、 As、 Ni和Hg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系统评价了蔬菜生产系统生态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超标严重,超标率为97.2%,土壤以中轻度污染风险为主,Cd污染风险最大,其次是Pb、 Cu和As.蔬菜中仅有少量豆类和瓜果类蔬菜Cd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2.5%和8.7%.不同种类蔬菜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叶菜>豆类>瓜果类>根茎类.浙江省居民食用本地蔬菜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都在可接受范围,儿童比成人更容易面临风险(P<0.01),Cd和Pb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浙江省蔬菜生产系统生产的蔬菜整体处于安全水平,但需要加强对Cd和Pb的污染源管控.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蔬菜生产基地重金属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沈阳市东陵区和于洪区的蔬菜生产基地的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表明两个地区均受到Pb、Cd、Cu、Zn四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 ,于洪区偏于中度、重度污染 ,东陵区大部分处于轻污染级。另外 ,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Cd有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 ,而且蔬菜大棚内土壤中的Pb、Cd含量明显高于棚外。  相似文献   

11.
呈贡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调查,昆明市呈贡县2 3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对产地环境的要求,为生产无公害蔬菜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持续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晋陕蒙接壤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过程中,蔬菜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多次实地考察和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落后的种植方式的影响,该地区蔬菜生产的水平很低,无法适应大规模经济开发的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蔬菜生产的薄弱环节是淡季时间长,保护地生产所占比重甚小,专业化生产的程度低。结合作者本人在当地布点试验的成功经验和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发展该地区蔬菜生产的对策为重点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保护地蔬菜的生产,以带动一般大路菜的生产和促进农业种植业的改革。在蔬菜生产基地的布局原则上,本文提出,应以目前的和规划中的重点城市为主要集散地和中心市场,以重点城市和重点工矿区为主要保障供给对象;在技术路线上,提出有重点、分批次和分阶段建设的方针;在组织措施上,提出完善各种市场调节机制,重视和引进科技力量,以及需要政府的有关单位作好扶持和推广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错季蔬菜生产对水资源消耗的争议,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业“生产-消费”合作生产背景下区域发展错季蔬菜的耗水效果及其对农民收入、水资源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错季蔬菜生产田间耗水量为农区粮食作物的31.3%~93.3%,而水资源价值为农区粮食作物的4.2~10.7倍;与区域内粮油作物生产相比,错季蔬菜生产少耗水330~754m3/hm2,且其水资源价值为粮油作物的4.0~13.9倍。通过实施粮-菜交换的市场农业战略,区域能用0.175~0.196m3的水交易获得外区域1 m3的水资源,并且实现了研究区用0.93hm2的菜地解决发展错季蔬菜前需要6.9~13.8hm2耕地才能解决的粮食问题。调查表明,通过高效地输出水资源,区域农民收入仅蔬菜一项比全国同期农村人均收入高出了23%。故华北农牧交错区发展错季蔬菜生产是节约和扩大本区域的水资源存量,促进农村脱贫致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许昌市基本农田、蔬菜基地及畜禽养殖场的土壤进行采样监测,采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和土壤內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土壤內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许昌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土壤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基本农田中有一个采样点受到镍的轻微污染,蔬菜基地中有2个采样点受到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汚染.并针对土壤污染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蔬菜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云南省蔬菜产区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菜区污染的防治对策,认为菜区面临的化肥、农药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可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以及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典型露地蔬菜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芬  程泰鸿  陈新平  王孝忠 《环境科学》2020,41(7):3410-3417
基于国家农业统计数据,以露地番茄、黄瓜、大白菜和萝卜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定量化我国4种典型露地蔬菜生产中的净温室气体排放(ne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NGHGE),并比较蔬菜种类间、省域间净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和分析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典型露地蔬菜生产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其带来的碳固定量,是净温室气体排放系统,生产单位面积露地番茄、黄瓜、大白菜和萝卜净温室气体排放(以CO_2-eq计)分别为4 149、 3 718、 3 780和2 427 kg·hm~(-2),不同种类露地蔬菜净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大;我国典型露地蔬菜净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大,其中,海南、云南、陕西和山东等省份番茄、黄瓜、大白菜和萝卜净温室气体排放高;肥料生产运输和施用是露地蔬菜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为86.8%~90.8%,因此改善肥料生产工艺降低肥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根据露地蔬菜种类及种植地区优化肥料施用量是实现我国露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国家级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天津市西青区某国家级蔬菜基地的土壤进行采样,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法分析土壤中Cd、Cr、Cu、Pb、Zn、Hg、Se七种元素的含量。根据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分析显示,调查区内除个别地块重金属元素Cd的含量达到轻度污染外,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安全警戒线内。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的土壤可以作为蔬菜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农村部环境监测总站对我国主要叶菜类蔬菜产地的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种类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基于不同累积概率建立我国叶菜类蔬菜产地“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的土壤镉环境质量类别划分阈值,并对其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有机质(SOM)对叶菜类蔬菜富集镉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并由其构建的三因子生物有效性模型为lgBCF=-0.122pH+0.025lgSOM-0.048lgCEC+1.252(R2=0.746,P<0.01,n=134),可解释叶菜类蔬菜富集系数74.6%的变异;利用上述模型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下叶菜类蔬菜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归一化处理可最大程度降低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富集镉的影响,凸出叶菜类蔬菜的内在敏感性;利用归一化后的BCF通过log-logistic拟合函数构建SSD曲线得到,不同叶菜类蔬菜种类对镉的敏感性差异明显;依据SSD曲线基于保护80%、50%和5%的叶菜类蔬菜种类分别推导出pH≤6.5、6.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