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制革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仍残留低浓度的铬,为揭示微量铬在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的分布及胞外聚合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转化,通过改良热提取法提取生物处理过程中EPS和SMP,测定各组分中多糖、蛋白质、总铬等含量,分析制革废水生物处理中EPS组分的特征、金属铬的分布和EPS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一级生物处理中EPS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二级生物处理中EPS含量增加,活性污泥SMP与邻近沉淀池出水组分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铬在不同来源污泥EPS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污泥表面吸附及EPS对铬的络合富集、EPS的水解及代谢组分外排的行为均影响铬的迁移;通常,水体中铬首先被S-EPS吸收,经LB-EPS运输渗透至TB-EPS中储存。根据Pearson分析结果,总铬的分布与胞外聚合物中PS/PN及P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制革废水铬排放总量控制和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用的浆粕黑液为某木材厂浆粕造纸黑液和中段废水,日排放量为500吨和2500吨,故以1:5的比例混和作为试验原水。混和后原水pH为7.2,色度400倍,COD为9155毫克/升,BOD_5为3042毫克/升,SS为322毫克/升。我们对聚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硫酸铁、硫酸铝、硫酸亚铁、膨润土等几种常用的混凝剂处理浆粕造纸黑液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钙对铬胁迫下李氏禾幼苗生理生化、草酸分泌及铬吸收量的影响,考察钙对李氏禾体内草酸合成的调控,进而促进李氏禾的铬耐性富集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r3+胁迫下缺钙处理,李氏禾生长受抑制及质膜过氧化作用加剧,体内总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13%~169%,且主要表现为水溶性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水溶性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35%~197%;高钙处理,李氏禾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李氏禾叶部总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25%~155%,且主要表现为不溶性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81%~270%。低浓度(0.2、0.4 mmol/L)铬胁迫下,高钙处理总铬含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75%和215%,高浓度(0.8、1.0 mmol/L)铬胁迫下,总铬含量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添加Ca2+能在一定Cr3+浓度胁迫下,有效缓解铬对李氏禾的毒害,且能通过提高植物体内不溶性草酸含量达到促进植物富集和耐受铬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固体废渣制取复合净水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永红  张玲玲 《污染防治技术》1999,12(3):171-173,186
研究了以硫铁矿烧渣和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通过酸溶等过程,制取新型复合净水剂-聚硅氯化铝铁的原理和方法,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产品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的引入不但延长了产品的贮存期,而且净水效果明显优于聚合碱式氯化铝。  相似文献   

5.
对污染环境的含稀土金属、SiO_2、Al_2O_3的催化剂厂废渣,提出盐酸——火碱两步浸出法,以回收稀土金属、生产碱式氯化铝及水玻璃的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混凝脱色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上海第一丝绸印染厂以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应用硫酸亚铁,碱式氯化铝加聚丙烯酰胺进行大量混凝脱色实验,对脱色机理,脱色影响因素,控制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对焦化废水总铬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 mg/L模拟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锰酸钾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焦化废水中总铬,研究不同条件下粉煤灰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煤灰粒径、粉煤灰用量、搅拌时间、pH对总铬去除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条件:粉煤灰粒径为150μm,粉煤灰用量为4.00 g/L,搅拌时间为40 min,pH为3.在最佳条件下,总铬去除率可达98.82%.(2)在粉煤灰处理模拟焦化废水的最佳条件下,粉煤灰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总铬去除率达90.00%.(3)粉煤灰处理焦化废水,可以以废治废,而且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原料获取方便,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水中六价铬的测定较常采用的方法是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该法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和较低检出下限等优点。总铬的测定则系先将三价铬氧化,使成为六价铬离子后,再用二苯基碳酰二肼显色。三价铬的测定通常是以水中总铬量减去六价铬量的差值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铬渣共热解工艺是新型的铬渣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而由于共热解产物总铬含量较高,因此考察了铬渣与秸秆共热解过程中铬稳定性.通过考察共热解产物成分及形态分析、pH影响实验、淋洗实验及长期稳定性实验,对共热解铬渣的铬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共热解温度对铬渣形态有较大影响,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800℃时候可交换态铬降至<0.1%(质量分数,下同),碳酸盐结合态铬为1.2%;共热解后最稳定的残渣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2)当pH>7时,两种共热解产物总铬溶出量极低,基本都小于6mg/kg;当pH≤7时,总铬的溶出量显著增加,最高超过500 mg/kg.但由于解毒铬渣的酸中和能力极强,因此铬释放风险较低.(3)共热解产物的总铬累积溶出量极低,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其100年填埋时间的总铬溶出量不超过1.3 mg/kg.长期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堆置过程中共热解产物的Cr(Ⅵ)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铬渣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以"以废治废"为研究目标,采用室内静态实验方法,进行废铁屑-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铬渣渗滤液中Cr(Ⅵ)和总铬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铁屑与聚合氯化铝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Cr(Ⅵ)和总铬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其中一种物质;处理Cr(Ⅵ)浓度208 mg/L、总铬浓度260 mg/L的200 m L高浓度含铬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总投加量40 g,配比为1∶1,pH值4.1,对应Cr(Ⅵ)去除率99.93%,总铬去除率99.72%。处理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平亚硫酸钠、腐植酸对李氏禾植株生长、铬吸收积累和营养液中铬含量的影响。亚硫酸钠和腐植酸能明显提高李氏禾对铬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与对照相比,50 mg/L亚硫酸钠处理能显著提高李氏禾根、茎、叶中铬含量和积累量;10 mg/L腐植酸处理能显著提高李氏禾根、茎、叶中铬含量和积累量。亚硫酸钠和腐植酸能明显提高转运系数,促进铬从李氏禾根向地上部分的转移。50 mg/L亚硫酸钠和5 mg/L腐植酸处理下,转运系数大于1,地上部铬含量显著高于根中铬含量。亚硫酸钠显著提高营养液中Eh值,对p H值的影响不明显,李氏禾对铬的吸收以Cr(III)为主。  相似文献   

12.
典型铬渣简易掩埋场铬渣及土壤铬污染特征和处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钻孔采样分析,研究了典型铬渣简易掩埋场地下铬渣及土壤铬中Cr6 、总Cr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铬渣简易掩埋场铬污染程度严重,引起了周边和地下深部较大面积的土壤污染,深度达到了地下的基岩.铬含量在土壤层剖面中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即随土壤深度增加,Cr6 、总Cr含量逐渐下降,但绝大多数超过了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标准.从铬污染程度上看,总体上存在铬渣>土壤>人工填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铬渣及污染土壤的处置方式,为铬渣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300mg/kg铬污染水稻土中分别施加氮肥(NH4Cl、NH4NO3、Ca(NO3)2和CO(NH2)2)、钾肥(K2SO4和KCl)、磷肥(Ca(H2PO4)2和NaH2PO4)对水稻生长以及吸收和分配铬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处理虽然增加了水稻的产量,但也改变了水稻植株对土壤铬的吸收和积累。从总体上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植株总铬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肥、钾肥处理的水稻植株总铬比对照处理增加了1.7%~72.9%,磷肥处理的水稻植株总铬比对照处理降低了2.1%~21.9%。(2)不同施肥处理明显影响了铬在水稻植株内的分配与迁移。受试的氮肥、钾肥不仅促进水稻根部对铬的吸收和累积,也促进了铬向地上部分迁移;而磷肥则降低了水稻根部对铬的吸收和累积以及铬向地上部分迁移。(3)受试8种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糙米总铬,施肥处理后水稻成熟期糙米总铬为1.10~1.32mg/kg,均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中铬的限量(粮食1.0mg/kg),比对照处理提高了139.1%~187.0%,增加了铬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的分布及赋存特征是土壤异位淋洗技术是否可行的关键依据。以西北某废弃铬盐厂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参数及各粒径污染物的浓度,探究总铬和六价铬在不同粒径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铬的赋存形态分析确定清水作为淋洗剂,开展异位清水淋洗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粗颗粒物料(粒径分别为:9.50 mm、2.00~9.50 mm、0.841~2.00 mm及0.25~0.841 mm)占土壤总质量的比例达到93.36%,总铬和六价铬污染物富集于土壤细颗粒(粒径0.25 mm);同时,土壤各级粒径颗粒中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铬所占比例均大于50%;以清水做淋洗剂时,总铬和六价铬的去除率分别高于60%和80%,且淋洗后土壤各级粒径中六价铬含量均低于30 mg·kg~(-1),达到修复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铬(Ⅵ)是确认的致癌物,因此,铬是水质分析中必测的重金属元素。为测定水和废水中的铬,国内外的分析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水中微量铬的测定的报道也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虽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但单独做为处理剂处理含铬废水,效果并不理想,具有吸附容量小、溶解损失大、且有毒性浸出等特点。为了解决粉煤灰以上缺陷,提出氧化钙复合粉煤灰去除铬渣渗滤液中总铬的技术,研究表明,在室温25℃条件下,总铬初始浓度在0.30~80.00 mg/L范围内,选择粉煤灰与Ca O配比为1∶1时,以150 r/min转速充分振荡24 h,总铬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通过空白对照实验研究表明,粉煤灰复合Ca O使用,对总铬的去除远优于单独使用粉煤灰或Ca O做为吸附剂的处理效果。利用SEM,XRD,红外光谱分析3种材料表征方法,对粉煤灰原料、Ca O-粉煤灰处理后残渣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介质条件下,粉煤灰与Ca O能生成晶体矿物。当溶液中有铬存在时,晶体矿物在形成的过程中能将铬裹入其结构中。通过浸出实验表明,此晶体矿物对铬具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业废水中总铬的快速消解和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在测定工业废水中总铬时,用蒸汽消解法,在硝酸介质中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并使铬转化为可溶性Cr(Ⅲ),用活性炭吸附脱除残余的有机物、色素和胶状物。在室温下以Ce(Ⅳ)氧化 Cr(Ⅲ)为Cr(Ⅵ),NAN3还原过量的Ce(Ⅳ),然后用二苯碳酰二肼(DPC)光度测定。平均回收率约98%,水样中铬含量为0.352ppm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3%。  相似文献   

18.
昆明冶炼厂是生产铅的工厂。含氟废水主要来源于电解车间和烟巷水。在排出的废水中有重金属离子;Pb 6~8毫克/升,As 0.5~1.5毫克/升,F~- 10~40毫克/升,Ca 80~90毫克/升,Mg10~20毫克/升,Cu 3~7毫克/升,Cl~- 280毫克/升,SO_4~(2-) 240毫克/升,其它Sn、Sb、Bi均属微量。废水经昆冶污水站以混凝法(石灰—碱式氯化铝)处理后能除去砷、  相似文献   

19.
铬渣的热解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解工艺无害化处理铬渣,探讨了稻秆在铬渣无害化处理中的作用.研究了热解温度、稻秆与铬渣质量比、铬渣粒径及保温时间对铬渣热解无害化处理的影响,并分析了热解前后热解产物中铬元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Cr(Ⅵ)还原,稻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气相挥发分对Cr(Ⅵ)的还原起核心作用.较为适宜的热解条件:热解温度为400 ℃,稻秆与铬渣质量比为0.10,铬渣粒径<2 000 μm,保温时间为10 min.在该热解条件处理下,热解产物中的Cr(Ⅵ)质量浓度为121 mg/kg,低于热解前铬渣中的Cr(Ⅵ)(3 400 mg/kg).热解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降低,大部分铬转化成了稳定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极大地降低了铬渣的危害.第一作者:张大磊,男,1982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热处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铬渣堆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收集近20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两个铬渣污染场地的取样实测,研究了中国铬渣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铬渣污染场地的土壤铬含量高(总铬质量浓度最高达56 000mg/kg),周边地下水被污染,土壤呈碱性,残渣态铬占比较大,以Cr(Ⅲ)为主,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