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化学》2006,25(3):386-388
复杂基体中痕量金属的测定是一项分析难度很大的挑战.干扰物浓度高,加上浓度和检测方案都不确定,造成许多组分的检出限受到严重影响,下面提出的技术——螯合离子色谱,成功地应用于大量过渡金属及其之后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曹心德  尹明 《环境化学》1999,18(3):274-279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REEs)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测定稀土元素的质谱干扰及基体的抑制效应,采用代数法可有效地校正质谱干扰,内标法可以补偿基体的抑制效应。根据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SV-2,GSV-4)的分析结果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在微波条件下,HF/HClO4/HNO3混合体系能快速而有效地分解植物样品,直接稀释后用ICP-MS测定其中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3.
《环境化学》2006,25(3):386-388
复杂基体中痕量金属的测定是一项分析难度很大的挑战.干扰物浓度高,加上浓度和检测方案都不确定,造成许多组分的检出限受到严重影响.下面提出的技术--螯合离子色谱,成功地应用于大量过渡金属及其之后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韩泽蓉  缪爱军 《环境化学》2023,(5):1466-1483
金属纳米颗粒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积累.因此关于其进入水环境后的行为及与水中初级生产者—藻类相互作用的研究至关重要.金属纳米颗粒在水中会发生团聚、沉降、溶解、硫化反应及光化学反应等,这些行为受到自身理化性质(大小、形状、表面电荷、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等)和环境因素(pH、离子强度、阳离子价态等)的影响,进而改变金属纳米颗粒在藻类表面的吸附聚集和可能的吸收累积.金属纳米颗粒还可能影响藻类光合作用、引起氧化应激、甚至造成藻类的凋亡.同时,与金属纳米颗粒共存的其它污染物及天然有机质也可能改变金属纳米颗粒的行为、生物吸附、生物累积和生物效应.相应地,藻类在面对金属纳米颗粒胁迫时也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尽管如此,真实环境中金属纳米颗粒与藻类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鲤鱼对三种硝基芳族化合物的摄取、释放和生物富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晓明  郎佩珍 《环境化学》1994,13(5):433-438
用第二松花江水和鱼体中多次检出的三种硝基芳族化合物来分别测定鲤鱼体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摄取和释放动力学参数,以及在肌肉、肠、肝和鳃等组织中的分布。试验在半静态条件下进行。硝基芳族化合物在鲤鱼体内的释放可用双区一级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描述。鲤鱼对2,4-二硝基甲苯和对硝基氯苯的富集过程中发现有未知的代谢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不同区域尺度上同一类型的生态系统,提出了6项评价原则和一套包括多样性、特有性、代表性、稀有性、稳定性、自然性、保护价值可接近度、人类干扰、自然灾害和保护现状等指标的分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将指标数量化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调控发强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次氯酸钠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的苯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袁存光  刘广东 《环境化学》1994,13(4):354-358
本文对NaClO为氧化显色剂,亚硝基铁氰化剂,测定污水中的苯胺。当λmax为694nm时,εmax为3×10^4,最低检出限为0.01mg/1,0-20mg/l的苯胺溶液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应用本法测定炼厂和采油厂排放的污水,与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可消除石油类、苯酚、氨、硫化物及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超  王永花  孙成  杨绍贵 《环境化学》2011,30(9):1663-1671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部分.目前商品化的涂层缺乏选择性,易受基质干扰,不适合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择特异性,将其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可提高其选择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是目前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热点之...  相似文献   

9.
石墨炉原子吸收中的基体改进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回顾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效应的研究,包括无机和有机基体改进剂的应用,碳化物涂层技术和保护气体中引入氧和氢气。讨论了基体改进剂存在时的原子化机理和干扰机理。列表说明了基体改进效应在不同样品痕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及其方法概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在含酸及其相应盐的废液中分离酸和盐的一种方法。将含酸及其相应盐的废液,通过装有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其中的酸受到阻滞,而相应的盐能顺利通过,然后用水洗脱,则流出的是含酸的溶液,使酸和相应的盐得到了分离。经FeSO4-H2SO4和ZnSO4-H2SO4两组废液的试验,均能使酸和金属得到回收。分离后的废水,可达标排放,废液得到了处理。酸阻滞法简单易行,易于投产使用,不受规模大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煤中痕量元素与三态硫关系的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晓华  陈光南 《环境化学》1997,16(4):306-310
将青山烟煤按不同比重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痕量元素Be、Cd、Pb、Co,Cr,Cu,Ni,As以及三态硫的含量,发现痕量元素与三态硫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痕量元素与三态硫关系的模型,并用该模型对青山烟煤某一比重范围内煤粉中的痕量元素含量进行预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灰渣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Tessier逐级提取形态分离法和模拟酸雨浸提实验,研究了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的气化器、淋洗器和旋风分离器底灰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析出规律,探讨了微量元素析出浓度和影响其析出的因素.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大部分存在于残渣态,其有机态、Fe-Mn氧化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浓度依次减少,可交换态的赋存量极低;元素的析出受浸提液pH值、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的影响,元素在灰渣颗粒物中的赋存形态及含量的高低也影响元素的释放和析出程度.  相似文献   

13.
燃煤电厂排放细微灰粒中痕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陆晓华  张保军 《环境化学》1995,14(6):489-493
本文测定了武汉市青山热电厂5^#锅炉在两种不同燃烧工况条件下,除尘器入口烟道灰的四种不同粒径灰粒中的Cu,Co,Ni,Pb,Cd,Cr和Be等七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发现大部分元素有在细微粒子中富集的倾向,富集程度与颗粒物粒径大小、元素性质、元素存在形态及燃烧工况条件有密切关系。这种富集倾向可用痕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蒸发-凝集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煤中痕量元素分布的多变量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陆晓华 Ali  A 《环境化学》1995,14(6):494-499
本文用多变量分析法研究了煤中痕量元素的分布,并用实验研究了有机溶剂提取前后青山烟煤中痕量元素的变化。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As,Cr,Co,Ni,Cu,Cd,V,Pb等元素与Be,Ge在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对青山烟煤的实验研究结果则表明:Cr,Co,Ni,Cu,Cd,Pb等元素趋向于与煤中的矿物质相结合,而Be,Ge两元素有较强的有机亲和性。实验研究结果与多变量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生物活性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形态,包括生物可吸收态和生物毒性形态,这种形态的分析是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水环境中重金属对生物的毒害现状评价、潜在危害预测以及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排放标准和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各种物理化学法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结果与生物测试重金属形态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应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金属生物活性形态分析的可行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东部花岗岩、玄武岩和石灰岩地区布设91个采样点,采集土壤剖面和母岩样品,测试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其纬向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时:(1)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玄武岩土壤>石灰岩土壤>花岗岩土壤;(2)花岗岩和玄武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母岩接近,石灰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母岩;(3)花岗岩上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由北向南呈降低趋势,而玄武岩和石灰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由北向南均呈增高趋势,且与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高同步;(4)微量元素含量与氧化铁含量在玄武岩土壤中的相关性大于这两者在花岗岩土壤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A ciliate red tide at Barrow,Alask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September 1968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extensive red water in the Arctic Ocean in the vicinity of Point Barrow, Alaska, was recorded. The organism causing this water discoloration was a fairly large (100 to 150 ) ciliated protozoan, with chlorophyll-containing endosymbionts. This ciliate, which is not identical to the commonly reported Mesodinium or Cyclotrichium specie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but cannot be identified with any organism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 and trace metals were determined on water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red water and also in the clear water adjacent to it. These data are discussed relative to the hydrographic conditions in the Chuckchi Sea around Point Barrow. A direct species' analysis by microscopic method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kton were quite similar in all the water samples except for the aforementioned red ciliate, which accounted for over 90% of the total cellular organic carbon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red water. 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red tide ciliate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51% protein, 33% lipid, 8% carbohydrate, 0.2% chlorophyll a, and 1.2% DNA.  相似文献   

18.
三种载体上生物膜硝化作用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水中COD、:NH4^ —N、NO2^-—N及NO3^-—N的浓度变化,研究了淹没式废水处理装置中沸石、活性炭和沙粒3种载体上硝化作用生物膜的动力学过程和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3种载体上生物膜降解有机物(以COD表示)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沙粒0.0848h^-1、活性炭0.1187h^-1、沸石0.1334h^-1。3种载体上生物膜去除氨态氮的过程则可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沙粒-0.7743h^-1、活性炭-0.9886h^-1、沸石-1.0714h^-1.附着于沙上的生物膜去除亚硝酸盐氮的过程也可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常数为-0.6057h^-1,水中硝酸盐氮浓度较高时,载体沸石和活性炭上可能附着生长反硝化菌。图5表2参15。  相似文献   

19.
蒋新  和文祥  Mueller P 《环境化学》2000,19(5):414-418
秀谷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取代脲类除草剂,其主要降解产物为4-溴苯胺(4-BA),研究4-溴苯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规律,并用土壤环境指示动物弹尾目跳虫Collembola(Folsomia candida)跟踪指示该化合物在进一步降解过程中的毒性,结果表明:4-溴苯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较好地描述,其生态毒性明显高于母体化合物秀谷隆,该化合物在粘土中的残留量低于砂土,但毒  相似文献   

20.
应用空气整段间隔流动注射法与改进的钒-溴酸钾-没食子酸催化动力学反应体系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天然水体中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FIA法。通过使用一个自制的进样阀,使样品带在反应管道中的留存时间得到延长,加热允许温度得到提高。在温度80℃,反应留存时间4.75min条件下,可测定0—10ppb的钒,检出限达0.1ppb。测定2ppb钒样品时,RSD为2.7%(n=10),测定频率达90次/h,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0—10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