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存在水土流失、生态演变、环境容量变化及环境脆弱性变化4类潜在风险.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在土地整理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水、土、生物3个要素与14个指标.结合土地整理实践与生态学知识,拟定指标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并建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计算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后,ER总分减少28.94,生态风险级别由Ⅲ级降为IV级,项目区生态风险显著减小;2)就单要素来看,水的ER总分由21.53降为6.16,降幅达15.37,对整个项目区生态风险减小的贡献率达53%;而土和生物要素两者的贡献率仅共占47%;土和生物要素的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也较整理前有了降低,降幅分别为12.79和0.78,没有水要素明显.研究表明,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能有效识别土地整理前后生态风险的变化,可为以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极大,铁路建设临时工程又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地表保护层和土壤结构,加剧水土流失,如何恢复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兰新二线甘青段工程,首先介绍项目概况及自然环境概况,分析大临工程环境影响,最后对适合荒漠化地区铁路施工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正>规划环评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将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作为规划环评的着力点,将统筹规划实施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将规划实施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出发点,已经逐步成为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贯彻"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方针的重要抓手;在机制体制层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云贵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土壤侵蚀、石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生态服务功能整体趋于退化;矿产资源开发损害区域生态功能、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速挤占生态空间以及水资源高强度开发导致流域生态恶化的风险均将持续加大。云贵地区生态环境演变态势整体堪忧,应坚持保护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合理布局与效率并重,实行差别化的资源型产业引导对策,保障环保投入持续加大,推动云贵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发展历史回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系统回顾了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不同国家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分区制思想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以1970年代中期为界,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确立了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制的思想,风险越大,工业活动就建设在距人居环境越远的区域。但由于没有量化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因此,不能准确确定合适的安全距离。第二阶段从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始并得益于定量风险评价的日趋成熟和广泛使用。由于能够定量计算出比较准确的安全距离和可承受风险,因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业活动分区和安全规划。目前单纯基于风险的安全规划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人们不仅要考虑工业活动的潜在风险,而且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以及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因此,急需研究能够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安全规划理论和方法。回顾历史并分析和比较,笔者认为,科学的安全规划是预防重特大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健全的法制基础是实施安全规划的必要保障,风险评价技术是实施安全规划的有力武器。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化工园区以及其他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并催生了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两方面的评价,首先分别综述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进程,突出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由此总结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有健康危险度法、环评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空间统计或地统计法、相对风险模型等方法;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方法、突变级数等方法.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是从相反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潜在威胁,生态风险评价偏重细节分析,生态安全评价偏重整体分析.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扩大、评价方法的改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可信性检验都是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施工期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是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展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用现场监测数据来定量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可以为指导施工、保护环境及预防环境污染事故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监测须在环境监测工作规划及监测技术支持下,全面考虑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的多种环境要素,选取适当的指标,制定出一套既规范而又科学的指标体系,用于指导和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准确地反映施工期的环境变化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油田克拉玛依物资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为例,结合铁路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新疆的自然因素特征,概述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旨在合理、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于2018年1-8月采集表层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Hg、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评价。根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类标准评价结果,干季、湿季超标的环境因子均为油类、有机碳、硫化物,其余环境因子均小于1,有较大的环境容量。根据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干季、湿季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轻,属于低风险范畴。  相似文献   

10.
通启运河通州段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通启运河通州段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采样分析通启运河通州段表层底泥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河段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监测河段内底泥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PbZnCdCuNi,其中Pb达到中-强污染程度;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dPbCuZnNi,其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达到强,Pb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  相似文献   

11.
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大型非污染型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评价体系研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以大化铁路专用线为例,介绍了铁路建设周围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潜在影响,从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其结果可供铁路选线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风险评价的一些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系统 ,存在着潜在的风险。特别是近年来的多种环境风险灾害事故的发生已引起了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我国“十六大”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 ,将环境风险评价划分为非突发性风险评价和突发性风险评价两大类 ,对两类风险评价的概念、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 ,探讨了有关两大类环境风险评价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区别、环境风险评价评估标准以及在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建中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铁路建设项目种类多样化、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新业态,以及新版环境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对铁路建设项目环评的新要求,阐述项目合规性分析是环境评价开展的前提,对工程概况、工程方案环境影响比选,以及生态、声、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评价的技术要点,改建铁路"以新带老"和工程变更环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铁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阐述不同时期应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从全过程控制角度,建立了涵盖前期规划、建设期、运营期3个阶段的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评定。根据权重计算结果对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时期及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为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对区内输供电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好电网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电网规划要做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确保电网规划实施后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将要实施的电网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铁路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是近年实施的一项环境保护制度,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铁路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是核查铁路建设过程环保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关键制度,是实现铁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的关键保障。通过对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方法的浅析,提出解决环保竣工验收中存在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因环保措施未完善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铁路工程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京雄城际铁路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通过对大型临时工程和环境敏感点遥感影像的切片、样本制作等预处理,研究建立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识别模型,使用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模拟训练,基本可实现对铁路沿线特定目标的智能识别.该技术的应用为京雄城际铁路开展生态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案例,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和情景模拟技术,采用风险源识别、受体分析、风险表征和风险管理框架,对其中长期区域开发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辨识了城镇扩张、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4个方面作为其中长期区域开发的生态风险源,模拟了效率优先和经济优先两种情景下,生态风险源的中长期变化过程及其对风险受体的作用,评估了其生态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中长期开发的生态风险存在极大的空间差异性,对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区域的风险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湘江长沙段洲滩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质量比,应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Cd、Pb和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6.40 mg/kg、12.87 mg/kg、164.41 mg/kg和431.21 mg/kg,土壤Cd、Zn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II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各重金属均以极高比例的可提取态存在,因而重金属在土壤中不稳定,Cd、Zn弱酸提取态质量比较高,容易释放,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递减趋势为Cd、Pb、Cu、Zn,Cd为极强生态风险元素,Cu、Pb、Zn为轻微生态风险元素。研究区域所有采样点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均高于1 200,属于极强生态风险级别。4种重金属中,Cd的平均风险贡献率为98.21%,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Cd污染应引起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阐述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可能导致的环境与健康的不确定风险以及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在推动纳米科技和纳米产品研发的同时,应秉持科技进步有益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则,针对这些技术可能引起的健康、安全、环境、伦理和社会的隐含问题和不确定性,开展纳米产品及与纳米相关的法律、环境与健康潜在风险研究,制定相关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管理规范以应对潜在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