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铁路行包远程维护系统是铁路行包营运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是保证行包业务系统安全营运的关键。为了解决目前软件应用中存在的安全营运程度低、维护性差、扩充性难等问题,提出在异地进行远程集中诊断维护的方法。在分析了影响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营运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路行包远程维护系统的构建方法,建立了行包总公司、区域分公司和行包办理站的3层维护体系结构,提出用多智能体技术来解决系统的安全营运问题,并给出了多智能体的结构和功能模型,详细介绍了Agent的实现方法,从而使行包系统的维护工作有了较高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智能性。结果表明,该维护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对行包营运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保障系统的安全营运,对类似的快运、邮政系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切实提升铁路安全投资的可操作性,守住铁路的安全生命线,对安全经济学在铁路运输生产方面的运用进行探讨。通过介绍铁路安全运营概念、安全经济学相关函数等内容,探讨如何评价安全系统的整体性能;对如何量化铁路事故损失、计算安全投资效益和安全运营成本、利用安全经济学结果进行决策等内容的讨论;对安全经济学的抽象概念和数学公式进行具化,方便铁路企业将安全经济学运用于铁路运输生产当中,实际进行运输安全生产系统的建设。结果表明:按照安全经济学的理论来构建铁路安全生产系统,可以提高铁路企业运输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营安全投资合理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张宇  吕淑然  王婉青 《安全》2020,(3):54-60
为客观评价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状况,防止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聚类分析的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方法。首先以危化品与设备情况、环境情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在途监管水平及人员特性为一级指标构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AHP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为了避免指标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误差,选用灰色聚类分析对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的安全等级。运用该方法对C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企业安全等级较高,但安全防护设备、交通状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指标安全性较低,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具有适用性及有效性,为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的客运索道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结合我国客运索道安全运行状况,针对国内尚未建立健全客运索道安全评价体系的现状,以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索道为例,依据现行的客运索道安全规范及其监督检验规程,创建客运索道的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模型各级因素的权重,然后将模糊评价方法应用到客运索道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中,最终得到评价模型的安全等级,即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的结果,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客运索道安全评价方法。笔者通过该方法的工程实践,并将该方法与常规安全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好,结果准确以及适合我国现有索道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可变模糊集理论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以及目前大多数评价方法缺点,采用能够对模糊中介过渡过程进行形象描述的可变模糊集理论,以相对隶属度和相对差异函数为基础,并通过级别特征值来量化评价结果,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介绍该方法的基础上,对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的道路交通进行安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校园安全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在校园安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得出校园安全存在与灰色系统理论相耦合的特征。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校园安全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合理确定标准数据序列,对非线性、离散以及动态的校园安全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根据关联度大小来判断校园的相对安全性程度,并结合湘潭市5所学校的校园安全状况进行实例验证。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校园安全影响因素中的非线性关系和不确定性问题,可作为校园安全相对安全等级划分的重要理论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铁路危险货物专用线安全运行,利用基于粗糙集-突变理论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铁路危险货物专用线进行风险分析。在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粗糙集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再用突变评价法逐级计算,得到系统最终突变值,以突变值反映系统风险的相对高低。基于北京铁路局管内10条危险货物专用线综合分析报告内容,利用该评价方法对这10条专用线进行风险评价。实例分析表明,综合分析报告所描述的问题较多的专用线,其突变值也较低,风险相对较高,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唐箫  伍爱友  李润求  周媛媛 《安全》2023,(1):32-37+46
为预防危化品道路运输灾害事故的发生,运用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以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危化品等6个主辨识风险源为一级指标构建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通过专家评分,建立模糊一致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排序,根据所得指标权重进行Fuzzy综合评价。采用该方法对H省某高速路段危化品运输进行风险分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较安全,与运输安管部门风险决策工作所得等级一致,且危化品处置、车辆管理、道路状况等方面风险隐患突出,为排查重点,由此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为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分析和预防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井下运输人—机—环境系统安全性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分析与评价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状况,笔者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确定了井下运输系统安全状况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灰色多层次安全综合评判模型。通过对影响井下运输系统安全的人、机、环境的11 种因素进行的实际分析与计算,指出了井下不同运输子系统的安全状况及其薄弱环节。该方法使评判结果更具科学性、可比性和实用性,而且为进一步搞好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获取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情况,首先,将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分为人、机、物、环、管5个子系统,并阐明各子系统风险因素;然后,综合利用熵权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提出熵-TOPSIS-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法;其次,应用该方法评价我国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最后,就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建议。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安全性逐步提升,但人和管理子系统较为薄弱,需采取改善措施,降低耦合效果,保证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安全文化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本主体,设计以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为主体的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因素重构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数据处理上的各种优势,建立适应指标体系特征并考虑数据约束条件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加以验证。该模型为解决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中指标体系庞大复杂、样本空间小、缺少可以直接利用的历史数据等难题给出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结合AHP法、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从人员安全、机电安全、物料运输与供应安全、灾害事故预测与救治4个方面构建了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某煤矿企业为实例,利用AHP-熵权法、"升半梯形分布"分别确定了指标综合权重与模糊隶属度矩阵,并通过模糊评判模型、指标量化模型得出该企业的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综合评价值为69.79,安全级别为"较好",与该煤矿企业实际状况较为接近,表明基于AHP-熵权法的模糊评价方法能较好地评价煤矿生产物流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铁路行包营运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监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平台、通讯网络、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 4个方面 ,分析了影响铁路行包营运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提出的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RM )和Manager Agent模式 ,设计了层次型安全监控仿真系统 ,并在UnicenterTNG软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表明 ,该仿真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对行包营运管理信息安全以及业务流程的监视。  相似文献   

14.
合理进行安全投资,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社会生产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了安全投资决策问题和重要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客观确定指标重要性的可变模糊优选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列顺序,然后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的二元比较以确定权重向量,最后依据指标特征值矩阵,结合指标权重向量,计算各方案在不同模型下的相对优属度向量,进而得到平均相对优属度向量,并以此进行决策。通过实例评价及分析,可变模糊优选方法科学实用,计算过程简单易懂,能够提高决策的可靠性,评价结果清晰展现了企业以往安全投资状况,为今后科学合理地制定安全投资策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国民用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不安全事件调查报告和快速访问记录器(QAR)数据的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依据风险源事件后果严重程度不同将风险分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再根据风险源事件的10年平均风险贡献度大小将风险分为直接风险和或有风险,进而得到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分类;然后,建立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2017年中国民用运输航空实际运行不安全事件和QAR超限事件数据验证所提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结果与该年度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报告中安全风险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估问题,改进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提出铁路应急预案新的评估方法。首先,在已有铁路应急预案评价指标研究基础上,从完整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联动性、经济性5个方面,重新对铁路应急预案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其次,运用基于熵的主客观赋权法求解权重,改进VIKOR法中权重参数的求解。最后,利用改进的VIKOR法,评估具有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评估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得到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影响我国铁路运行安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预测和结果两个角度构建了铁路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分别计算了基于预测和基于结果的铁路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基于预测的铁路安全指标方面,人为因素是造成铁路行车事故的主要方面。在基于结果的铁路安全指标方面,"铁路事故损失"因素对铁路安全影响最大。以基于结果的铁路安全评价指标权重为基础,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1985—2007年铁路安全的灰色关联度,并绘制了我国铁路安全度变化曲线,对我国铁路安全整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铁路安全状况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1990年,由于当时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还不够发达,铁路安全整体水平较低,并且有下降的趋势;第二阶段为1991—2000年,我国铁路整体安全度获得了较大提高,虽然部分年份安全度出现波动,但安全度整体趋势获得了很大提升;第三阶段为2001—2007年,2001年以来,我国铁路安全度一直高于0.8,处于较高水平,并进入了平稳期。总的来说,我国铁路整体安全水平获得了很大程度提高,铁路整体安全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机械系统的风险概率与经济性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机械事故频发,为预防和控制事故,依据安全评价发展方向,结合安全系统工程、模糊可靠性理论、人因可靠性技术和安全经济学,从人-机-环3方面分析风险评价因素,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风险评价模型,提出包括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和环境在内的基本事件失效概率估算方法;以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将事故严重度量化为风险经济损失,根据每个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和风险经济损失来选择风险评价项目,通过检查评价项目状况,最终得出系统风险度,从而形成关于机械系统的定量风险概率与经济性安全评价方法。并给出起重机大车运行机构的工程示例,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集值统计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模型对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进行安全评价。建立了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值,并对得出的权值进行可靠性分析,采用加权平均模型确定CNG加气站安全性总的相对隶属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某CNG加气站的安全评价中,计算结果表明:售气系统的可靠性、车载气瓶的质量、对设备的管理情况等是影响CNG加气站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该CNG加气站的安全等级为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掌握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整体现状,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安全协调发展,分析我国铁路、道路、水路和航空等4种运输方式的安全生产水平。采用比较研究法,从事故总量、事故率、重特大及较大事故情况以及国际比较等4个维度,对我国4种运输方式的安全生产水平进行全方位比较。结果表明:4种运输方式安全生产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从事故总量和事故率指标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重特大及较大事故情况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国际来看,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基本在同一水平,道路运输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水路运输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航空运输安全状况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优于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