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现状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可提高政府的环境冶理能力和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障公众参与权在环境领域的实现.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现状,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提出"五位一体"战略以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被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的参与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将通过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在公众参与环保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莹 《环境保护》2006,(18):61-62
编者按:环境保护是"公众事业",公众参与在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信息存贮与交流中心的图书馆,应发挥其文献信息、文化传播和公众学校功能,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认知度、参与度上做发挥作用,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水平.本文分析了环境公众参与的现状,根据图书馆的功能对发挥图书馆在环境公众参与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目前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即完善立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听证制度、建立环境监督委员会制度、强化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该研究对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上还存在公众在环境保护上的参与度较低、公众参与的层次不高并且参与的方式也较为单一、社会团队在环境保护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等问题。为此,要提高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就必须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公众参与的立法保护和加强环保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公众的参与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适应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公众参与制度还是尚且处于一个薄弱环节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体系还没有被完全意义上的建立起来。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更好的措施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公众,公众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参与的方式与程度。可以说,公众参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环境保护事业发达程度和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相比之下,目前中国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参与的途径不多,方式也比较单一,同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中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中,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不仅有利于搞好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涵义、意义与价值、在中国实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论述,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公众自身生存环境,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在立法中缺乏可操作性,缺乏环境公共利益受损的救济方式,非政府的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等缺陷。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概念开始分析,探讨了公众参与制度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制度的作用,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有利于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以推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稳定发展,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虞伟 《环境保护》2014,(16):47-48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在信息公开、平台搭建、制度完善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受制于环境信息供给不足、决策机制不畅、参与主体能力薄弱等因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从六个方面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推行公众参与,既是我国社会民主发展进程中公民知情权的体现,也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活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科学内涵和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环节在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使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实施必须要坚持公众参与制度。本文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念出发,在探讨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论述了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的必要性,通过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的分析,就如何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作为新法七章之一,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在保障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加快成为环保部门把握环评质量及体现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抓手。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中,公众参与执行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公众参与有效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为此,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目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一套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供广大环评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5.
环保公众参与在中国有很好的立法,但落实到各个环节却存在很多的不足。本着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建立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双向对话机制的目的,开展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北京市某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发现,公众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公众参与中的预案参与这一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并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针对2个群体发放:政府部门人员和当地居民,问题涉及参与度、认知度、宣传度以及透明度4个方面。运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调查问卷中所设计的每个问题进行赋分加权重,并将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其中的某一个度提出相应的新指数,提出的这些指数包括:环保认知指数(EC)、环保宣传指数(EP)、个人参与度指数(P)和透明度指数(T)。通过新建立的这些指数来揭示建设项目过程中公众参与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应的指数揭示了对应环节存在的问题,指数的建立可以定量分析每个环节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该研究所选取的这一研究目标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会对所选取的特殊研究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意识上的差异,以及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的年龄在公众环保行为和环保政策满意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居民的职业在环境保护认知、公众环保行为环保政策满意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在环境保护认知、个人环保习惯、公众环保行为、环保政策满意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婚姻状况与公众环保行为、环保政策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年龄与环境保护认知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环境政策满意度、环境表现满意度之间出现显著性的负相关性,职业与环境保护认知、个人环保习惯、公众环保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性,与环保政策满意度、环保表现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有关环保方面的重要环境法律制度,对规范环境保护行为及其相关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公众参与则是其发挥实效的关键。公众合理参与,也是公众在合法使用自己的各项权利,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诉讼等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却因为各种因素而面临着很多不足。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的内涵出发,对公众参与的不足之处进行探究,并采取积极措施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和政策中,虽有不少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但缺少有关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问题,因此,必须提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和具体的路径选择,才能使公众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包括立法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和救济参与.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公众参与让公众了解本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意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将达到的环境效果等情况.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公众对该建设项目的接受程度及所关心的环境问题,充分了解公众的意见,确认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提高环境评价的有效性,并通过公众参与活动提高广大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简述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部分,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同时指出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