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提取西藏当雄县Landsat ETM影像NDVI以及DEM的海拔要素,在坡面的小尺度水平上分析了NDVI的海拔格局,并利用沿海拔梯度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进一步在全县尺度上分析了当雄NDVI >0.2 的区域内草地NDVI 的海拔分异特征.主要结果如下:①在坡面尺度上,随海拔的增加,不同计算方式的NDVI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与沿海拔梯度实测的地上生物量格局一致,NDVI最大值与围栏外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4 950 m左右;②在全县尺度上,当雄草地NDVI随海拔的变化略为复杂:在4 300 m以上,NDVI随海拔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4 700 m左右;在4 300 m以下植被可能以湿地草甸为主,形成另一个NDVI高值区,但其分布面积仅为总草场面积的10%左右.上述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当雄县NDVI 空间分布的重要地形因子,NDVI 的海拔格局体现了较大尺度上草地植被对不同水热组合环境的适应特征,这对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施高寒地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制定合理的草场资源配置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峻  汪亚峰  时鹏  陈利顶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27-2034
以油气管道经过的乌鲁木齐荒漠草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恢复期3个不同施工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地表植被类型,采用象元二分法提取植被覆盖度,通过比较时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分析油气管道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特点.研究发现:不同建设时期管道两边荒漠草原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草地面积持续降低,共计减少32.53%,灌木林地面积增加到24.61%,建设用地面积在建设期增加,植被恢复期降低.研究区复杂程度提高,原有生态结构发生改变;建设期管道施工作业带及两侧10m范围内植被覆盖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管道两侧50~100以及100~200m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无明显差异,但与200~300m范围相比差异显著.管道建设主要影响范围为管道上方施工作业带以及两侧10m的范围内,间接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两侧200m内;恢复期人为措施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管道建设改变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是管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和荒漠草地系统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人为恢复措施无法使受影响区域的植被恢复到建设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监测和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区域植被恢复成效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DEM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提取模型、趋势分析法和分布指数,定量分析广西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在不同地形、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广西植被覆盖度多年均值为69.68%,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规律。2010-2020年植被覆盖度以高和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两者面积占比高达88.74%。(2)广西植被覆盖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其植被稳定型占总面积的58.94%;植被减少型占1.08%,植被增长型占39.98%。植被覆盖恢复改善相对明显,主要来源于低和中植被覆盖度类型向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转化。(3)海拔<300 m、坡度<5°的区域植被退化减少优势明显。海拔在300~800 m的区间和坡度>15°的区域植被增长型为优势分布。而在海拔>1 000 m区间和坡度≤12°区间范围内植被稳定型分布优势相对明显。(4)有林地植...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的青海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莉雯  卫亚星  牛铮 《环境科学》2008,29(6):1754-1760
使用1km分辨率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法,将青海省土地覆盖类型划分为14个类别.这种分类方法重点突出了植被,特别是稀疏植被(包括稀疏草地和稀疏灌丛)的空间分布.在将青海省分为5个高程带的基础上,使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青海省2001~2006年的地表植被覆盖在各级高程带上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5a青海省的植被覆盖有所改善,植被覆盖面积从2001年的370047km2增加到2006年的374576km2,植被覆盖率增加了0.63%.青海省5级高程带中高山地带的植被覆盖率最高,达到67.92%.在青海省各级高程带上,高山地带上中覆盖度草地的分布面积最大,为94003km2.高山地带高覆盖度草地的面积增加最多,为1280km2.5a间植被覆盖变化最大的是高山地带上稀疏草地向中覆盖度草地的转变,转变面积达到15931km2.  相似文献   

5.
甘肃黄土高原气候植被类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部,它西起乌鞘岭,东抵子午岭,南至太子山、西秦岭和甘陕省界,北止甘宁省界,包括临夏州、平凉和庆阳两地区、兰州和白银两市的全部,以及定西和天水两地市的绝大部分,面积约11万km2,占甘肃面积的24%左右。陇山以西部分称之为陇西黄土高原,呈丘陵、沟壑地貌,大部分海拔高度在1200—2500m;陇山以东部分叫做陇东黄土高原,塬面较完整,多呈塬、沟地貌,大部分海拔为1200—1800m。 多年以来,在对甘肃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自然植被和治理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这里历史时期曾是森林广布、水草丰美的地方,完全是人类不合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4000 m,气候严寒,是藏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区域具有经济上东向性和社会文化传统上西向性的二元结构特点,拥有畜牧业、林业、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优势,具有巨大开发潜力,但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低。今后的开发,必须正确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建立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理顺投资和项目建设顺序。区域开发应以东部为基地,以现有城镇为依托,逐步向面上扩展。同时,应致力于生态建设,建设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顾韩  施芋宇  刁洁  刘畅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6):1417-1424
城市公园绿地在降低城市碳浓度方面备受关注,采用标准木解析法与剖面调查法,研究哈尔滨丁香公园4种典型人工绿地群落(落叶松林群落、白桦林群落、丁香群落与草地群落)的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及分布格局,揭示寒地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碳密度差异,并定量评价4种典型人工绿地群落的碳储量与固碳能力.结果表明:①丁香公园4种人工绿地群落生物量差异显著,落叶松林群落植被生物量最大,白桦林群落次之,草地群落最低.针叶类群落生物总量高于阔叶类植物群落,不同层次植被生物量差异受群落结构影响明显.②4种人工绿地群落的植被碳密度分布在(0.50±0.03)~(9.15±0.08)kg/m2之间,呈现出由单一结构向复合结构绿地递增的趋势.③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在(19.11±6.26)~(28.28±4.55)kg/m2之间,公园绿地群落土壤高碳层均分布在10~20 cm土层,10~50 cm空间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碳密度呈递减分布趋势.有机碳分布差异主要由0~30 cm各土壤层中碳密度决定.④不同类型绿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相近,群落层次越复杂,植被碳密度在生态系统中的占比越高,碳密度在(28.78±4.55)~(31.49±3.31)kg/m2之间,土壤碳密度占比(82.77%)高于植被碳密度占比(17.23%).研究显示,适度增加阔叶林与针叶林群落比例,降低草地面积,可有效提高哈尔滨公园绿地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关系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植被和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是沟谷地植被恢复进入良性演替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研究通过建立9个植被因子和11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沟谷地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沟谷地经过20多年的植被恢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的植被-土壤系统发展趋势均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上;其中,刺槐林沟处于中级发展模式水平植被土壤同步型,柠条灌丛沟和天然草地沟为中级发展模式水平土壤滞后型;逐步回归线性分析表明,不同植被属性或土壤属性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植被群落或土壤条件)存在差异。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东部8县草地退化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期遥感影像(20世纪70年代末MSS,20世纪90年代初和2004年TM),借助1:100000地形图、1:1000000 草地图和植被图以及野外考察景观照片,对三江源区东部8县的草地退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东部8县草地退化,总体为轻微退化类型区,退化趋势减弱。轻度破碎化草地、轻度破碎化和轻度覆盖度下降草地类型占该区总退化类型面积的63%;②轻度退化草地以阿尼玛卿山地周围所占比例最大。中度退化草地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山体的阳坡、半阳坡,而在阴坡上很少发现。重度退化草地多数分布于河流、居民点周围;③海拔3700~4500m之间是草地退化主要发生区,两时段退化草地面积分别占总草地面积的11.88%和8.01%,而8°~25°也集聚了东部8县主要草地退化类型;④两时段草地退化比重由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11.2%减小为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4的9.8%,但草地退化趋势仍在持续;⑤研究有助于从本底上准确把握三江源区草地退化状况,进而认识源区主体生态系统本底状况。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与土壤固碳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封禁初期和封禁11 a草地生物量与固碳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地下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与碳储量分布规律均为森林草原>梁塬典型草原>丘陵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地封禁11 a,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0~100 cm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总量,森林草原类型为63.38~97.65 t·hm-2,梁塬典型草原类型为49.04~68.80 t·hm-2,丘陵典型草原类型为52.33~62.11 t·hm-2,荒漠草原类型为11.93~19.62 t·hm-2;碳储量4种草地类型分别为230.287 7 Tg C、332.306 7 Tg C、484.055 5 Tg C和113.856 3 Tg C;黄土高原草地总固碳量为573.10 Tg C,其中:活体植物为42.89 Tg C,占总固碳量的7.48%;凋落物为80.40 Tg C,占14.03%;活体根系为108.66 Tg C,占18.96%;土壤为341.15 Tg C,占59.53%。这充分表明,封禁不仅能使草地植被快速恢复和生物量增加,而且也是提高草地固碳潜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白音锡勒牧场草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技术,对白音锡勒牧场2004年和2005年的48个样点的草原植物群落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WINSAN分类与DCA排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吻合度达83%,输出结果准确可信;2.研究区域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种草原类型,其中在典型草原内可划分为五个植物群落类型,即1)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2)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冰草(Agropyron cirstatum)群落;3)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4)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一、二年生植物(annual—biennial)群落;5)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一、二年生植物(annual-biennial)群落,这五个植物群落类型反映了典型草原植物群落退化演替序列;3.研究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数量、生态种组类型等不同。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区植物群落退化演替中的中度退化阶段,物种数量最多,生态种组类型最多,样点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赣江流域的山丘荒地总面积约为 2902×104亩,除 35×104亩属于“十边草地”零星分布于路边、河边、田边、村边、沟边之外,比较成片的约有 2867×104亩(见表 1),略多于现有耕地,而且相当于现有林地的一半。这些荒地 3/4以上分布在红壤丘陵(低丘岗地 388×104亩,占13.5%;中低丘1236×104亩,占43.1%;高丘605×104亩,占21.2%;山地638×104亩,占22.3%),而且主要分于于上、中游地区(上游地区占60.2%,中游地区占25.4%,下游地区占14.4%)。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利用这些山丘荒地,是赣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农民摆脱贫穷落后困境、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调节水量的价值评估——兴山实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植被类型、坡度和土壤类型,分析了兴山县集水区内不同植被地块调节水量的能力。并且根据水能学的原理,分析了枯水期和洪峰期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与水流量的关系,建立了水流发电模拟模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兴山县境内生态系统调节香溪河等河流的水量,改善长江全年来水的均匀度,提高葛洲坝水电站发电效率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quantify the relative impact of current management types on plant species-richness and composition of mesic grasslands with regard to other important determinants such as topography, soil chemical parameters and grassland age. The grasslands were (i) differentiated into management types and vegetation types, (ii) these types were tested for differences in site conditions and species-richness, and (iii) the relative impact of management, site conditions, grassland age and regional scale geomorphology on floristic composition was quantified. TWINSPAN classification of the vegetation separated nutrient-poor from nutrient-rich sites. Results of ANCOVA revealed that vegetation types indicating high nutrient level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tents of plant available phosphorous and younger grassland age. In partial CCA analyses, the geomorphology accounted for almost one third of explained variance. The current management had a relatively low explanatory value. Soil chemical variables and topography, in contrast, explained together almost twice as much variation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区域尺度草地退化现状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对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范围内32个草地植物群落样点的样方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析,根据数量分析结果将研究区草地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个不同等级。分析了单位面积草地地上生物量干重与退化等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划分草地不同退化等级的生物量判别指标值。利用2004年的TM遥感数据,结合同期地面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比较了不同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盖度的相关性,建立了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估算了白音锡勒牧场区域尺度草地地上生物量,结合不同草地退化等级的生物量判别指标值进行了草地植被退化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草地生物量与草地植物群落退化密切相关,一般草地退化越严重,群落生物量越低;②比值植被指数(R VI)与地上生物量干重相关性最好(R 2=0.644);③研究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草地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51%、43.63%和24.12%。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24,自引:7,他引:124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hm,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hm;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宜林荒地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或称“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的重点开发区和人工造林重点地区。据我们野外调查勾绘,本区河谷地区现有荒地资源 75 296ha,其中宜林荒地29 911ha,占荒地资源的39.70%。根据立地条件及砾沙含量等因子,我们将本区宜林荒地分成4种立地类型和4种土壤类型。在各立地类型中,以河谷卵石滩地为多,其次为流动沙丘及流沙坡地;宜林荒地的土壤类型则主要是沙地,土壤肥力较好的壤化粉砂土和壤土仅占 15.24%,其林木年生长量可达 5.5m3/ha 以上。本区同一地域上的林木生产力随砾石含量而变化很大,据我们测定,不同砾石量立地上的北京杨,其材积生长量差异达9倍之多。因此,土壤改良是本区造林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本区条件,宜林荒地的利用主要是营造以薪柴和防护效益为主的薪炭林和防风固沙林,因地区而异;宜林荒地的开发可分三期进行,“八五”期间主要开发艾马岗、江当宜林荒地,认真搞好“3357”工程建设,进一步搞好年楚河的整治和林草带建设,逐步绿化雅江荒地沙滩,大力做好防护林网的建设工作,使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对2005年7月中旬在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下采集的32个样方进行分类和排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依据水分的差异包括3个不同草原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再依据热量和人为干扰的差异包括8个植物群落类型;2)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随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的变化而增加;在中度干扰下,草原植物群落比原生群落具有更高的多样性;不同草原类型过渡带的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比物种多样性明显。  相似文献   

19.
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制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以下简称《草地图》)是"1978~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首先在全国约800万km2草地分布区的2000多个县内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产草量测定,辅以航、卫片校核,编绘县级1:5万或1:10万草地类型图、草地等级图、草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系列制图方法,遵照全国统一的编制规范和制图综合原则,用上述县级草地图逐级缩编成国家级1:100万草地资源图。该图在不同的制图区域──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有不同的地理要素选择标准;不同的图斑表现级;不同的最小图斑面积。《草地图》除传统地表现草地植被类型外,还表现草地利用性状,按制图单元进行草地等级评价。用变距等高距选取了少量对划分草地类型界线、重要牧草分布界线、季节草地界线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等高线。  相似文献   

20.
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场牧草产量遥感动态监测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用1989-1991年在天山北坡不同草场类型上观测的牧草产量与光谱资料以及同步接收的 NOAA/AVHRR资料,计算了牧草产量与各种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各种植被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并建立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动态监测光谱模型;牧草干重和鲜重与气象卫星比值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7597和0.8066;建立牧草产量卫星遥感监测模型,可用于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