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新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重视度不高,导致新疆各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差。面对新疆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难以落实、环境执法不严、司法救济困难、监管机制不完善、环保意识不足等问题,自治区政府应完善新疆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推进基层生态环境执法、建立环境保护司法救济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等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路径,建设美丽新疆。  相似文献   

2.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尤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剖析水生态文明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对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困境进行分析与评估,从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宣传教育;渠道及反馈机制的构建;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等角度提出完善该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对策,为其他地区公众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江必新 《环境保护》2020,48(1):50-56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贯彻执行"最严法治观"的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守法意识弱、环保行政执法尚有不严等现实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贯彻"最严法治观"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环境司法中落实"最严法治观"的具体路径,即弥补环境资源法律漏洞,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行政审判、民事审判的功能,从严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侵犯环境权益的行为,完善环境司法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贯彻执行"最严法治观"的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守法意识弱、环保行政执法尚有不严等现实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贯彻"最严法治观"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环境司法中落实"最严法治观"的具体路径,即弥补环境资源法律漏洞,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行政审判、民事审判的功能,从严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侵犯环境权益的行为,完善环境司法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环境法治四十年的发展,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生态文明理论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成效与经验。四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长出牙齿、利齿,生态环境执法随着法治建设的完善也在不断优化,环境行政、民事和刑事司法不断全面加强,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法治各方面。  相似文献   

6.
《森林法》修订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森林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立法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有完善空间。其立法定位应立足森林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具体制度方面,应进一步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构建完整包容公益和私益诉求的损害救济机制;理顺森林资源损害的法律责任,确保民事责任履行的第一顺位,同时强化森林资源损害与生态破坏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吕忠梅  张忠民 《环境保护》2013,41(15):33-3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最严格的法律,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而目前,我国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法治建设方面距此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将党的政策、政府规划转化为法律制度,为推进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成为了当前环境法必须回答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颁布,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成为当前环境法律体系中的迫切任务,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集中代表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却存在着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缺陷,法律位阶低,立法目的滞后,责任体系不完善,缺乏公众参与等。因此,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位阶,完善相关制度,将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然而目前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仍存在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制度不严密和监管执行力不足等问题,文章指出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执行力、形成健全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是完善监管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广泛、系统复杂,依法治国需要生态文明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需要将宪法有关生态文明理念法律化,仅靠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不足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政策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推进、生态整体性自然规律、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地方立法实践,合力支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3,(16):10-11
"开宝马车,喝污染水,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工业化、现代化。"日前,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记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制度保障?周生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牢固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探索并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但仍存在公众参与法律机制不健全、具体制度操作性差等诸多问题。通过对福建省公众参与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实践分析,正视公众参与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并基于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构成要素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切实保障公众全程参与立法-执法-司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新时期的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将固体废物立法与循环经济发展结合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固体废物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系统的固体废物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23):39-43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是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这是继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立法成果。制定《黄河保护法》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的总体思路,在立法内容上着力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特殊需求,在明确适用范围、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与管控制度、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制度、健全适合黄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制度、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度、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制度、完善保障与监督制度、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追责等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规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环境保护》2013,(11):8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要抓住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在构建科学的治污体系、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督导和执法监管、规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做法,为全国其他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兰梅  张晏 《环境保护》2022,50(8):58-63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安江流域作为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历经10年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研究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其中仍存在系统性立法缺位、资金支持不健全、补偿机制僵化、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应当尽快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健全科学、精准的补偿资金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下多元协同共治和市场化补偿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推进,推进“新安江模式”的发展完善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协商吸纳型环境政策工具的治理优势,指出我国应用这一新型环境政策工具将面临政府操控风险、公众参与不足、缺乏配套的措施制度和程序制度的阻碍。建议应当从强化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法治监督、加强公众参与的法治保障、完善环境治理工具法律制度入手,探索可行的法律对策,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法律,而法律保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立法,因此通过立法来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然的趋势.选取江苏这一地区,从地方法治的角度出发,分析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特殊省情,从立法的重点内容、立法程序以及立法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地方水生态文明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应从江西实际出发,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立法,全面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