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解决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就更为迫切。我们不能等待经济发展来引发人口出生率的自然下降,只能在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口郊区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口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上海人口郊区化的特征及其动因 ,并阐述了人口郊区化对上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呈现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负增长态势,人口流失将阻碍区域经济发展与振兴。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鹤岗、牡丹江等9个资源型城市的实地调研,总结人口流失在政策制度、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行性、针对性和个性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巨系统中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要统一认识,增强控制人口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稳妥地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保证人口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以来 ,尤其是进入 2 0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人类在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财富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世界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严重失衡 ,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并引发了一系列危机 ,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挑战首先来自世界人口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因此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人口本身的发展规律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但对人口管理规律的系统研究甚为不足。我国关于人口管理的研究发端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制定和推行。尽管计划生育管理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它毕竟不等同于人口的全面管理 ,更何况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人口变动和人口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往历史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新特点 ,对人口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了 ,而我们管理人才的素质就显得相对不足。从现代人口管理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看 ,作为人口管理者不仅要熟悉人口方面的一般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开阔的宏观思路和战略眼光。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王秀银、鹿立、崔树义研究员主编的《现代人口管理学》(于2 0 0 1年 9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当属国内人口管理...  相似文献   

6.
人口数量增长是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清初我国人口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从0.14亿剧增到1.4亿。本文对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应用推广及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经济、政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人口迁移等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讨论清初人口增长可能的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应用是清初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我国11亿人口,有9亿多农民,因此计划生育的难点和重点均在农村。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农民高生育意愿,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转变农民旧的生育观念,才能实现人口控制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政府针对中国人口现实情况不断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政策调整,尽管有可能缓解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适龄劳动力短缺及"未富先老"等社会问题,但人口政策调整的长期效果却有待验证。为此,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和Leslis模型等方法,对"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中国未来人口出生率的冲击和波动趋势作出预测,并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对生育率及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展开分析,对2016—2050年的出生率、人口总数及人口结构作出预测,最终发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促进人口结构相对优化,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和老龄化加剧的趋势。为防止落入人口超低生育率陷阱,适度抑制老龄化快速增长趋势,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对现行的生育政策进行完善,短期内,应积极出台配套措施,全面贯彻"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长期内,应逐步过渡到自主生育政策,形成人口自然生长的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2)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3)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4)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角洲地处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三角洲,具有良好的自然、社会、人文和区位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是经济发展和高密度人口也给农业进一步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人地矛盾和人粮矛盾加剧严重危害了长江三角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全区农业发展水平受到自然、经济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出发,选取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正面临的一次新的人口革命,它呼吸观念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创新,呼唤对人口发展战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做出新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main fundamental issues in the design of China’s ETS pilots,including allowance allocation,price mechanism and state-owned key enterprises,and proposed suggested solutions.For the issue of allowance allocation,we suggest that the gradual hybrid mode could be applied at the beginning,which starts with mainly free allocation and then increases auction ratio gradually.And grandfathering is a suitable method of free allocation.For the issue of price mechanism,we suggest a price floating zone with open market operation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prices.For the issue of state-owned key enterprises,we suggest a good coordination with SASAC,defining the 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 and supervision right when state-owned key enterprises are involved into the carbon market,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 set rules of allocation and transaction to limit their potential market power.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人口增长基本同步的三个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人口增长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区域发展起着各具特色的作用。南北朝以来,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失衡问题,其中某些如水域环境变化等,对当今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深刻的作用与影响。当今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在历史问题基础上,深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使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更为复杂。对此必须抓住人口增长这个主要方面,挖掘资源潜力,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使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处于最佳协调状态,控制熵增,以求区域环境的久治长安、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最佳方式。适度的人口容量、科学的城市规划和有效的城市治理是避免和减轻城市病的根本途径。本文从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跨学科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适度人口容量,人口流动和城乡均衡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根据土地功能定位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分别测算了惠州市的适度人口容量;基于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机械变动的趋势,预测了惠州市未来人口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惠州市常住人口已略微超过基于土地功能定位测算的适度人口容量,但基于主体功能定位的人口密度模型测算表明,惠州市未来人口发展规模远低于适度人口容量,进而从总体上剖析了惠州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适度人口容量和人口均衡发展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原因。由此,揭示出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必须基于人口承载力,走动态规划调控路子,协同推进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优化和制度改革,真正地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公平化。  相似文献   

15.
将人口结构因素纳入STIRPAT模型,利用江苏省1982~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影响碳排放的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老龄人口比重、家庭规模、人均消费额、碳排放强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中,老龄人口比重弹性最大,其它依次为人均消费额、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水平、碳排放强度。在考虑人口结构情况下,碳排放的人口规模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说明人口总量对江苏碳排放的影响开始放缓;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显现,特别是老龄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人口规模,成为促进碳排放的第一驱动因素;人口城市化进程和人均消费额直接加剧了碳排放,以碳排放强度表示技术进步对抑制碳排放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江苏省未来低碳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challenges efforts toward sustainability. Peopl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are in a position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population an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choose small family size (Grossman, in Conserv Biol, 24(6), pp 1435–1436, 2010). Nevertheless, this vital subject has been treated infrequently in this journal. Of more than 500 articles published since its inception, only 15 have touched on human population, few have had population as a primary subject and only three have suggested that readers of this journal can and should have influence over population growth. This article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ways that w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sustainability should promote education about family planning and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family size.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十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的主要问题包括: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国土整治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需要加强,失业高发地区的就业压力亟需缓解,扶贫开发工作仍需坚持等。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应当灾行”效率与公平兼顾”,加快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充分运用金融工具,实行地区差别的金融调控政策,尽快着手地区发展立法,选准西部大开发重点开发区,以大河流域作为重要切入点重视开展国土整治工作,抑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 综述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认为城市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分析景观过程和景观格局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多流于现状的局限,提出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将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结合起来,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包含时、空二维信息。该途径提出的目的是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更具前瞻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作用,并对构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理论框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