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访是家园联系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思想融合、加强沟通、交流经验、保持教育一致性和形成教育合力的"连心桥"。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优化家庭教育,使得教育成效事半功倍,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那么,如何使得家访工作成功而有效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1.家访前的准备要充分一是对幼儿家庭早了解。教师家访前应尽量多地了解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如家庭结构、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等。如果不是第一次新生家访,我  相似文献   

2.
<正>家访,是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一种活动。它能使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更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它是教师与家长、幼儿面对面的口头交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它是教师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进行的,能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真心的付出、真切的关爱,有利于引起家长心灵的共鸣。有效的家访能够激发家长、教师、幼儿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使家园关系更为融洽,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产生"1+1>2"的强大教育合力。1.访前准备——有效家访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在幼儿园中,很多教师误把"教育家长"作为家园共育的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在家园共育中往往只是满足于开家长会、设宣传栏、办家长学校之类的活动。其实,家园合作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地把教育观念强加给家长,也不是要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某些教学任务,而是通过家园间的相互配合落实教育目标,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生态化的今天,家园合作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园通力合作才能做到教育的针对性和连续性,而搭建家园联系的最佳桥梁就是家访。家访是教师积极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主动联系家长,实现家庭和学校间的信息沟通的主要形式。家访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的补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教育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家访的形式也理应有新的创新与发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本刊继续开辟"热点聚焦"栏目(双月),对幼儿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及广大教师和家长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欢迎教师和家长们踊跃参与探讨,把您的好建议和好方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也欢迎您积极提出探讨的话题(或案例)。2014年第12期的"热点聚焦"是: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是幼儿园教师经常做的工作。许多教师认为,家访是教师联系家长的最好形式之一,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多年的幼教经验告诉我:只有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家园携手,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席云仙 《环境导报》2003,(14):22-22
家园同步,重视环境教育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园阵地中,我们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计划,并定期发布家长书,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我们还利用家长半日活动对家长、幼儿一起做的玩具进行评奖,家长、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环保知识得到了丰富。教学活动中注重环境教育主题活动能促进幼儿综合智能的发展,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游戏进行环境教育,通过问答游戏加深对保护环境的印象。为了使孩子有比较性的观察,我们将保护动物和禁止捕杀动物的教育图片…  相似文献   

8.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电话、短信、发邮件等成了班主任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手段,走家串户式的家访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其实,上门家访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优秀的班主任,就会把两者结合起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融洽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了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工作,幼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园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0.
<正>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参与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幼儿园也开展多种多样的让家长参与的活动。比如,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师家长经验交流会、建立家园联系手册等。然而,有些家长不管幼儿园开展怎样的活动,不管教师做了多少工作,他们就是不参与。开家长会不来参加,家园联系手册不知去向,对幼儿园的要求漠然处之。这些家长就是不好沟通的家长。许多教师对这些家长感到头疼,有时甚至失去做这些家长工作的热情和信心,把家长工作集中在愿意参与的家长身上。这样  相似文献   

11.
家园沟通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效果有限。借助多媒体技术,建立幼儿的电子学档,可以突破传统家园沟通方式的限制,促进家园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教师家长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3月育2促8进日会上(午以,下广简东称省"环促境进教会")幼儿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在260多位嘉宾、老师、家长和幼儿园小朋友的见证下正式成立。促进会会长杨中艺向幼儿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吕风清授牌,并向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同时,促进会主办的"低碳家园"幼儿环境教育公益活动也在当日正式启动,杨中艺向参加第一期"低碳家园"活动的13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早期数学促进项目"数字、简单统计和空间探索"项目由美国技术教育中心研发,多年实践证明,有助于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该项目特点鲜明,重视以问题解决为幼儿的数学学习途径,引导幼儿在探索性游戏活动和日常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索,强调评价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该项目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当前学前儿童数学认知发展与促进研究、学前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及幼儿教师教育提供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亲子运动会是由幼儿园组织,家长、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运动性活动,它不仅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使家长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中加深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了解,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同时也是幼儿园对外宣传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一种方式。在开幕式方面,传统形式通常是入场式,即各班级家长  相似文献   

16.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国家是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大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礼仪教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育。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身教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礼仪教育,还应注重发挥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持久性的特点以及亲子之间无可替代的血缘和情感关系,其影响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幼儿园教育。通过对一所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的调查,对小班幼儿的养成教育提出建议: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家园合作,共同进行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种"读写萌发",引入分级阅读这一课题,目标是为儿童提供"最合适的文本"。从而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能更好地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培养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研究开展分级阅读课题研究的背景,并创设支持性的自主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深入挖掘分级阅读材料;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提高教师的讲读能力。同时利用亲子阅读,实现家园共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它对儿童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让孩子在和谐的教育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当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幼教的进步,家园共育已成为幼教界的共识,使家园共育形成了一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