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课前谈话: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一学期快要过去了,在本学期的"经典阅读"活动中,你们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生:我读了《老人与海》了解了一位以打鱼为生的老人,他历尽艰辛在风浪中搏击,顽强地生活着。师:你还读了什么呢?生:我读了《论语》。师:是啊!《论语》是我们班共读的一本书,它是记录孔子与弟子思想与言论的书,它是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你记住了当中的哪些经典名句?知道的真不少。  相似文献   

2.
<正>暑假里,我读了好多课外书,不过我最喜欢的要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了。书里的主人公尼尔斯不爱学习,调皮捣蛋,还总是欺负小动物。一次,因为捉弄小精灵而受到惩罚,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不点,被家鹅莫顿意外地带到了天上,从此便跟随大雁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  相似文献   

3.
<正>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有一个好朋友,但这个好朋友可不是人,而是书。说起来也真有意思,我的这个好朋友曾经还是我的"敌人"呢!过去我一看到书就头昏脑涨的,甚至听到"书"这个字我就想"逃跑",更别说热爱读书了,当然也不会爱惜它。爸妈每次买的书几乎都会被我"一不小心"撕掉一个角或者弄掉一页什么的。跟书成了死对头,我的成绩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特别是作文,每次只能勉强及格。有一次,做完家庭作业,本想舒舒服服  相似文献   

4.
<正>我读书有个习惯,读前要先翻看一下目录,了解一下书的框架,然后基本判定这本书值不值得我读。尽管久闻饶雪莉老师大名,但拿到这本刚出版的《孩子上小学,妈妈该懂的事》后,我依然是这么做的,因为我不想读没感觉的书。该书目录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入学前准备:焦虑的妈妈打好前战;二、幼小衔接期:好老师,妈妈"造";三、习惯养成期:和老师打好配合战;四、小学转折期:孩子的问题都是成长的问题;五、升学关键年:能为孩子做  相似文献   

5.
<正>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没有机会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我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  相似文献   

6.
<正>在班里,我的作文数一数二,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读给大家听,同学们都称我为"写作牛哥"!有一次,上英语课,司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让我们反复读单词,直到她说停为止。我们的日记本正好放在讲台上,她随手拿了一本翻看起来,看封面应该是我写的那本。她翻着翻着,突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一篇又看一篇,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从她那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一本《指尖下的音乐》的书给我,看完仍觉不过瘾,意犹未尽之余又买了几本有关孩子学琴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本来是想寻找些什么,但确切要寻找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在细读了两遍《指尖下的音乐》,看完了《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之后,我感觉,想寻找的东西自己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我该如何解读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练  相似文献   

8.
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啻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亦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作家王蒙说过,要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要老读比你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此番话语,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现在的部分学生肚里没有多少素材,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普遍存在思路狭窄、空洞无物、结构雷同,甚至千篇一律、只会模仿、生搬硬套的毛病。还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是抄抄抄,要么从网上下载,要么找一本作文书,不管三七二十一,题目、内容一股脑儿抄来,应付了事,甚至里面的地名、人名都不做修改。明明是高中学生的"新学期寄语",他却把"交通大学大四学生"的新学期寄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为什么不能只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这样做有几个坏处:)第二,孩子在学习和做事上会更没有上进心。因为孩子会养成一种想法:我要什么父母都会给的,既然都会给的,还去努力干什么?这样,他们就没有上进的基础,没有刻苦的内在动力。比如吃饭,西方科学家研究就表明,孩子吃得太饱或一直处于很饱的状态,他们的智力活动就会减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欲望都会减弱。我们中国有个词叫"饭困"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老话"七分饱、三分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让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课标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还没有读准字音,句子还没读通顺,教师就匆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着急用大屏幕展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低。因为学生对语文整体还没有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  相似文献   

12.
<正>1、1984年,某一农药厂意外泄漏了45吨致命的异氰酸甲酯气体,请问该农药厂位于印度的哪一城市?印多尔博帕尔马诺哈普尔泰瓦答案:博帕尔。1984年11月3日,博帕尔的一家联合碳化物公司意外泄露了数十吨甲酯气体,这一事件导致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千余人死亡,同时还造成了上万人逃离博帕尔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我们没话说了。"这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的抱怨。如今,我国的许多家庭存在类似现象。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孩子越大必然与父母越"远"吗?本期希望笔者的采访能解开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4.
这就是我     
<正>我叫蒋林洁,今年十岁,属猴。我长得眉清目秀,白里透红的脸上镶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一个灵敏的鼻子和一张大大的嘴巴。我爱看书,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看起书来,总是爱不释手,经常看得入了迷。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奥数试题集,我看呀看,都忘记吃饭了。妈妈催了好几次,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出房间,一边吃饭,一边想着那些有趣的试题。我还非常喜爱小动物。每天放学的时候,我总会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些流浪猫和流浪狗,它们正拖着疲惫而  相似文献   

15.
<正>小时候,我们最爱听的是故事。大一点之后,当我们学会了拼音,自己也学会了认字之后,就可以自己阅读美丽的故事和优美的文字了。读了书后,那里面描绘出来的动人情景,经常让我的思绪自由地飞扬,有时轻飘飘地就飞到了书中所在的地方,越想越愿意读,对书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现在回想起来,这位教师就是我阅读的"点灯人"。现在,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正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喜欢阅读,我更希望我的学  相似文献   

16.
儿子的爱心     
<正>一个星期天,儿子去同学家玩。我去接他的时候,他兴奋地提着一个笼子,喜笑颜开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养一只小仓鼠啊?于佳送我一只小仓鼠,我想养。"我想都没想,就说:"不可以!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好东西就想占为己有,这样不好!"儿子辩解:"我才没有想占为己有呢,是他看我真的喜欢,所以才要送给我的。"我说:"老鼠又脏又臭,还会传播鼠疫。"儿子据理力争:"才不脏呢!我会每天定时给它打扫笼子的。还有一种白粉是防鼠疫  相似文献   

17.
<正>昨天下午,一位班主任来到我的办公室,眼含泪花、情绪激动地说:"高主任,我班有个学生上课接电话,我让她出去,她还顶嘴。如果她不离开这个班,我就没法带班了!"作为一名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面对学生问题我没有推辞的理由,我马上起身去他们班。往教室走的路上,我决心狠狠地批评一下顶撞老师的学生,为班主任"出气"。走到教室门口时,我听到一名学生正在说:"好了,她这样说话习以为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阅读量,并且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课程总目标"中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五万字以上"。由此可见,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而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对整段的文字不感兴趣,所以整本书的阅读有一定的困难,而绘本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⑵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⑶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受"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番茄太阳"》的美好寓意,感受明明美好可贵的童心。教学难点: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应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正>嘘寒问暖的反应国文课时,老师教同学们尽孝,每天应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第二天,老师叫学生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同学说:"我妈妈叫我要多少钱就直说。"另一位同学说:"我更倒霉,我爸爸问我是不是成绩单发下来了。"小学生问价一小男孩走进商店。男孩:面包多少钱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