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衡阳市2011-2015年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近年来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衡阳市为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酸雨污染总体上呈减轻趋势,呈现出从重酸雨区(2011-2012年)好转为中度酸雨区(2013-2014年)、再好转为非酸雨区(2015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湖南省"十二五"期间降水监测结果,从时空分布、区域分布和离子组分的角度研究了全省酸雨污染现状和变化规律,阐述酸雨污染主要特征;并从湖南省特有的自然因素、致酸前体物排放负荷大以及氮氧化物影响凸显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2002年酸雨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贵州省的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全省的酸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02 年3月至2003年2月在贵州省全省范围内进行年度降水pH值和离子组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省降水pH年均值为5.38,个别城市降水pH年均值为4.31,酸雨污染比较严重;酸雨污染季节性明显,冬季酸雨出现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酸雨的地域分布表现为以黔中为十字圆心,四个顶点遵义、都匀、安顺、凯里酸雨率高,而城市中心区酸雨污染较城郊严重;全省的酸雨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松江区"十二五"期间降水p H值、酸雨频率及化学组分和浓度变化趋势,得出"十二五"期间松江区酸雨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演变的趋势,且降水酸化仍在继续,并对其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建议松江区"十三五"期间在巩固控硫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城市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福建省23个城市2004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全省酸雨类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全省降水pH年均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3月份酸雨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1~2005年湘潭市城区降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湘潭城区酸性降水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变化趋势和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十五期间"湘潭市区酸雨频率在50%以上,pH值平均范围在4.56~4.91,属重酸雨区;SO2-4/NO-3比值为4.93~6.13,属典型硫酸型;湘潭城区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和冬季酸雨出现的频率最多,秋季最少;酸雨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依据相关系数法检验,湘潭市的酸雨从总体上看污染趋势无显著性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四川省能源结构和废气排放情况的分析,结合四川省近年来酸雨监测资料,包括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总结了近年来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降水离子的分析,说明四川省酸雨阴阳离子的组成,酸雨为硫酸型,各城市之间存在致酸物质的远距离输送和相互影响。将2006年四川省酸雨状况与2005年状况进行比较,并且对酸雨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论是2006年四川省部分城市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全省酸雨污染形势仍然严峻,并提出了控制酸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城市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23个城市2004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福建省酸雨类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全省降水pH年均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3月份酸雨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酸雨趋势及其影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上海地区酸雨的趋势及其影响与对策。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的降水年均pH值,市区约为4.76.郊县为5.51左右;自1983以来,变化不大。降水离子含量很高,说明受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市区酸雨主要为硒地SO_2污染所致。近地面大气中的高浓度酸、碱性污染物,对降水pH值起重要作用。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在于脱硫。目前,酸雨对水域、土壤、农作物、水生生物等未造成严重影响。治理酸雨,不是上海地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根据遂宁市2006—2013年降水监测数据,对该地区的酸雨特征和降水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周边地区降水监测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遂宁市2011年和2012年存在酸雨污染现象,其年均p H值分别为5.60和5.62,达到和接近轻酸雨区等级划分标准;遂宁市降水中p H的变化趋势与周边地区一致,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污染特征;降雨成分中的SO42-是主要的致酸物质;遂宁市降水中的主要致酸物质有硫酸盐型向硝酸盐型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浅析重庆市酸雨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定义及其判别方法,介绍了目前酸雨判别标准上存在的争议。通过汇总统计20062010年5年重庆市酸雨监测数据,以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两个指标,分析得出这5年重庆市酸雨污染的空间分布;以2010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作为时间样本,以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两个指标,分析得出重庆市酸雨污染的季节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我国酸雨控制效果与发展趋势,利用2000-2016年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的监测数据及同步气象资料,研究了珠海市酸雨变化特征及EANET中国网所有4个城市(珠海、厦门、重庆、西安)的城市降水化学组分特征.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和潜在源区PSCF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海市降水气团和酸雨来源,建立了珠海市酸雨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珠海市酸雨日数与频率呈先增后减趋势,2008年后珠海市酸雨污染程度明显改善,我国酸雨控制效果明显.②沿海城市(珠海、厦门)与内陆工业城市(重庆、西安)降水离子组分区别明显,内陆工业城市酸雨受碱性颗粒物影响较大.③沿海城市(珠海、厦门)酸雨为硫酸-硝酸混合型;内陆工业城市(重庆、西安)酸雨以硫酸型为主,近年有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的趋势.④综合酸雨降水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与PSCF潜在源区分析结果可建立酸雨概念模型,有助解释酸雨成因.珠海市强酸雨主要受珠海市外的珠三角地区污染物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渝中区20年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渝中区降雨及大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渝中区近二十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降水中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致酸源、地理因素、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市渝中区酸雨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重庆市渝中区酸雨污染不仅来自于本区,还受外区输入性污染影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利的大气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近年来降雨pH总体上升,酸雨污染有所减轻;酸雨污染由煤烟型污染向石油型污染转变.  相似文献   

14.
黄慧诚 《环境》2001,(7):22-23
脱硫治污势在必行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但是,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酸雨污染愈来愈严重,对我省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全省酸雨频率和降水pH值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991年至1997年间,大气降水的年均pH值从4.96降至4.80,酸雨频率从46.8%升至51.7%.2000年全省城市酸雨降水pH值为4.95,酸雨频率为38.7%.   ……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降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10年来重庆市国控点降水样品监测结果的分析,认识重庆地区降水污染特征、降水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污染变化趋势与能源结构和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关系以及降水污染程度的大小与降水pH值和酸雨的关系,以期人们对降水污染和降水酸化有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群  郁晶  喻义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08-111,126
以南京市2004年-2008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南京市酸雨类型、变化规律及与气象环境关系,认为全市酸雨污染呈现减轻趋势。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污染秋季较严重,春季次之,冬、夏季相对较轻,其中9月份酸雨强度最强。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4+阴离子则以SO4^2-为主。相对湿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风速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翀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3,(12):135-138,134
利用2008年至2012年蚌埠市区降水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蚌埠市区酸雨污染时空、季节、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致酸前体物、气象因素等与酸雨污染的关系,同时针对蚌埠市区酸雨污染提出几点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9,(4):45-46
3月23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环保新闻发布会。省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光荣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悉,2008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略有好转。全省城市降水酸度较强,酸雨频率48.5%,酸雨污染依然严重。城市降水pH均值范围在4.47(广州)~6.37(河源)之间。与上年相比,降水pH全省均值下降了0.01,酸雨频率上升了3.8个百分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7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94.2%,饮用水源水质每月均达标城市19个,  相似文献   

19.
“九五”广州地区酸雨污染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九五”期间广州地区酸雨污染状况及与"七五"期间的对比结果,通过分类统计和多元回归,研究探讨了"九五"酸雨污染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降水酸度的有关因素.研究表明,SO42-是降水化学组成中比重最大的离子,NO3-对降水酸度影响较大,这两种阴离子的含量多少基本上决定了降水酸度的强弱.因此在减轻二氧化硫污染的同时,加强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降低广州地区降水酸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1—2015年的降水监测数据,对青岛市酸沉降状况进行了分析:全市降水pH年均值好于酸雨限值,属于非酸雨,降水中离子化学组成较为稳定,属硫酸型污染。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加,SO_4~(2-)/NO_3~-比值呈逐年下降趋势,氮氧化物对酸雨的影响程度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