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地规范和管理流域内的各种行为,清晰地界定出不同地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自2019年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来,尽管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立法滞后、资金供给不足、上下游政府协调不足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当加快立法进程,科学制定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拓宽横向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上下游政府间的协作,推动漓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促进漓江流域上下游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泓  黄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44-947,F0004
在分析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使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引力模型等方法研究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子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特性是影响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子;经济因素、旅游资源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区位特征是驱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驱动力;政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其演变的驱动力;互利共生驱动力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差异化的动力,竞争促使空间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3.
提出开展漓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首先要正确认识漓江风景性质及生态环境。借鉴漓江历年综合整治经验,必须要编制长远规划,方能整治有序,治之有效。景区建设要正确处理创新与传统保留的关系,创新只能是弥补性的建设;保留是历史人文的亮点恢复性的维修。指出整治漓江是公益性事业,要以政府行为组织为主,以民间组织为辅,同时要注重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提出开展漓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首先要正确认识漓江风景性质及生态环境。借鉴漓江历年综合整治经验,必须要编制长远规划,方能整治有序,治之有效。景区建设要正确处理创新与传统保留的关系,创新只能是弥补性的建设;保留是历史人文的亮点恢复性的维修。指出整治漓江是公益性事业,要以政府行为组织为主,以民间组织为辅,同时要注重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5.
万新 《绿色视野》2009,(3):27-29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漓江的绮丽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保护如诗如画的漓江,为了留住昔日的美景,多少人为之默默奉献着,黄坤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6.
声音     
《环境教育》2012,(7):8-8
“桂林要限制人口和经济发展。桂林没有大江大河,漓江以上只有2762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上游是山区,不好存水,雨季的水来得猛去得快,保不住。50年以后,桂林可能真的没水了。”  相似文献   

7.
蓝楠 《绿色视野》2010,(3):38-41
漓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自古就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美誉。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也正是这如诗如画的漓江。但是,非法采砂让美丽的漓江饱受创伤……  相似文献   

8.
桂林漓江被称为中国旅游第一江,人山人海般的游客,游轮穿梭不息。船到“百里漓江十里画廊”的兴坪段,游人们游兴达到了高峰,纷纷举起相机拍照,一些游人照完了胶卷,赶紧换上一卷,那装胶卷的纸盒自然是随手扔到了江里。导游在介绍完两岸迷人的景点后,常常会说道:“这里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如果我不介绍,大家是不会知道的。你们看——”众人随着她的手望去,河岸沙滩上什么景点也没有,只有一位老人在水里捞着什么东西。“风景就是这个老人,他叫郑云兴,已经80多岁了,12年来他默默地打捞着游人扔在江里的垃圾,我们向他招个手吧……”美丽漓江有瑕…  相似文献   

9.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1,(8):71-71
猫儿山纳入生物圈保护区 漓江发源地、地处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近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广西首个森林生态系统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这一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及漓江、资江、浔江、柳江等水系的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是生态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都将生态补偿视为应对生态系统退化的有效政策工具。围绕生态补偿的定义、补偿客体、生态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方式,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市场交易、生态经济、税收补贴和社会制度等多种生态补偿理论框架。但是,由于这些理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实践中难以避免挤出效应、外溢效应、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也不利于协调效率、效益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补偿理论框架,需要研究如何将生态服务纳入经济学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模型,提出简便易行的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估方法,统一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领域价值计量的基础,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维度研究针对不同生态服务补偿机制的有效尺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漓江上的游船、游人剧增。据调查估算,光游览船只每天排入漓江的粪便、污水和废弃垃圾就有300余吨,严重污染漓江水体,在江面上经常飘浮着油污等废弃物,曾多次发生游船上的外国游客拒绝食用漓江水烧的开水或饭菜的事件。1985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对游船的的改造专门发文,规定漓江水域上游的一切新游览船只,必须有粪便盛装设施,下水前须经环保局和航政所检核,发给粪便盛装设施合格证,不合要求的一律不准进入漓江;对原有的船只,限期在1986年7月1日以前改造完毕,不符合排污要求的一律要求停航。随后,桂林市环保局对航行在漓江城内的一切游览船只征收排污费,并将所征收的排污费按规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类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实践,提供了自然生态估值的新视角。通过核算生态产品价值,能够客观体现生态系统提供生态产品的潜力以及生态产品的社会价值。本文以经营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旅类企业作为生态产品会计核算的主体,结合会计学基础理论和生态价值常用的评估方法,针对生态文旅类企业构建了企业生态产品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为企业的生态产品运营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历史、现实、未来、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多个方面进行归纳。生态文明是对生态危机的反拨与超越,是对长期困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历史性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社会工程,学界就此提出价值体系、关键环节、整体推进和低碳消费等基本思路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绿地的价值与科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  张伟 《青海环境》2004,14(2):78-80
城市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也是评选“生态城市”的主要依据和标志。文章阐述了城市绿地的价值 ,并对如何科学构建城市绿地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界对于GEP的概念内涵和核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而地方实践已然走在理论研究之前。GEP核算是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评价,主要是为了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价值,不等同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市场显现;核算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保护自然资本,而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GEP核算通过货币化评价生态服务价值,将自然资本保护更好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引导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进入生态产业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GEP和GDP都是流量,将GEP直接转化为GDP在逻辑上不成立。如何使GEP核算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在理论上厘清逻辑关联,在实践中明晰政策边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市场价值法、有效成本法、避免成本法,以山东省为例对规模养猪场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的补偿模式。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养猪场清洁生产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40.804亿元,其价值构成为绿色产品供给价值(84.22%)>气体调节价值(10.66%)>资源化利用价值(2.23%)>水质保护价值(1.96%)>土壤保护价值(0.92%)>水源节约价值(0.01%),说明清洁生产带来的尚未被养殖主体、政府和公众重视的生态服务价值巨大,同时也说明清洁生产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为实现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构建了政府补偿、市场化补偿和社会补偿协同作用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其中政府补偿模式以资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和智力补偿为主,市场化补偿模式主要表现为排污权交易和生态标记,社会补偿模式以自力补偿为主、相关企业参与为辅。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利益相关者矩阵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探讨了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外围层,其中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为各级政府、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企业与旅游公司、社区居民,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具有高影响力、低利益/高公益的特点,关注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生态补偿的公共主体;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具有高影响力、高利益的特点,关注生态价值,是生态补偿实施的主体;企业与旅游公司具有低影响力、高利益的特点,关注经济价值,是生态补偿责任的主体;社区居民具有低影响力、低利益,关注经济价值,是生态补偿的客体.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和有效举措,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生态产品的产权界限、公益性程度和供给消费方式,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深入剖析了当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约瓶颈,如产权界定不清、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针对性对策建议:(1)完善生态产品产权体系,夯实“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制度基础;(2)培育生态产品市场建设,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市场化通道;(3)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4)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体系,提升生态产品转化成效。  相似文献   

19.
白云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白云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进行湿地功能区域划分,并对各个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祖社 《环境教育》2002,1(3):19-22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并不等于否认自然具有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价值是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价值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然基础,人类中心主义赋予自然的价值以新的涵义;自然不再是处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形式,它还是人类生存于其中且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环境;自然物不再只是人类物质活动的材料对象,它还是人类周围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