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观点     
《绿叶》2011,(12):93-95
要想真正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采取切实的行动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可是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国家,我们不是看你说什么,我们看你做什么。到现在为止,有一些国家已经作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采取真正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们村附近去年新建了一家造纸厂,他们经常偷偷地排放污水,造成我们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大量减产。我们多次与他们交涉,他们都置之不理,现在我们打算诉诸法律,让他们赔偿损失。请问,法院能受理我们的诉讼吗?我们的诉讼时效有没有过期?我们应当如何举证?  相似文献   

3.
从效果看校园环保活动的形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不要以为本文与环保无关,如今的校园环保活动日渐高涨,但效果怎样呢?   请听听我们学生自己的建议吧:   好的内容+好的形式 =好的环保活动   好的环保活动× n次 =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   从两次环保活动的效果看校园环保活动的形式选择。   快速抢答,现在开始:   *你知道朱吗?   *你知道朱属哪一科吗?   *你知道朱曾经分布在哪吗?   *你知道朱现在分布在哪吗?   这些问题现在可难不倒我们学校的同学了,因为我校环保社团改变了以讲座方式为主的活动,增添了一系列大家能够亲自参与实践的新活动…  相似文献   

4.
编辑手记     
《绿叶》2010,(1):3-6
未来是开放的,由我们由所有人决定。它取决于你、我、其他人,今天、明天、后天做了些什么。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又受限于我们的理念与希望、我们的期盼与恐惧。未来要看我们怎么看待现在的社会、如何评估未来的开放程度而定。这意味着我们要一肩扛起巨大的责任,而在我们了解如下的事实之后,我们的肩头将更加沉重:我们一无所知,或者这么说好了,与我们能做出正确所需的资讯相比,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了,少到跟“零”没有什么两样。第一个了解这点的人是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德国CO2的排放量明显下降,然而为实现保护地球大气层这个目标还远远不够。因此,联邦环保局出台了一项全国气候保护纲要。本刊对德国《政治、文化、经济和科学》杂志就德国气候保护政策采访联邦环境部长于尔根·特利廷的讲话,刊登其中有关德国联邦政府采取的具体政策。——编辑部  联邦政府已经承诺,到2005年德国CO2的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25%。这个目标还能实现吗?  我深信这个目标能实现,但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家庭和交通部门更要如此。到目前为止,这两个领域CO2的排放量仍呈上升势头。现在德国CO2…  相似文献   

6.
我们原来不知道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现在我们逐步地认识到了。现在我会直接告诉记者哪些地方存在哪些问题,让记者去曝光、去呼吁。我们把我们薄弱环节告诉记者,你去曝光。老百姓对环境的需求,和我们当前环保执法工作现状的差距,是我们环保局最大的困惑。中国到现在,政府也没有提出环境保护要优先于经济发展,这值得我们深思,还需要政府理念的转变。我们的思  相似文献   

7.
姜南 《环境教育》2013,(11):20-21
从工作上来说,环保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发展的问题。现在有几个新的情况:第一是微博传播的挑战。现在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还有只言片语打败长篇弘论,我们讲环保弄个几百字,但公众不看这个东西,他们要看的只是几句话。我们的宣教不能适应快节奏的传播方式,因为我们官方的微博有一个审批的程序,不能随便发言。我们上海建立了一套舆情监控机制,请上海情报署做了一套系统,涉及当天环境保护的相关消息会自动推送给局领导,还有一些专家,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方法和手段,要把握宣教的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霖 《环境教育》2003,(2):19-20
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突然被污染的吗?臭氧层的“空洞”是突然形成的吗?水质是突然变差的吗?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突然恶化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人们为什么对细微的不太寻常的变化,不易发觉呢?有一则实验:把一只青蛙放进开水中,它会立即跳出来。如果把它放进温水中,它将呆着不动,这时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继续上升,青蛙的体质逐渐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青蛙在被煮熟之前,安全可以跳出困境,为什么它没有呢?这是因为青蛙的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  相似文献   

9.
夏奇 《环境教育》2009,(5):77-78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出资8万美金购买一张野骆驼照片,先后有两支队伍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去拍摄,但都没有成功,可见野骆驼的珍稀程度。“野骆驼也是一种骆驼,为什么在前面加了一个‘野’字,其照片就值8万美金,那一峰活野骆驼不就是一座金山吗?”我儿子如此惊讶地对我说。我点点头,以示对他的“重大发现”给予肯定。接着我给孩子讲了两则关于野骆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夏天到了,又该放暑假了,记得小时候最盼的就是暑假。这是一段难得的深入乡野,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的好时光记得那时候.环境污染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所到之处林木苍翠.小溪清澈见底,总有小鸟伴着我们歌唱我们在小溪里游泳在青草地上嬉戏,回忆起来.要比现在的孩子呆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玩电子游戏惬意百倍、遗憾的是儿时的欢乐已  相似文献   

11.
树木之最     
吕春 《环境教育》2009,(10):61-63
森林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树木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树木在给人类提供氧气和各种用途之外,还装点着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离不开树木,那么,我们对朝夕相处的树木了解多少?下面的这些树木之最,你都听说过吗?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吗,现在地球妈妈的身体越来越不干净了,还变得十分虚弱了,所以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妈妈。我想了一个办法:从自我做起,评选"低碳生活达人"。我把这事告诉了爸爸和妈妈,他俩欣慰地笑了,我们家便开始了低碳生活。瞧,现在爸爸很少开车了,因为车子排放的尾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07,(4)
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关于风景名胜区的“三怕”,曰:“大水冲过,大风刮过,剧组来过”。这“三怕”虽说有些夸张,但把“剧组来过”等同于巨大的自然灾害,天灾人祸平起平坐,足可窥见那些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承担环保义务的剧组的“威慑力”。难道,我们的电视电影中真的需要那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临时生产出来的虚伪“风景”吗?日前,50多名社会各界代表联合发出绿色影视倡议并郑重承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影视。  相似文献   

14.
<正>(一)2008年,我们这里的城乡中小学享受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从那个幸福时刻来临开始,就有人进入无限遐想:是不是以后连幼儿园的学龄前教育费用也一起免了?我觉得这是在做白日梦。他可能不知道:幼儿园比大学的GDP贡献要高很多。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已经今非昔比。现在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绿叶》2010,(Z1):3-6
未来是开放的,由我们由所有人决定。它取决于你、我、其他人,今天、明天、后天做了些什么。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又受限于我们的理念与希望、我们的期盼与恐惧。未来要看我们怎么看待现在的社会、如何评估未来的开放程度而定。这意味着我们要一肩扛起巨大的责任,而  相似文献   

16.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全球性目标,这反映了公众以及决策者对环境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虽然可持续发展指标为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向可持续发展迈进。本文考查了在发展中国家测量可持续发展指标面临的挑战,这些指标在决策中的有效性和指标对决策过程的影响。特别地,本文将评估这些指标是否被整合到了决策进程中而且是否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数据的约束,缺乏相关机构的协调,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缺乏都阻碍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测量。水、卫生条件的案例表明在政策和决策过程中整合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无效性。既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集以整合决策者关注环境问题,也要辅助以反映地方关注和文化多样性的地方性指标,这是至关重要的。报告应该包括对环境因素和健康产出相关的分析,也应该相应地转化为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凡人之最     
最害怕刚走近商场柜台,营业员像发现“猎物”似地“笑”迎过来,热情得烫人:“要买点什么吗?我帮你介绍一下,这是名牌……”把人搞得“逛”兴全无。最讨厌快要散会的时候,冷不丁冒出一个不甘寂寞的领导,无话找话地说:“我今天没有做什么准备,也不愿过多耽误大家的时间,下面只讲6点意见……”最不能容忍荧屏上广告词神经错乱阴阳颠倒地搅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农业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粮食主产区,在"十二五"期间及今后相当长时间,也要和沿海工业化发达地区一样,实现工业化吗?这个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站在环保的角度思考,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站在环保的角度,一说起工业,马上让人联想到的是污染;说到农业,使人联想到的是粮食。把工业和农业放在一起说,还是让人觉得...  相似文献   

19.
杨通进 《环境教育》2009,(12):10-12
2009年是一个"气候变化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将影响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进而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地以及食物。在伦理层面上,温室气体减排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杨通进给我们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20.
正朋友们,你尝过口渴的滋味吗?你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已经为数不多了,但用掉的资源中有很多都是被人类污染和浪费了吗?"如果人类再不珍惜水资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小草青青,踏之何忍。""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抬起手,大家一起做环保!"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广告标语,可大家真的都做到了吗?很多人可能早已麻木不仁了。但难道我们能允许自己在将来没有水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