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给水管网中残余铝沉积和再溶解现象可能引起的水质问题,研究了聚硅酸对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沉积、再溶解的影响,并以石英微晶天平为表征手段,初步探讨了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再溶解过程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聚硅酸能显著改变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的沉积、再溶解行为.聚硅酸可与3种水解聚合形态的铝迅速结合而生成可沉积产物,但产物性质不同.以单体形态为主的Al_0与聚硅酸的反应产物性质较稳定,部分以溶解态存在,部分以非溶解态(可沉积态)存在;尽管铝的两种聚合形态Al_(13)和Al_(30)与聚硅酸反应也生成了部分可沉积产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物又逐渐向溶解态转化.铝硅比对Al_0体系中铝的沉积溶解行为影响较小,而对Al_(13)和Al_(30)影响较大,且在0.2∶20(以Al和SiO_2计的质量比)时,沉积态铝的溶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2.
吴文军 《环境保护》1994,(11):39-39
1.用SiCl_4固体废弃物制备硅酸乙酯的反应原理通过多次试验论证,将SiCl_4同无水乙醇利用酯化反应原理,在常温常压下生产硅酸乙酯,蒸馏过程中产生的盐酸废气采用负压吸收法进行处理,负压吸收法淘汰了传统的喷淋吸收法.负压吸收无酸雾逸出,且在蒸馏工艺中的冷凝水用作负压吸收过程中的溶剂水,实现了清洁生产,同时在制备硅酸乙酯的过程中,也制得了工业纯盐酸(浓度为28%).  相似文献   

3.
在二升高压釜中,氮气氛条件下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主要污染物质——硫代磷酸二乙酯(浓度为100ppm)的水解动力学.运用气相色谱法,在pH2—4,温度140—190℃范围,得到不同条件下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获得pH、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并对硫化磷酸二乙酯的水解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制备出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和不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混凝剂,分析研究了PASC中Al(Ⅲ)的水解-聚合历程以及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的相互作用,探讨了PASC溶液的酸解聚。  相似文献   

5.
磁性纳米复合物非均相类Fenton反应催化降解罗丹明B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锰锌铁氧体Mn0.6Zn0.4Fe2O4(Fe-MNPs)为磁核,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备得到可磁分离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物Mn0.6Zn0.4Fe2O4@Si O2(Si-Fe-MNCs),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Si-Fe-MNCs进行了表征.同时,以难生物降解染料罗丹明B(Rh B)为目标污染物,利用Si-Fe-MNCs催化过氧化氢降解Rh B,考察了不同体系、过氧化氢用量、催化剂投加量及温度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3 K,催化剂用量为0.5 g·L-1,过氧化氢(质量分数15%)加入量为4 m L,Rh B(20 mg·L~(-1))加入量为50 m L时,H2O2利用率为81.3%,罗丹明B降解率为95%,CODC r去除率为98.0%;自由基验证实验及XPS表征结果表明,Rh B与Si-Fe-MNCs催化H2O2产生的·OH反应而得以降解,该反应为固液界面催化反应,FeMNPs中存在的氧空位对催化反应起到协同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步法在酸性条件下以聚乙氧基聚丙氧基聚乙氧基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直接缩合制备了苯基改性介孔分子筛Ph-SBA-15,并用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热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不仅保持了高度有序的SBA-15的二维六角结构,而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孔容和孔径。  相似文献   

7.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并参考美国EPA导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环境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25℃时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pH =4、7、9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533 d、21.8 d、<1 d;高温、碱性条件下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极易水解,其水解反应速率随反应介质pH值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初步确定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分子在水溶液中生成的水解产物主要是绿草定.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土壤中迅速降解,酸性土壤中其降解趋势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其降解动态不能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单的拟合;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形式主要为化学水解作用,降解生成绿草定和丁氧基乙醇;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其土壤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pH和有机质含量越高,其土壤降解速率越快.在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水溶液和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不同介质对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光解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甲基氯硅烷水解物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甲基氯硅烷(trimethl chlorosiane)极易水解,水解产物主要是三甲基硅醇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以及少量硅氧烷聚合物.本文将探讨液液萃取、静态项空、吹扫捕集三种方法对三甲基氯硅烷水解产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在制备聚硅酸盐类混凝剂的过程中,聚硅酸的粘度是影响聚硅酸盐类混凝剂混凝效能的重要因素。以水玻璃为原料,硫酸、盐酸为酸化剂,采用酸性条件下制备聚硅酸的方法,研究pH值、二氧化硅浓度、温度、不同酸化剂等因素对硅酸聚合过程中粘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达到0.006 Pa.S前变化缓慢,粘度达到0.009 Pa.S后变化迅速,0.020 Pa.S以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粘度急剧增大而胶凝;通过混凝搅拌实验确定制备聚硅酸铝混凝剂时聚硅酸粘度的最佳值,以此最佳值作为控制聚硅酸最佳聚合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及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研制出碱化度(B) 为2.0 的具有不同 Al/Si 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 简称 PASC) 混凝剂.一种方法是将 NaCl加入到不同 Al/Si摩尔比的 AlCl36H2O和聚硅酸混合液中;另一种方法是按一定的Al/Si 摩尔比将聚硅酸加入到聚合氯化铝液中.应用光子相关光谱(PCS) 和超滤膜过滤方法对 PASC 及聚合氯化铝(PAC) 的颗粒大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生成了聚集体更大的聚合物,显著提高了聚集体的粒径,这种提高以共聚法最为明显; Al/Si摩尔比影响PASC的聚集度,Al/Si摩尔比越小, PASC 的聚集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疏水改性剂,通过硅胶表面的羟基接枝反应,得到具备一定疏水性的改性硅胶;利用BET、FT-IR、XRD和TG-DTG等手段对改性硅胶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硅胶对各类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EOS成功接枝在了硅胶表面,改性硅胶不仅具备一定的疏水性,而且机械强度增加到原来的66.85%,稳定性也都得到了提高; 550℃空气下焙烧后的改性硅胶仍具有疏水性且吸附容量是焙烧之前的2倍;在高湿度高浓度的废气治理中,TEOS改性硅胶表现出更高的吸附能力和优良的热再生性能.高浓度下改性硅胶的吸附容量是低浓度下的10倍且不受水汽的影响;改性硅胶循环10次的吸附/脱附几乎不变,且在一定条件下,15~30min就达到90%的脱附率.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抑制纳米级Pd/Fe颗粒的团聚和钝化及改善其表面特性,将纳米SiO_2包覆在Pd/Fe颗粒表面,超声波辐照下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Pd/Fe@SiO_2复合颗粒,采用TEM、SEM、XRD、EDX及BET表征其物性,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其对2,4-DCP的还原脱氯影响因素、降解机理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级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体系中纳米级Pd/Fe投加量、钯化率、TEOS投加量、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H均会对2,4-DCP的降解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并推测出纳米级Pd/Fe@SiO_2复合颗粒对2,4-DCP的降解机理即快速吸附—逐步脱氯—最终脱附释放,其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模板剂,用三甲氧基苯基硅烷(TMPS)作偶联剂,在碱性介质中合成苯基修饰MCM-41(Phenyl-MCM-41),对比研究了合成方法和脱模方式。结果表明,在分步合成法中,采用酸萃取脱模方式不仅可除去表面活性剂模板剂,而且MCM-41表面的Si-OH反应活性较高,有利于提高键合量;室温条件下,采用TEOS和TMPS共水解缩聚一步直接合成Phenyl-MCM-41,可进一步提高有机键合量,且高键合量的介孔复合体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很强的疏水性。以Phenyl-MCM-41作为固相微萃取(SPME)的吸附涂层材料,与HPLC联用,考察了对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分离性质及其在黄河水样中的分析应用,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吸附速度快、线性范围宽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水热合成了介孔分子筛SBA-15,以3-丙胺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氨基化剂,采用浸渍法将其嫁接到SBA-15孔内,形成氨基化的SBA-15用于吸附电厂尾气CO2。通过氮等温吸附-脱附、XRD、TEM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前后SBA-15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的SBA-15对电厂尾气中CO2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改性的SBA-15比合成的SBA-15吸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废弃口罩数量巨大,焚烧、填埋等处置方式存在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风险,寻求一种环保、经济、可行的处置方式成为迫切需要。采用氢氧化钠、正硅酸乙酯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对废弃口罩进行疏水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ATR-FTIR)、接触角测量等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口罩表面形成完整、均匀的疏水包覆层,水接触角达到141.1°。改性后的口罩对润滑油、大豆油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8.52,26.84 g/g,且经10次吸油-解吸循环利用,吸油性能仍保持稳定。该研究为废弃口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TEOS为硅源的聚硅氯化铝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物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EOS为硅源合成制备了新型的聚硅氯化铝PASC(A),并与传统方法合成的聚硅氯化铝PASC(B) 做了比较,探讨了产品的pH值和Zeta电位随B值和Si/Al摩尔比的变化关系,并利用酸解反应和27Al NMR研究了硅引入对PASC分子结构和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合成方法,与PASC(B)相比,PASC(A)具有更高的聚合度,分子量分布并且分子中铝硅分布均匀,不易被酸解聚,而且有利于Al13形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层涂法制备Pr~(3+):Y_2SiO_5/TiO_2复合薄膜的结构与可见光催化性能。方法分别以钛酸丁酯(TBOT)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TiO_2凝胶和Pr掺杂的Y_2SiO_5凝胶,以碳纤维为薄膜载体,并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Pr~(3+):Y_2SiO_5/TiO_2层涂薄膜,研究层涂法制备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结构、形貌以及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复合薄膜具有明显的分层界限,形貌较平整,有较少龟裂;复合薄膜性能受涂覆次序的影响较大。结论依次将Pr~(3+):Y_2SiO_5和TiO_2涂覆在碳纤维上的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可见光光照2 h,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到94%,其可见光催化效率高于TiO_2薄膜的59%。  相似文献   

18.
Novel amino (-NH2)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polyvinyl pyrrolidone (PVP)/SiO2 composite nanofiber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by a one-step electrospinning method using poly (vinyl alcohol) and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mixed with cationic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the structure directing agent. Ureidopropyltriethoxysilane was used for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pore surfaces. The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images,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element analyzer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The nanofiber diameters, average pore diameters and surface areas were 100-700 nm, 2.86 nm and 873.62 m2/g, respectively. These mesoporous membranes functionalized with -NH2 groups exhibited very high adsorptions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of Cr3++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Equilibrium adsorption was achieved after approximately 20 min and more than 97% of chromium ions in the solution were removed. The membrane could be regenerated through acid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