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炔是焊割作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节约能源、减少公害、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新产品──溶解乙炔。 溶解乙炔在使用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氧气瓶与乙炔气瓶设置在同一地点,无安全距离;乙炔气瓶经倾斜搬运和水平滚动,未竖直静放10~15分钟便投入使用;乙炔气瓶倾斜和卧放使用;乙炔气瓶内应留的余压未达到规定标准或没有余压;乙炔气瓶内留的余压过多,充装单位没有检查或检查不认真,充装时造成气瓶超压等。这些问题,对安全使用构成威胁。 气瓶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移动式压力容器。按盛装的气体…  相似文献   

2.
3月21日,作者在济南市某气瓶厂拍摄到一组照片,当时该厂工人正在搬运高压气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作者在拍摄时隐去了该厂名称和汽车牌照号码。氧气瓶和乙炔气瓶(下称气瓶)属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搬运和装卸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安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3445-91《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电工业部编制1991年版),都对气瓶的安全运输和装卸做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然而,一些单位管理有漏洞,工人不按规程操作,为生产安全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3.
唐安军 《安防科技》2011,(3):45-46,44
本文通过介绍几起关于乙炔气瓶爆炸、燃烧等方面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与一般压缩气体气瓶进行比较,简要介绍溶解乙炔气瓶的独特结构特点。对乙炔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进行较深刻的阐述,对乙炔钢瓶充装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具体的消防安全措施,并对乙炔使用过程中发生回火及泄漏事故提出具体的消防应急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俊  张福元 《劳动保护》1992,(12):39-40
溶解乙炔气瓶使用一段时间后,如不按规定补加丙酮(溶剂),就会造成瓶内丙酮严重不足,因而大大地降低乙炔气的充装量,瓶内压力异常升高,这不仅损害广大用户的利益,更严重的是将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由于缺少丙酮,使得瓶内的溶解乙炔成为压缩气态乙炔,稳定性极差,一旦遇有外来能量,极容易分解,引发乙炔瓶的爆炸。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 针对溶解乙炔气瓶缺丙酮问题,本文将简要阐述溶解乙炔气瓶的构造与乙炔气的溶解原理,并简析乙炔气瓶缺少丙酮现象对安全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出如何鉴别和解决的一些方法。 一、国家有关溶解乙炔气…  相似文献   

5.
1990年6月24日上午,某化工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王某接枪后,顺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均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了。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并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相似文献   

6.
我厂共有乙炔桶15只,多年来,对它的安全使用一直是一大难题。自1974年建厂至1989年,发生乙炔燃爆事故共5起,给工厂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给操作者带来了不幸。每次事故后,厂内有关部门虽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一直未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鉴别措施的针对性,最终还是免不了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为了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去年,我们结合厂内实际情况,运用从安全系统工程培训班学来的FTA技术,对预防乙炔气泄漏爆炸事故原因及防止办法作了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寻找事故基因,绘制FT图 我们组织了机械、压力容器技术人员和操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乙炔气瓶在生产中的大量使用,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从我厂发生的有关乙炔气瓶的事故来看,回火引起乙炔气瓶燃烧(乙炔气直接由瓶体喷出燃烧),是乙炔气瓶使用中的易发事故。乙炔瓶瓶阀与乙炔减压器之间采用的是非螺纹联接,若安装不妥(装不好或垫圈不合适等),在乙炔系统产生回火时,有可能以两种方式引起乙炔气瓶着火燃烧:一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移动胶管等原因,使联接  相似文献   

8.
韩颖 《劳动保护》2014,(4):40-41
<正>2014年3月1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的晋济高速岩后隧道内发生两辆甲醇车追尾相撞,导致前车甲醇泄漏,在司机处置过程中甲醇起火燃烧,隧道内42台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引爆。3月13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初步调查,使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初见端倪。2014年3月1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的晋济高速岩后隧道内发生两辆甲醇车追尾相撞,导致前车甲醇泄漏,在司机处置过程中甲醇起火燃烧,隧道内42辆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引爆。经现场清理、走访排查和采取DNA鉴定等技术手段核查,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12,(8):87
2012年6月2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在6月17-18日两天内连续发生的两起较大烟花爆竹事故。2012年6月17日15时55分左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隆发花炮厂爆竹封口工房发生燃爆事故,造成该栋工房(共5间)倒塌、7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维修封口机时产生电火花引燃药尘,继而引起工房内超量滞留的药饼燃爆;  相似文献   

10.
下图原刊于日本《高压气体》 1977年第5期上,对研究防止乙炔气瓶破裂事故和分析事故原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该图没有包括乙炔气瓶因设计、选材、制造不当以及瓶体因腐蚀、脆化和外伤等引起破裂事故的原因。在利用该图时应将这些原因考虑进去。乙炔气瓶破裂事故分析图@孙萍辉$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技术安全处  相似文献   

11.
事故回放2011年7月15日.一辆正在山东东营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内充装天然气的出租车发生爆炸.造成2人受伤。调查结果表明。这一事故与私自改装气瓶有关。而在该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前.河南信阳一辆使用天然气的出租车与其他汽车相撞,起火燃烧,致1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罪魁祸首是气管破裂.天然气喷出燃烧。2004年12月24日.东营的一辆“油改气”出租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发生火灾。事后经消防部门认定。事故系该车所使用的气瓶发生泄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几起相继发生的灾难事故无法不让人心情沉重。2008年9月20日,黑龙江鹤岗市富华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已有19名矿工遇难,12名矿工下落不明:同日,深圳市舞王俱乐部发生火灾,死亡44人。21日,河南登封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37人遇难。  相似文献   

13.
一、事故经过 2012年1月5日.某机械厂车间剪板机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日早上约8点.操作工甲某、乙某剪板前发现气缸压力不足.开始为气缸充气.使用气源为瓶装氩气.瓶内气压约为12MPa.气瓶通过软管与气缸相连,一人开冲气阀,一人进行气缸抬升操作,当缸内压力能将上刀架抬起时,关闭充气阀.  相似文献   

14.
正机械制造企业铆焊作业工序和设备维修作业中,氧气瓶、乙炔气瓶使用量大,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在受限或狭小复杂的作业场所中,常见的气瓶安全隐患有: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类似的气瓶如液化罐、丙烷瓶)安全距离不足,未在作业场所设置灭火器;乙炔库缺少"仓库重地,禁止烟火"警示标志。氧气胶管和乙炔胶管不符合标准要求,胶管未区分,减压器未校检、乙炔减压器未安装回火防止器,气瓶本体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截至1996年底,全国在用各类气瓶已达到5500万只,其中液化石油瓶数量最多,为4646万多只O1996年发生气瓶爆炸事故36起,造成36人死亡,59人受伤。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1995年相比,分别上升80%和133%。上升势头连续几年不减。气瓶爆炸事故中,液化方油气瓶所占居多。液化石油气瓶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第一是超装,第二是使用不当。我们最常见常用的液化石油气瓶是充装量为15kg的那种规格。这种气瓶的有效容积,按国家标准规定为不小于35.兄,如小于35.SL,就此一项不符合要求,不论其他项目是否达标,均应判为不合格品。在气…  相似文献   

16.
满国平 《安全》2004,25(5):17-18
本文重点介绍了溶解乙炔气瓶的结构,在生产实际中的安全使用,发生爆炸的原因及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7.
3月23日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2000年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事故通报。一、基本情况据统计 ,2000年共发生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爆炸事故155起 ,严重事故151起 ,死亡175人 ,受伤368人 ,直接经济损失4503 23万元。另据北京、内蒙、江苏、湖北、广东、四川、陕西、青海统计 ,2000年发生电梯、起重机械、游艺机与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事故64起 ,死亡58人 ,受伤65人。2000年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及与19…  相似文献   

18.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 1981年6月上旬,国家劳动总局颁发《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1982年2月上旬,国务院发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紧接着,3月19日至26日,国家劳动总局在辽阳召开全国安全工作会议.会议讨论研究了贯彻落实《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方法和措施;7月16日,刚组建的劳动人事部公布《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试规则》;8月7日,该部又颁发《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9.
罗时 《劳动保护》2014,(7):52-53
<正>2014年5月26日新华网《晋济高速"3·1"特大燃爆事故21人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报道指出,2014年3月1日,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42辆车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8 197万元。事故发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份以来,我省某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连续发生了2起乙炔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 2月10日8时16分左右.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东公司”1氯乙烯分厂四楼5号乙炔发生器在投放电石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巨大冲击波将厂房四楼屋面、楼面、梁、柱、填充墙和三楼的填充墙严重破坏,并引起电石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