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锅炉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燃煤锅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传统分步脱硫脱氮设备昂贵且效率不高 ,而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如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具有更好的运行性能、较低的成本及较小的占地面积 ,因此实现在一个系统内同时脱硫脱氮的工艺成为国内外烟气净化技术的研究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的脱除原理、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论述 ,并对各工艺的经济技术指标给予了多方面的比较。通过对两类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 (炉内联合脱除和烟气中联合脱除 )的分析、综合和比较 ,找出了我国今后脱硫脱氮技术的研究重点 ,从而为脱硫脱氮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亚铁螯合剂液相脱除烟气中NOx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近20多年来液相络合法脱除烟气中NOx的研究成果,详细叙述了亚铁氨羧和亚铁含-SH基二类螯合剂单独脱氮和同时脱硫脱氮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吸收液的再生和过程的影响因素,指出了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亚铁螯合剂液相脱除烟气中NOx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近20多年来液相络合法脱除烟气中NOx的研究成果,详细叙述了亚铁氨羧和亚铁含-SH基二类螯合剂单独脱氮和同时脱硫脱氮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吸收液的再生和过程的影响因素,指出了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微生物净化燃煤烟气技术研究中,NO、NO_x的脱除效率不高,达不到工艺要求。国内外对于微生物法净化燃煤烟气NO、NO_x的细菌作用研究较多,而对真菌的作用却研究很少。为了提高微生物法对燃煤烟气NO、NO_x的脱除效率,对脱氮塔生物膜中的异养硝化作用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真菌对亚硝酸盐(NO_2~-)的作用特征,在脱氮塔中对NO_x的脱除效率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从脱氮塔生物膜中分离纯化的真菌为木霉属的棘孢木霉Trichodema asperellum(简称:1LNL菌株);该1LNL菌株能直接将NO_2~-氧化为NO-3,在实验周期为10 d的条件下,细菌对照组硝化率为31.5%、空白对照组硝化率为8.4%,1LNL菌株的硝化率能达到25.0%,实验证明真菌1LNL菌株具有一定的硝化作用;将1LNL纯菌株扩大培养液400 mL投加到脱氮塔中,NO的脱除率平均提高了4.39%,NO_x的脱除率平均提高了4.00%,真菌1LNL能显著提高脱氮柱NO、NO_x的脱氮效率。在微生物净化烟气中NO、NO_x的研究实践中,真菌的作用应加以重视并应展开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活性吸收剂脱硫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干法脱硫工艺中吸收剂活性和钙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吸收剂,用于烟道喷射脱硫脱氮。用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影响吸收剂活性的因素,得出高活性吸收剂的制备条件。并进行了脱除实验。  相似文献   

6.
高活性吸收剂脱硫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干法脱硫工艺中吸收剂活性和钙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吸收剂,用于烟道喷射脱硫脱氮.用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影响吸收剂活性的因素,得出高活性吸收剂的制备条件.并进行了脱除实验.  相似文献   

7.
采用杂多酸化合物溶液同时脱硫脱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鼓泡反应发生器内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实验。采用钼硅酸溶液及其还原产物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x,分别就吸收液的浓度、pH值、温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SO2和NOx去除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钼硅酸能十分有效地吸收SO2,将SO2氧化成H2SO4,并使杂多酸还原为杂多蓝。随后又被用于去除NOx,把NOx还原成N2,蓝色溶液再次被氧化成为黄色溶液。  相似文献   

8.
干法烟气同时脱除技术优于联合脱除技术和湿法烟气脱除技术。将国内外现有的干法烟气同时脱除技术按分离剂分为3类,即多种污染物的吸附剂脱除技术、催化剂脱除技术和光催化剂脱除技术。其中,吸附剂脱除技术主要采用炭基材料;该技术可脱除多种污染物,但脱除效率一般,吸附剂消耗量大,且吸附剂的再生困难。催化剂脱除技术主要集中于以CO、NH_3、CH_4等催化还原同时脱硫脱硝和SCR同时脱硝除汞;该技术脱除效率高,但存在催化剂中毒问题。光催化剂脱除技术主要采用TiO_2光催化剂,该技术操作温度低,但对浓度高的废气处理效率较低,以及光催化剂对一般光源利用率低等,使其在工业应用中受到很大制约。最后,对干法烟气同时脱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及其环境经济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研发的现状,并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和继续发展的其它3种烟气脱硫工艺进行比较,得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净化工艺具有投资相对较低、脱硫效率较高、运行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再通过实例,从投资、技术、运行成本等方面论述其环境经济的可行性,得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符合江阴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能满足中、小型锅炉脱硫要求,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是烟气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现有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活性焦干法、多级增湿半干法、氧化性添加剂湿法以及等离子体湿法这4种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以活性焦为载体添加适当的催化剂能够实现在高效脱硫基础上的同时脱硝;多级增湿半干法技术提高了脱硫剂颗粒在吸收塔内反应全过程的含湿均匀性,通过添加复合促进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强化烟气中SO_2、NO_X等污染物协同脱除;在传统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向脱硫剂中加入KMnO_4和NaClO_2等强氧化剂或者采用等离子体前置氧化,能够有效的将难吸收的NO氧化成NO_2、HNO_2和HNO_3,最终实现同时脱硫脱硝.  相似文献   

11.
燃烧等带来的SO2和NOx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开发能联合控制SO2与NOx污染的技术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的干法CuO/γ-Al2O3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指出了该项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汞性能,对控制燃煤电厂的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安大略水法和吸附管法分别对某600 MW电厂湿法脱硫系统的进出口的烟气进行了采样,测量了烟气中各形态汞浓度,并分析了该系统对烟气总汞、气态氧化态汞的脱除效果以及对气态单质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大略水法和吸附管法均能较为准确地测定湿法脱硫系统进出口烟气中的汞含量,测得入口和出口的氧化汞与平均值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分别为3.5%和1.3%;入口和出口的单质汞与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分别为16.6%和3.3%。其中吸附管法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后,烟气中氧化态汞的浓度可下降87.5%,其中约67.5%的氧化态汞被湿法脱硫系统脱除,约20%的氧化态汞在脱硫浆液的还原作用下被还原为单质汞,导致脱硫系统出口的单质汞浓度高于入口。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及国内外研发现状,通过对不同容量机组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工艺和其它工艺烟气脱硫方案的分析计算,给出并讨论了各种方案的总投资、年运行费、单位运行费及均化脱硫成本等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杂多酸化合物溶液同时脱硫脱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鼓泡反应发生器内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实验。采用钼硅酸溶液及其还原产物脱除烟气中的SO2 和NOX,分别就吸收液的浓度、pH值、温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SO2 和NOX 去除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钼硅酸能十分有效地吸收SO2 ,将SO2 氧化成H2 SO4,并使杂多酸还原为杂多蓝。随后又被用于去除NOX,把NOX 还原成N2 ,蓝色溶液再次被氧化成为黄色溶液  相似文献   

15.
CuO/γ-Al2O3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烧等带来的SO2 和NOx 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开发能联合控制SO2 与NOx 污染的技术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的干法CuO/γ Al2 O3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 ,并指出了该项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热电厂的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脱硝工业试验装置和在该装置上进行的较全面的工艺研究,确定了影响SO2脱除效率的主要参数,为北京京丰热电EA—FGD工业示范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尿素/高锰酸钾湿法烟气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锰酸钾和尿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吸收溶液,在填有金属鲍尔环的管式吸收反应器中,对模拟烟气进行湿法烟气脱氮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尿素和高锰酸钾配制成的吸收液进行湿法烟气脱氮,可以高效地脱除模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高锰酸钾含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脱氮效率,是决定脱氮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尿素和高锰酸钾含量分别为5%和0.60g/L时可以达到91.5%的平均脱氮效率;尿素含量、吸收液有效柱高和外加的SO2气体均对脱氮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力工业烟气脱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我国电力工业燃煤发电厂烟气脱硫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包括我国电力工业大气SO2污染状况,烟气脱硫现状,烟气脱硫综合经济技术评价,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和烟气脱硫的发展趋势。研究与开发有针对性和较强应用前景的烟气脱硫技术,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技术,是我国电力工业烟气脱硫技术及设备国产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硫化碱脱除二氧化硫工业烟气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国内外烟气脱硫的研究现状,论述了用硫化碱脱除二氧化硫化工业烟气在理论上和实验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氧化镁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高脱硫效率、低能耗、安全稳定运行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种经济实用的脱硫新趋势。介绍了国内外氧化镁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脱硫工艺的工艺流程及基本原理,从反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入口二氧化硫浓度、烟气流量、温度、含尘量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进行关键工艺运行及工程设计参数的控制研究,展望了脱硫副产物后处理技术、脱硫吸收塔结构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同类型脱硫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