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对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修订。该标准将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为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分级指标,有助于企业加强粉尘作业场所分级管理,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也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对粉尘作业场所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重点针对我国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毒物、高温,广泛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数据调研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深入揭示典型高危粉尘、毒物与井下高温的危害机理,建立科学的粉尘、毒物、井下高温作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所简介 职业危害研究所是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职能,适应我国职业危害防控新形势成立的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产品开发、标准制修订等于一体的研究所,主要致力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与应用性研究、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的起草、职业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整体方案的设计、评估与改善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主要针对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开展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与应用性研究;起草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设计研发职业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系统等软件;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整体方案和危害人机工效学的设计、评估与咨询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办公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评估等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建材物流企业粉尘危害的来源与种类,通过对建材物流粉尘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建材物流企业粉尘等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工艺、设备等工程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劳动防护用品配置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粉尘职业危害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以匀  吕琳 《安全》1998,19(1):4-7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接尖人数超过千万。尽管工人的劳动条件比以前有很大改善,尘肺病得到一定控制。但是,由于粉生防治设备和技术、劳动卫生监督和管理、尘肺病识别和预测等方面的问题,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在患病人数、发病率、增长幅度方面居世界首位。特别是随着工业迅速发展,接尘人数增加,一些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经营者忽视劳动卫生管理,对防护资金投入极少,造成作业环境更为恶劣,使粉尘职业危害形势更为严峻。文中通过剖析一些典型行业和企业的粉尘职业危害,说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粉尘作业环境改善较多,而众多的集体企业、中小型企业问题严重,乡镇企业和部分三资企业更加突出。文中特别指出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要防治尘肺,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的研究,以便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吉林劳动保护》2014,(8):10-11
<正>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近日,省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吉林省企业粉尘作业防爆十条禁令》和《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粉尘防治十条禁令》,进一步加强工贸企业粉尘防爆作业安全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粉尘防治工作。吉林省企业粉尘作业防爆十条禁令一、严禁安排未经培训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防护用品的员工在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主要针对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开展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与应用性研究;起草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9.
粉尘是燃煤发电厂重点防治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某燃煤发电厂2×330MW机组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燃煤发电厂中粉尘的种类、分布及防护设施,并对该燃煤电厂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讨论,提出皮带巡检工、灰库巡检工是燃煤电厂粉尘危害重点防护对象,而输煤皮带转载点、破碎机以及灰库卸灰操作位现场粉尘浓度超标严重,是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防治的重点工作场所。在对该燃煤电厂粉尘浓度超标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防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燃煤电厂粉尘危害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石棉以其良好的性能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石棉开采和石棉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棉粉尘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石棉被列入我国卫生部发布的高毒物品名录。为有效控制石棉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在对我国石棉矿山和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广泛调研基础上,辨识了石棉矿山开采、石棉制品生产过程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及特点,分析归纳石棉生产加工典型工序的粉尘危害因素。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研究了我国石棉粉尘危害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石棉尘粉尘职业危害的建议对策,以期为达到降低或消除石棉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石棉粉尘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石蜡烟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其中矽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制壳、熔炼、浇铸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严重,需重点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其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效果,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调查,采用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进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中危害和生产环境中危害;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NO、NO2、CO、CO2、噪声、振动、高湿等;隧道内工务、电务、供电三大线路作业场所的线路维护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轻中度危害,氮氧化物(NO、NO2)为轻度危害,接触的CO为中高度危害,线路维护人员矽尘作业岗位为轻中高度危害,易导致职业病损的发生。提出应重点监控该铁路隧道接触噪声、CO和矽尘的作业岗位,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强化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作场所粉尘检测和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对我国和美国工作场所中粉尘的采样、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工作场所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美国把粉尘职业暴露水平的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并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和美国的粉尘采样方法基本相同,但我国缺少对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暴露水平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以及再检测与评价的管理规定。通过对中美两国相关内容的对比和分析,针对完善我国粉尘暴露检测、数据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鸿  徐秋凉  李飞  王鹏 《安全》2019,40(8):38-42
为了提高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护水平,提出科学性的整改措施,以8家浙江省某市家具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方法,调查了企业现场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分析了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粉尘超标严重,高毒物质甲醛及有机毒物部分超标,部分防护设施防护效果不符合要求,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不高,需在通风除尘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个人防护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烟草粉尘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烟草粉尘的职业病危害与粉尘爆炸双重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开展烟草粉尘的收集、清扫、治理、监测等烟草粉尘防治工作。通过建立除尘系统、佩戴防尘口罩、定期浓度检测,尽可能降低环境中的烟草粉尘浓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吸入量,可以避免职业性危害;通过采用防爆、隔爆、泄爆设备设施、规范操作行为、实时在线监测,控制烟草粉尘的爆炸风险,尽可能降低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爆炸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烟草粉尘的职业病危害与粉尘爆炸双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氨、氢氧化钠、氯化氢、氟化氢、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NOX、SOX、重金属(如铅、汞、镉等)、二噁英等有毒气体(或有毒粉尘)和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项目除输煤系统4#皮带头作业点煤尘浓度和5#皮带头、5#皮带卸煤口、碎煤机(三楼)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建议改进完善部分岗位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现场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木制家具生产工艺流程及加工过程的调研分析,归纳出木粉尘、噪声、有机挥发物、机械伤害等10种主要危害因素,将各种危害因素对安全健康的影响和致病形式进行总结,并对木制家具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指出企业在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同时对木制家具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选用以及防护装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研究认为,木制家具生产行业中危害因素多且危害程度严重,安监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企业应为职工提供有效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装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高危作业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水平动态评估和决策,本文运用信息监测预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提出高危作业有害因素控制水平监测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出高危作业有害因素控制水平监测预警体系和运行模式。通过该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可以科学的判断出应关注的控制技术(检测、评价、防护、应急救援、职业病诊断),应重点关注的有害因素,某项具体有害因素应该制定的具体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