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基于G_1法的飞行疲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综合控制并评价飞行疲劳风险,通过对疲劳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依据G1法编制专家调查问卷,采用专家独立调查方法对指标进行判断,根据G1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飞行疲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疲劳风险的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用G1法能有效地综合利用影响疲劳的各种信息评价飞行员的疲劳状况,该指标体系与现有控制飞行疲劳风险的影响因素吻合较好,可以作为进一步实现疲劳风险量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飞行员疲劳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飞行员疲劳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防止因飞行疲劳引发的飞行事故.在分析飞行员疲劳的影响因素确定疲劳风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飞行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飞行员疲劳状况问卷调查结论,采用改进了的TOPSIS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论表明各指标权重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调整机组排班计划来减少飞行疲劳隐患,重点分析与排班相关的时间因素对飞行疲劳的影响,将飞行员在一天中的飞行疲劳分解为执勤期和休息期的两个分量,然后基于生物数学模型对其进行量化,建立在机组排班过程中预测飞行员飞行疲劳的数学模型。以东航A330机队部分飞行员的任务计划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时间段内延长飞行员的连续执勤时间、增加任务总数以及缩短相邻任务间的休息时间,均会使飞行员的疲劳值增加。因此,为了降低飞行疲劳风险,机组在制定排班计划时,应适当减少飞行员的连续执勤时间,酌情增加相邻任务间的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4.
飞行员作为一项特殊职业,从客观上要求飞行员具备良好认知能力。从飞行认知能力入手对某航空公司的37名飞行员进行了飞行综合素质测试,分析年龄、职位、飞行时间和疲劳等因素对某航空公司飞行员飞行认知能力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在飞行认知能力上整体表现较好,但年龄、工作时间和疲劳等对飞行认知能力有所影响。建议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群体进行大规模测试,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加强管理保障措施,对飞行员人为差错进行主动的风险管理,为民航飞行员飞行综合素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为科学、合理的机组搭配和排班提供依据,对改善飞行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评价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首先通过调研和德尔菲法构建机务维修人员疲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灰色聚类原理,建立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然后从维修单位采集实际数据,结合各指标权重,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实现调查问卷的电子化和评价过程的自动化计算。结论表明:用灰色聚类模型可实现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的量化评价与分级,系统软件可作为机务维修单位疲劳风险管理的实际工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预防由飞行员自身原因所导致的航空事故,一直是全球航空系统乃至全球性公共安全重大课题。通过对飞行员综合素质,即飞行员的认知能力、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分析整理出了影响飞行员飞行安全的关键素质,基于这些素质指标,构建出飞行员风险评价模型,为航空安全系统性、区域性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人疲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行电脑相关肌肉骨骼疾病(Computer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的办公室工效学研究,需要研发更有效的电脑使用工效学评价方法。鉴于键盘和鼠标是电脑操作者最主要的输入工具,而且高重复性的操作动作会增加患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为了保护电脑操作者的职业健康,本研究研发一套键盘和鼠标使用的工效学评价方法并且使用该评价方法评价键盘和鼠标的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人体疲劳。评价方法设计包括:"键盘鼠标使用统计软件"、"疲劳问卷系统软件"和数据处理和结果可视化。应用此评价方法对25个对象进行了8周的纵向观察与评价。键盘鼠标使用的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评价对象操作键盘鼠标的实际情况;对疲劳程度的分析结果也与实验室研究结论一致,得到了理论支持,成功研发了一套创新、有效的电脑键盘和鼠标使用的工效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驾驶疲劳致因的多元性和动态性,提出一种铁路机车司机疲劳风险多指标动态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方面时变因素对司机驾驶疲劳的动态影响,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关时变因素指标的客观量化方法,以提高指标取值的准确性;为降低主观因素对多指标赋权的影响,借助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实现机车司机在不同作业时段下疲劳风险的动态量化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所得的疲劳风险动态曲线与机车司机的实际作业情况及其疲劳自评量表得分相符。  相似文献   

11.
疲劳严重威胁作业安全,许多事故都直接或间接由疲劳引发。针对高危作业疲劳风险评价问题,考虑作业疲劳致因,综合运用G1法,提出高危作业疲劳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首先,根据疲劳的表现,系统分析影响高危作业疲劳的因素,以管理因素、岗位因素、作业环境、生理、心理等5个因素为准则,构建作业疲劳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高危作业疲劳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判疲劳状况。最后,通过一个案例验证了模型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综合评判高危作业疲劳发生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诸多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进行评价,从机组、飞机、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拟合权重,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该模型对国内某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分析认为,该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介于高风险与较高风险之间,急需加强安全防范,尤其应该加强飞行机组和飞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3.
编队内碰撞是编队飞行最大的安全威胁。为解决编队飞行灵活性与编队飞行安全的矛盾,建立了编队内各机碰撞风险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使用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确定了各指标的碰撞权重,实现了编队内各机碰撞的风险评估。以空军航空兵某部一架机型G与一架机型H混合双机编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简便易操作,可提高编队飞行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多层次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影响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诸多因素具有的灰色性,引入灰色理论对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进行风险评价,从机组、飞机、环境和管理4个因素,提出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认为该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介于高风险与较高风险之间,急需加强安全防范,尤其应该加强对飞行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航空公司制定飞行安全措施及预防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体力负荷过重而导致疲劳是引起事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煤矿井下工人体能负荷对工伤事故发生风险的影响,选择北京XX煤矿作为调查对象,测定井下不同岗位矿工的劳动负荷和疲劳指数,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各类工伤事故发生情况,进而分析与工伤事故发生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劳动负荷越重,疲劳越重,事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减轻疲劳对预防事故与保证工作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Working long duty hours has often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incidents and accidents in transport industries. Despite this,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intermedi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ty hours and incident risk is limited. This study aimed to test a work hours/incident model to identify the interplay of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cidents within the aviation industry. Methods. Nine hundred and fifty-four European-registered commercial airline pilots completed a 30-item survey investigating self-report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 of fatigue. Path analysis was used to test the proposed model. Results. The fit indices indicated this to be a good fit model (χ2?=?11.066, df?=?5, p?=?0.05; Comparative Fit Index?=?0.991; Normed Fit Index?=?0.984; Tucker–Lewis Index?=?0.962; Root Mean Square of Approximation?=?0.036). High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duty hours and sleep disturbance (r?=?0.18, p?r?=?0.40, p?r?=?0.43, p?Discussion. A critical pathway from duty hours through to self-reported incidents in flight was identifi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employing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f sleep and fatigue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7.
雷击作为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危险源,对其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措施进行缓解,对提高民航的安全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雷暴现象及其危害,并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雷击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按照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基本过程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雷击事件的风险值,并给出了风险缓解措施。文章给出的方法对航空公司运行中的其它危险源同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