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稀释倍数影响BOD测定结果的生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稀释倍数不同所引起的:BOD测定值也不同,原因在于培养体系F/M值的不同。在相同条件下,稀释倍越大,BOD测定值和耗氧速度常数K值也越大,而BOD值基本不变。对不同F/M值的两个培养体系的细菌总数峰值均在两日内出现,且F/M值大的其峰值相对滞后出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稀释倍数影响BOD测定结果的生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稀释倍数不同所引起的BOD测定值也不同 ,原因在于培养体系F/M值的不同。在相同条件下 ,稀释倍越大 ,BOD测定值和耗氧速度常数K值也越大 ,而BODu 值基本不变。对不同F/M值的两个培养体系的细菌总数峰值均在两日内出现 ,且F/M值大的其峰值相对滞后出现。  相似文献   

3.
陈花  张明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29-32,22
在Monod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描述工业废水的生化耗氧过程Logistic动力学模型,比较了Logistic动力学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区别。测定了废水的BOD5/CODcr,在此基础上对可生化废水的生化耗氧曲线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动力学模型对生化耗氧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并比较各种不同稀释倍数时的kLog和S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稀释比的增大,耗氧过程的动力学参数kLog和计量系数S0增大,且S0和废水的BOD5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4.
BOD是水质标准及废水排放标准控制的项目之一.现采用的接种稀释法测定BOD值,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废水的稀释倍数不易掌握,特别是高浓度的废水往往因稀释倍数过大带来误差.采用差压式直读BOD测定装置,方法简便,易掌握、省掉了水样培养前后的滴定过程,用仪器法测定工业废水的BOD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20±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简称DO),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对同一水样,只测出培养前的任一稀释倍数水样的DO值,通过计算便可准确得出其它稀释倍数水样的D0值.通过对不同浓度下BOD5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对误差进行分析,结果都达到了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准确度允许差.因此,这种计算方法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BOD5和COD污染特征及其初始冲刷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骏  毕春娟  陈振楼  周栋 《环境科学》2013,34(5):1735-1744
为研究温州降雨径流污染情况,监测了温州2个采样区4场较为典型的降雨过程,测定了不同下垫面径流中BOD5和COD的浓度,并且计算出污染物的EMC值、M(V)曲线和BOD5/COD值等.结果表明,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BOD5和COD的含量分别介于ND~69.21 mg.L-1和ND~636 mg.L-1之间,不同城市下垫面径流中BOD5和COD的含量均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处理初期径流水样对减少耗氧性有机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从COD和BOD5的EMC值来判断,部分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超出地表五类水标准,甚至高于污水排放二级标准,此类降雨径流若直接入河将对下级受纳水体造成耗氧性有机污染的压力.根据M(V)累积曲线判断,COD初期冲刷效应在城市降雨径流中是较为普遍的,城市降雨径流中的BOD5表现出与COD类似的初始冲刷情况,该结果亦表明径流初期耗氧性有机污染严重.城市降雨径流中COD和BOD5的浓度受下垫面类型和降雨条件的影响,而BOD5/COD指标的变化特征则指出生物降解是削减有机污染负荷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同下垫面径流有机污染的治理工作应采用不同的最佳管理方案(BMPs).  相似文献   

7.
几种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标的验证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几种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指标BOD5/COD比值和相对耗氧速率,根据模拟生物氧化塘的动态运行试验结果,提出以耗氧速率(R%)作为可生化性的判定指标,它比BOD5/COD比值测定快速,方法简便,更接近实际,并得出两个指标与生物塘COD去除率之间相关性的线性回归方程,为选择废水生物塘处理方案、预估其对COD的去除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研究样品稀释度对BOD5测定的影响。观察到样品稀释度对BOD5测定值和培养液耗氧率均有显著影响,选取合适的样品稀释度是提高BOD5分析准确度的关键。实验结果表明,最合适的样品稀释度所对应的培养液耗氧率为39%~63%。探讨了BOD5分析数据处理及结果表述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BOD5与CODcr的相关性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培养法测定BOD_5存在着诸如测定时间长不能及时反映水质指标、温度控制严格而不易掌握、稀释倍数控制不好产生的测量误差较大等多方面的缺点。利用CODcr与BOD5的相关性,快速测定出CODcr的值并以之估算出BOD5的值,是一种快速的测定方法。文章从理论上给出了如何确定CODcr与BOD5的相关性及其在工程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污泥堆肥处理过程中氧气消耗的动态变化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城市污水污泥、粪渣污泥和造纸污泥进行好氧堆肥试验,以研究不同物料堆肥过程中氧气消耗的动态变化、分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污泥堆肥时,耗氧速率和温度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阶段.在堆体刚进入高温阶段时,耗氧速率不断升高并达到峰值,之后则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堆肥结束时的耗氧速率只相当于最大值的1/3~1/15.物料组成影响升温速率,耗氧速率的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有机物含量高时,堆体温度上升快、维持持续高温的时间长.堆体各部位耗氧速率存在差异;中间部位的耗氧速率始终较高,在升温期,上层的耗氧速率略高于下层,此后下层的耗氧速率高于上层.堆体上层和下层的氧气含量在堆肥过程中波动较小(>18%),而中间部位的氧气含量波动较大,在高温阶段其含量较低(约12%).使用无机调理剂(CTB调理剂)时,耗氧速率明显小于使用有机调理剂的处理,供氧所需的通风量减少35.9%;堆体升温较慢,温度变化较平缓.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通风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与酵母跨界融合子降解味精废水性能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筛选出能综合双亲优势的杂种细胞,为废资源化生产SCP提供更为理想的菌株来源,将原核球形红假单胞菌细胞与真核酿酒酵母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构建成跨界杂种细胞。从中筛选出F13,F15,F20三株高絮凝性融合细胞,在起始BOD5浓度为191-690mg/L,pH7.0,30℃的味精废水中振荡反应7-8h测得融合细胞双亲菌株降解利用有机污染物的系列的反应动力学参数μmax,qmax,Ksμ,Ksq,Y  相似文献   

12.
苯酚在大连近海海水中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化耗氧量测试法,利用大连近海海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及海水物理化学组成条件,研究苯酚的生物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苯酚在大连近海海水中的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Yt=L0(1-e-k(t-t0)),得出单位质量苯酚的完全生化需氧量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为一固定常数;天然海水温度升高,苯酚的生物降解速率相应增大,滞后期和半衰期相应缩短;苯酚浓度在本实验条件下对生物降解滞后期和半衰期的影响,在低温时表现较显著,随温度的升高,这种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3.
生化需氧量是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相对耗氧指标。此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长,如在20℃培养时,完成此过程需100多天。BOD5标准测定方法采用稀释接种培养法,缺点是测定周期太长(需5天),不能及时反映水质指标,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BOD的快速测定方法。文章从BOD的特点研究BOD2和BOD5的关系,摸索了一种BOD5的快速测定方法;根据菲尔甫斯定律,找出了BOD2与BOD5的相关关系,通过BOD2与BOD5的拟合,建立相关方程,推导出BOD5速测公式,根据BOD2的值能够快速测定BOD5的值,缩短了分析周期,符合环境管理的要求。本方法较严密,省时,可供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4.
BOD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实验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广泛底物具有外源呼吸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_4)。用该种菌株制成的BOD微生物传感器可在15min内完成一个样品BOD的测定。该法与传统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连续使用六周以上。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10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ρ(BOD5),并采用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二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2XV)、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 、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分子偶极距(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进行构效相关(QSAR)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烷基酚类化合物的ρ(BOD5)随着取代烷基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取代基取代位置不同,ρ(BOD5)也不同.对于同一取代位置,甲基酚的ρ(BOD5)要大于氨基酚.空间参数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耗氧特性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亲脂性对ρ(BOD5)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而电性效应对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ρ(BOD5)的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作为表征水体中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的集合参数,在水质评价、污染监测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BOD测量需要5d,费时费力,不能及时反馈相关消息.因此,研究与开发方便、快速、准确的BOD测定仪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文评述了BOD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仅的组成、性能、测定条件、响应速度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BOD传感器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Methanotrophic based process can be the remedy to offset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increasing energy requirements due to methanotroph's unique ability to integrate methane assimilation with multiple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like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and methanol production. Regardless of the methanotrophic process end product, the challenge to maintain stable microbial growth in the methanotrophs cultivation bioreactor at higher cell densities is one of the major obstacles facing the process upscaling. Therefore, a series of consecutive batch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attentively investigate the biomass density influence on type I methanotrophs bacterial growth. In addition, food to microorganisms(F/M), carbon to nitrogen(C/N) and nitrogen to microorganisms(N/M) ratio effect on the microbial activity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t was clarified that the F/M ratio is the most influencing factor on the microbial growth at higher biomass densities rather than the biomass density increase, whereas C/N and N/M ratio change, while using nitrate as the nitrogen source,does not influence methanotrophs microbial growth. These study results would facilitate the scaling up of methanotrophic based biotechnology by identifying that F/M ratio as the key parameter that influences methanotrophs cultivation at high biomass densities.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生物倍增工艺表现出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的原因。指出工艺提供的均匀微孔曝气以及低溶解氧的实时自动控制避免了氧限制型污泥膨胀的发生;实时控制下的大比倍循环稀释特点使其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可避免低温、低负荷型污泥膨胀的发生;长泥龄运行使MLVSS/MLSS由0.71降低到0.66,污泥中活性比例的降低也有助于形成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此外,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高污泥浓度使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的自然控制力得到加强,提出利用高污泥浓度来预防污泥膨胀的生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种垃圾填埋场单元模拟器对废物降解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最佳pH值、水分含量和反应温度下,比较了生物模拟器(CBL)和渗滤液回灌的模拟器(LRL)及传统卫生填埋场(CSL)的模拟器的沉降率、产气率和甲烷百分比、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等有机负荷、可生化降解性、重金属浓度和特定甲烷菌活度(SMA)的变化趋势.结合SMA的变化和产气峰值的时间,可以得出脂肪酸和糖类甲烷菌引起了第一次产气峰值,蛋白质和脂类甲烷菌催生了第二次产气峰值.CSL、LRL、CBL的沉降率分别为7.1%、43.3%和60.3%,产气率CBL最高可达1.26m3/d, LRL最高0.92m3/d, CSL则没有峰值,甲烷含量CBL稳定在73%,LRL稳定在51%,CSL含量很低且不稳定,SMA,有机负荷,有机负荷可生化降解性BOD/CODCr均为CBL表现最佳,可见生物处理效果上,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快速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