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7年12月11日是第5个国际山区日,今年国际山区日的主题是:面对山区气候变化。联合国大会宣布12月11日为国际山区日,由粮农组织组织协调全球范围内的纪念活动。这个联合国特殊的纪念日特别突出了全球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了对山区社会独特需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9日是国际减灾日(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三)。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山区的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国际社会对山区生命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特将2002年定为“国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02,(4):19-19
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山区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s),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山区生命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范围的重要性的认识。“国际山区年”是始于1992年“里约峰会”的漫长计划的重要一步,该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制定了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蓝图——《21世纪议程》。该议程第13章,其标题是“管理脆弱的生态系统: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把山区作为全球环境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提了出来。 2002年国际减灾活动有三个目的:  相似文献   

4.
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控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使得山区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作为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山区城镇也就成为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对象.针对山区城镇泥石流危害特征及风险控制现状,引入地理学中的同心圆理论,探讨了山区城镇泥石流风险控制的"同心圆模式",分析了"同心圆模式"中各风险控制层对灾害风险的控制机制及效应,提出城镇泥石流风险控制应遵循多层防范、逐级降低的思路,研究可为山区城镇的减灾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会,回顾了1987年12月11日第42/169号决议、1988年12月20日第42/202号决议、宣布实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36号决议以及1990年12月21日45/185号决议。  相似文献   

6.
山区乡村建筑防洪与减灾技术研发课题一行5人组成调研组,于2009年8月20日赴江西省黎川县厚村乡焦陂村进行了山区洪水灾害调研工作.厚村乡地处武夷山脉西麓,山区面积约占乡域的67%,境内山峦叠峰,溪流交错.焦陂村与厚村乡比邻,位于山脚下大源河河岸.大源河是山间的一条小河,河床宽20多米,平时河床中有水,清澈见底.  相似文献   

7.
高峰 《防灾博览》2016,(1):64-67
正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这次有195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峰会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存2摄氏度之内。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称,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在2014年再创新高,北半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2014年春季超过了400ppm这个重  相似文献   

8.
直接灾害是山区震灾的主要方面,但有时地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及水灾等次生灾害也会大于直接灾害。由于山区交通闭塞、通讯困难、经济和文化欠发达,这给地震的预测预防、抗震救灾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因此,必需建立和制定以自救互救为基础的适用于山区特点的体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区道路灾害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山区道路灾害的形成及山区道路灾害的系统构成,提出了山区道路灾害的防治原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山区道路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办的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9年9月7日~9月11日在德国波鸿(Bochum)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欢迎参加。  相似文献   

11.
<正>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办的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9年9月7日~9月11日在德国波鸿(Bochum)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欢迎参加。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采用风洞试验、数值模拟、现场实测3种方法研究山区风场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比了各种方法的相对优缺点;然后从平均风特性和脉动风特性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山区风场区别于平原地区风场特性。山区风场特性相对更为复杂,变异性更强,呈现更明显的非高斯和非平稳特性,山区地表粗糙度类别不能简单地分为四类,山区风攻角、风速谱、风速剖面分布规律明显不同于平原地区;在高山峡谷间风场既存在明显加速效应,也存在阻挡效应,使得桥梁抗风设计更为困难。总结了山区桥址处设计风速的几种取值方法,为今后山区桥址抗风设计提供参考。最后对山区桥址风场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GPS在山区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滑坡的稳定性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本文讨论了滑坡位移传统监测方法的缺陷和新型的基于GPS的自动监测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介绍了适用于山区公路滑坡位移监测的高精度的GPS技术。实践表明,采用GPS技术进行山区滑坡的稳定性监测,具有可操作性更强、精度更高、不受气候条件约束以及高度自动化等优点,能够为预测边坡可能出现失稳破坏的部位和变形破坏时间提供更可靠的监测资料,因而GPS监测技术值得在山区滑坡的变形监测领域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风险的定量评价问题,对风险评价体系进行了论述。借助"信息熵"模型,提出了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的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危险性分级。从承灾体自身抗灾能力和区域抗灾能力两方面,建立了承灾体自身易损性和区域易损性分级,结合承灾体的暴露性分级,提出了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承灾体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及易损性分级。根据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分级,建立了风险评价矩阵,并对风险进行了分级。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风险的定量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院与日本国际发展中心共同发起,并得到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支持,在国际地震学与地震工程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于1992年12月15日至17日在日本筑波举行了国际震灾减轻技术研讨会。这是日  相似文献   

16.
一、 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第169号决议。决议确定从1990年至2000年亦即本世纪最后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开展一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简称IDNDR)的国际活动。其宗旨是通过国际上的一致努力,将当前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这种基于共同减灾目的建立起来的广泛协作,简要地说,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2019,(Z1)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限制,常以隧道穿越崇山峻岭。贵州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隧道开挖贯通后,常常改变原有的地下水环境特征,打破了原有的地下水平衡,导致隧道涌水、地表水断流甚至枯竭等灾害的发生。贵州某山区高速公路以特长隧道穿越长大脊状山体,通过工程实例方式分析了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水文地质分析评价,以达到择优选择工程方案、控制工程建设中的风险以及减少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山区灾害滑坡风险预测方法,对山区滑坡风险进行预测与分析同时,存在预测响应滞后以及预测准确率较低问题。提出山区灾害滑坡风险非线性预测研究方法。基于山区灾害滑坡影响因素,构建非线性斜坡系统,对斜坡单元进行量化分析,完成滑坡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利用该动力学模型与时间序列的研究,对滑坡形态与时间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危险滑坡源,对其进行空间相分析,完成山区灾害滑坡风险非线性预测。实验数据表明所提非线性预测方法相比于传统预测方法,响应时间提升96.18%,准确率提升48.95%。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20,(1)
陡斜坡路基作为山区高速公路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针对国内陡斜坡路基病害时有发生的现状,该文以山区高速公路富水陡斜坡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典型路段富水陡斜坡路基病害形成过程、病害形态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陡斜坡地貌、挡墙基础软质岩持力层、岩土体裂隙及软弱结构面、水体和施工质量等是诱发山区高速公路富水陡斜坡路基病害发生的关键原因。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既可规避前期勘察设计风险,又可消除后期施工质量缺陷的山区高速公路富水陡斜坡路基建设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区河滩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