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桂山 《环境》2004,(12):47
“白色污染”指的是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统称塑料包装物)以及使用后的地膜统称为“白色污染”。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缓解能源危机问题,二是保护环境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呢?  相似文献   

2.
行动起来,为解决交通行业的“白色污染”而奋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实 《交通环保》2001,22(1):1-3
1996年,中央号召向“白色污染”宣战,1999年国家经贸委下达的6号令,禁止生产“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几年来,交通部积极行动,按照中央部署,从立法、执法监督根治“白色污染”和检验准备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我们今天召开交通行业治理“白色污染”法规标准宣贯工作会,就是要向交通行业和社会表明交通部贯彻中央精神的决心,宣传国家、交通部治理“白色污染”一系列的法规、 标准内容,布置交通行业治理工作任务。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宣传会议,也是一个向“白色污染”继续战斗的动员大会。下面就前段我国和交通部向“白色污染”宣战的战况和 对下阶段的工作要求讲几点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杨伟利 《环境》2007,(2):80-82
1993年中国内地从台湾省引进了第一套发泡塑料餐具生产线,从而引发了中国快餐包装业的巨大变革.由于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导致白色污染问题较严重,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文禁止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发布公告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这无疑是一项从源头遏制白色污染的得力措施,对保护环境改善市容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白色污染”,通常是指塑料包装废弃物造成的景观污染和环境污染,尤以一次性微薄薄膜袋和发泡餐盒(包括方便面碗)为甚。这些包装轻盈柔韧,方便卫生,人们用后即弃,一旦疏于处置,便随风飞舞,顺水流荡,严重影响市容;进入自然界,则难以溶解,使土壤劣化,水域变质,给环境带来长期危害。目前,我国已有塑料发泡餐具生产线130余条,发泡餐具年用量在100亿只以上,约合10万吨,体积近200万立方米,遍及城市乡镇,污染后果可想而知。近年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有关部门也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但实践证明,过去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法已不符合环保要求。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国内信息     
《一次性降解餐具》地方标准即将实施 近几年来,由聚苯乙烯塑料为主的一次性餐具被大量使用,“白色污染”困扰着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经贸委均明确提出,要禁止使用、淘汰发泡塑料制造的一次性餐用具,彻底取缔“白色污染”已势在必行。日前,由上海市经委节能办、市技监局、市标准化协会、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等有关部门及团体共同制定的强制性技术标  相似文献   

6.
“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及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白色污染”及其消除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峻峰 《环境保护科学》2000,26(6):19-21,25
在介绍“白色污染”的由来和发展现状的同时 ,重点就消除现有塑料“白色污染”的几种途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季靖 《环境》2013,(4):1
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1号令,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定于5月1日起全面解禁。这意味着曾经被列为铁路白色污染罪魁祸首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禁产禁用14年后,将重出江湖。围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该不该解禁,以及解禁后涉及的环保和健康问题的利弊得失,多个部  相似文献   

9.
川笙 《沿海环境》2001,(12):26-26
塑料的问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我们惬意地接受“白色革命”带来的欣喜时,却又被“白色污染”潜伏的危机所烦恼。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餐具杯盘,农用塑料薄膜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等等。这些普通塑料制品废弃后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形成的垃圾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有的满天飞舞高挂树梢,给治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其实很简单:只要使用一种被称为“绿色…  相似文献   

10.
1 “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 塑料包装材料中的一次性包装制品是我们所说的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进入九十年代,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因而塑料包装的消费增长必然会引起塑料废弃物排放量的增长。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塑料年产量大约为1亿吨,我国塑料年产量为300多万吨,但塑料消费量却高达600多万吨,据有关资料统计的世界包装塑料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1.
“白色污染”的有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及随之带来的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作者就防治“白色污染”提出一些看法,并建议在云南省宜发展甘蔗渣生产一次性快餐具工业,今后应另强研究利用有机废弃物生物资源制备生物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包装废弃物进一步增长,“白色污染”问题日趋加重。论述了“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生活垃圾中废塑料的含量以及对“可降解塑料”作用的认识,指出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系统才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日前上海塑料包装技术协会组织召开的“防治白色污染,倡导绿色包装”研讨会上,上海保绿塑料再生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一吨一次性塑料饭盒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生成约0.5t塑料再生粒子,其售价高达2500~3500元/t,并且目前市场上已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4.
“白色污染”是中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但是这些废弃的塑料制品最终归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严重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首先介绍了“白色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然后对吉林市塑料方便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反映吉林市“白色污染”的概况;最后针对中国当前“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达到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塑料产品的生产。由于塑料具有质轻、强度高、耐腐蚀、容易加工等优良性能 ,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塑料生产和应用的扩大 ,废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 (统称塑料包装物 )使用后散落在土地、江河和湖海中 ,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由于废塑料制品大多呈白色 ,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被列为继废水、废气、废渣之后的四大公害之一。1 白色污染概况白色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 EPS快餐盒类 ,据统计 ,每年国内消耗量约 10 0…  相似文献   

16.
发改委解禁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21号令的公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社会上各种不解和质疑之声四起:一项明令淘汰多年的产品,为何得以重新入市?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重回市场到底可行吗?又会不会重新造成白色污染呢?专家称,要关注"真问题" 有专家表示,市场永远有自身的规律,如果一项拥有弊端的产品无法找到它的替代品,那么仅仅依靠禁止,必然难以让其自动退出市场.即便监管部门动真格,下大力气、大成本做到"令行禁止",但此类靠堵的做法势必难以持久,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较高的性价比而风靡一时,后由于人们随意丢弃以及回收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并因此被禁长达14年之久,直至2013年被解禁。为了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后大学生对其的认知情况及使用情况,本研究组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大学生们日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频率较高,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有基本的了解但不够深入,亟需进行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在校大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和饮食安全问题,提高环境保护和饮食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沿海环境》2002,(12):19-19
我国治理废弃塑料制品形成的“白色污染”,用环保型包装材料替代塑料制品,将尽快成为现实。由泉州远东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最新研究开发、公认世界最高水平的可降解餐饮具与食品容器包装技术,为解决“白色污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日前,全国方便食品包装替代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降解快餐饮具与食品容器包装全国定点生产企业”落户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并正式引进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的SP-99节能性纸浆环保餐具成套生产线。世界各国对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白色污染”,早已形成共识。国内外专家经过长期分析检测证明:一次性发…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再资源化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对现有的“白色污染”防治对策和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简单的技术已不适用,可降解的发展尚需时日,而废塑料再资源化技术才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白色污染”二十一世纪的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色污染”二十一世纪的难题邹德萍江苏省射阳电视台新闻中心白色,美丽和纯洁的象征。可是,谁也没想到,被世界公认为“白色革命”的塑料,仅问世一个多世纪,却成了令人类头疼的“白色污染”,并且这种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生态和生活环境,而且成为下个世纪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