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选用JHC-1型COD自动检测仪对生化进口的COD值连续在线监测,在一年多的运行中检验了仪器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并根据仪器的现场运行情况对仪器进行了一些完善,使之能较好地运行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OTC-1型开顶式气室结构和性能内外同类气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OTC-1型开顶式气室通风方式的明显改进,使得人CO2浓度分布更为均匀,气室之间气象要素差异较小且更接近于于自然农田,试验期间CO2浓度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3.
Cu、Fe、Co、Ni和Mn是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重金属元素,人体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加之我国水资源匮乏,因此测定不同水体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对于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以及在水质监测方面意义重大。近年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上述离子的含量有不少报道[1,2],但同时测定这5种金属离子尚未见报道。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日本EPV-Ⅰ型分光光度计;日本EHP-Ⅰ型玻璃电极;岛津GO-Ⅰ型玻璃电极;各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硫酸铜、硫酸亚铁、氯化钴(Ⅱ)、硫酸镍和硫酸锰…  相似文献   

4.
选用JHC一且型COD自动检测仪对生化进口的COD值连续在线监测,在一年多的运行中检验了仪器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并根据仪器的现场运行情况对仪器进行了一些完善,使之能较好地运行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总有机碳(TOC)测定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简要回顾了TOC测定仪器和方法的发展史、TOC指标的重要性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简要介绍了岛津TOC-5000型总有机碳分析仪的主要特点。结合测定实例讨论了TOC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并就实际测定的各种水样和海水样的TOC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最后对TOC检测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其他应用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钯、铜、锰、铈三效催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脉冲-火焰反应装置、XRD、TPR和氢氧滴定技术来研究Pd-Cu-Mn-Ce-O三效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备Pd-Cu-Mn-Ce-O催化剂的方法,则催化活性各不相同。在分层制备的催化剂中,催化性能主要以外层组分性能为主;以混合浸渍法制备的样品中,CuMn_2O_4相消失,Cu-Mn-Ce-O表面氧环境发生变化;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改变了Pd的分布,使催化剂表面易于还原;这些改变均对催化剂的三效性能发生影响。催化剂表面的有效贮氧量与三效活性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COD仪器测定法及其消化试剂的配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COD仪器测定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的COD值与COD铬法之值相符,专用COD消化试剂可参照OCD铬法原理配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炭采样管富集工业放心气中二硫化碳,以无水乙醇为解吸溶剂,1,2,3-三(2-氰基乙氧基)丙烷固定液,Chromosorb W-HP-AW-DMCS载体,用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色谱测定。进行了采样方法、样品保存、干扰物质及最佳色谱条件等项条件试验。方法的采样效率为98-100%;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2.8-6.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0-100.3%;按1L采样体积计,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相似文献   

9.
2002年告别 CFC-12空调器日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机械工业局联合发出了“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新车生产限期停止使用CFC-12(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汽车空调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汽车制造厂及汽车空调器生产厂必须抓紧对CFC-12空调器的改造,尽快转为HFC-134a(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品)的汽车空调器;从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汽车必须停止装配以CFC-12为制冷剂的汽车空调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机械工业局委托中国汽车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汽车空调器认证管理办法,2002…  相似文献   

10.
对JKY-1型红外分光水中油份浓度测定仪进行了实验验证。水中的石伯类物质经四氯化碳或三氯三氯乙烷萃取后,用JKY-1型红外分光水中油份浓度测定仪在波数分别为2930cm-1、2950cm-1和3030cm-1处进行扫描测定。仪器的适用范围为10~100mg/L(4cm比色皿)和40~400mg/L(1cm比色皿),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10%,标准石油烃的回收率为92%~106%。结合不同红外测油仪测定标准石油烃及实际水样的结果对比,对仪器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绿麦隆在水溶液中光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功率紫外灯和荧光灯为光源对水溶液中的绿麦隆进行光降解,探讨了光解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绿麦隆在紫外光照下较易降解,其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为23×10-2min-1;在水环境中经长期光照会逐渐矿化为Cl-、CO2、NO-3等无机离子;运用GC/MS技术鉴定了绿麦隆的几种光解中间产物,异氰酸(3氯—4甲基)—苯酚酯是主要中间体,并推测了绿麦隆的光解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海冰中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辽东湾4个采样点海冰样品中异差细菌异养真菌、粪大菌群等微生物的分离,并用海水和淡水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了菌数分离比较,同时还对其中两个采样的冰下水与沉积物样品做了分离对照。结果表明,海冰(化冰水)样品中异养细菌的丰度为:10^3-10^5CFU/dm^3,异养真菌为:10^1-10^2CFU/dm^3;弧菌为;〈10^2-10^3CFU/dm^3;石油烃降解菌为:10^2-10^4CFU/  相似文献   

13.
汽车修配厂含油废水处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汽车修配厂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提出了隔油-混凝-澄清-过滤处理工艺;根据该工艺设计的汽车修配厂含油废水的处理工程;运行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其处理后的废水,CODcr可降到35mg/L,油可降到8mg/L,SS可降到20mg/L,色度可降到10度,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广州市的废水处理排放标准,并可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假单孢菌中二氯酚降解酶活性及其定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两种有降解二氯酚能力的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DCP-1和Pseudomonas sp.DCP-2中二氯酚降解酶活性及定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活力与菌种、培养等因素有关,与诱导物的关系不显;酶主要定域在膜周及膜内;酶的活力在两种菌中的水平相当;酶的比活力在DCP-1的膜周处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模拟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玉米进行了不同CO2浓度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对玉米发育期和株高几乎没有影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上升趋势,籽粒成分变化较为复杂;CO2浓度增加,对玉米籽粒粗蛋白、粗纤维和总糖含量的影响呈负效应,对淀粉的影响呈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流化床”“串联装置”处理北京清河毛纺厂印染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良好,色度CODCr,BOD5,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90%;70-89%;86-94%;78-79%。证明了这套工艺对毛纺行业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效果良好,水质符合洗涤用水回用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肇庆星湖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星湖水污染特点,建立包括NH^_4-N,NO^-2-N,NO^-3-N,CBOD,DO的多元耦合氧平衡模型,P平衡模拟以及Chla-P关系统计模型。模型中的参数采用实验法,经验公式法以及利用实测资料率定等方法,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精度达到基本要求,可用于星湖水质管理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保护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出发,介绍了替代液氯和其它氯制品的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所具有的优点,特别是可有效抑制三卤代烷(THMS)的产生;讨论了二氧化氯的最佳投放方式及ClO-2和ClO-3等有害副产物生成的机理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细γ-Al2O3/CuO催化剂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超细γ-Al2O3为载体,担载CuO,制备去除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COD用的高效催化剂(γ-Al2O3/CuO),以水溶性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操作参数对X-3B去除率的影响,以此形成有效的染料废水降解工艺,并用于指导实际废水的处理。利用制备的多相催化剂处理COD为5700mg/l、色度为3100位的实际染料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约为77%和99%。  相似文献   

20.
两种褐藻对铜和镉的吸着及洗脱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运用缸式及柱式吸着方法研究了两种大型褐藻对溶液中Cu 和Cd 的吸着能力。以探索生物吸着法去除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pH 在4-0 ~5-0 之间时,海黍子和海带的吸着性能均较强:pH= 5-00 ±0-05 时,海黍子对Cu 和Cd 单独存在于水中的饱和吸着量分别是> 1-50m mol/g 干重和0-80 m mol/g 干重,对Cu 和Cd 共存于水中的饱和吸着量分别是1-24 m mol/g 干重和0-16 m mol/g 干重;相同条件下,海带对Cu 和Cd 单独存在于水中的饱和吸着量分别是> 1-10 m mol/g 干重和0-80 m mol/g 干重,对Cu 和Cd 共存于水中的饱和吸着量分别是1-24 m mol/g 干重和0-35 m mol/g干重;柱式洗脱实验表明HCl 和EDTA是两种有效的洗脱剂,二者对Cu 的洗脱回收率均接近100 % 。由此可以认为,海黍子和海带这两种大型褐藻,对于吸着废水中的重金属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