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地形象长期受到国内外旅游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但基于报纸媒体视角研究旅游地形象鲜有涉及。以陕西省袁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和网络文本分析法,借助ROST CM6文本挖掘软件对报纸媒体中的文章进行高频特征词的频率、词云图、语义网络关系与情感分析,探究报纸媒体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结果发现:袁家村作为乡村旅游的示范地,形成了以"袁家村"为品牌核心的人文资源、"三产"融合、管理模式的旅游地形象。研究结果可为袁家村旅游形象完善与提升,以及其他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与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炜  何思  黄楠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2):227-230,238
以张家界"魅力湘西"为例,利用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研究了游客对旅游演艺品牌形象的感知状况。结果表明:旅游演艺品牌形象感知的内在维度存在差异,宣传策略宜多元化;旅游演艺品牌形象感知以具体象征物为载体的文化形象为主;产品体验前以传播形象对旅游演艺品牌形象的影响显著,产品体验后的功能形象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发展边境旅游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兴边富民的重要途径。了解边境形象及其对边境旅游行为意愿的具体影响是边境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国人的边境刻板形象相对一致且具象化,词频最高的刻板形象描述词汇是"界碑",其次是"国门","军事冲突、走私、贩毒"等负面词汇频率较高;国人的边境整体形象相对分散且抽象化,词频较高的整体形象描述词汇包括"遥远、神秘、荒凉、不安全、不稳定"等;国人具有边境旅游意愿,且边境省份居民旅游意愿更为强烈;国人的边境刻板形象和整体形象均影响其边境旅游意愿。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国际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国旅游最核心最具竞争力的形象,这一形象由"历史中国、自然中国、当代中国"三个形象面构成。为了实现这一形象的塑造,应该将区域个体形象与整体形象结合起来,打造地标性产品,实现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不同营销渠道之间的交叉、融合、互补,建立起与旅游形象相匹配的价格策略,以培植和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以网红景区重庆市万盛奥陶纪景区为例,通过在景区官网、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和马蜂窝旅游网中搜集网络图片和文本,对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从图片内容上看,景区最重视游乐设施的形象宣传,忽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缺失"购"元素。②从图片数量上看,景区和游客都最重视游乐项目,景区忽视人文景观,游客对此仍会关注;景区对食物宣传较多,但成效微弱。③从官方文本上看,景区重点打造"悬崖景区"形象,重视网络营销。④从游记和点评看,游客通常结伴到景区游玩,对高空项目感到惊险刺激,对排队印象深刻,忽视对食物的体验,部分游客游玩后实际感知体验未达到预期。⑤对比景区的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形象大体吻合,但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旅游主题口号是对旅游地形象集中提炼和浓缩后所形成的一种极富感染力、吸引力和推广力的创造性文字,是旅游地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河南"旅游立省"的背景下,以提升形象、带动河南旅游业跨越式新发展为目的的河南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更需要体现河南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形象驱动理论指导下,结合河南自身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质和方言因子,设计"中(zhǒng)"作为河南旅游主题口号。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苏州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获取数据,并根据IPA理论分析苏州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本特点,提出城市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发展会展旅游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搜集、整合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广告理论研究资料为基础,从视觉形象设计入手,分析秦皇岛城市旅游广告形象设计问题现状和特点,提出秦皇岛在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中城市旅游广告的形象定位设计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绿色视野》2012,(11):14-16
成立巢湖管理局,制定巢湖管理条例,被刘先平形象地称为"治理巢湖需要一个‘政府’和一部‘宪法’"。唯有如此,巢湖治污才能事半功倍。早在2007年,身为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的他就提出要成立巢湖管理局和制定巢湖管理条  相似文献   

10.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法的扎根理论对我国十大古村镇官方旅游微博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古村镇旅游地微博营销路径的概念模型。结果发现,十大古村镇主要从形象塑造—营销推广—客户关系管理三个层面进行营销宣传,即:①从物质形象、服务形象、管理形象、社会形象四个维度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以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②利用公关宣传、软文资讯和口碑传播等营销推广活动促进旅游者旅游行为的产生。③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来维持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素质要求"及其量化为基本框架,比较分析了山东省的4个代表性学术类环境非政府组织,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其学术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政策建议。"学术类环境非政府组织"是指围绕生态环境议题展开学术研讨、信息交流与技术研发应用等非营利性活动的公益社团组织。除具有其他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生态环境议题关切、非营利公益性和自我维持性管理等基本特征,学术性社团机构是学术类环境非政府组织最主要的形象特点。而要真正实现其学术性定位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紫金山景区环山绿道的骑行游憩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游憩者景区感知形象和游憩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憩者对景区形象的感知以游憩特色和森林形象最深刻,在游憩满意度方面对自然环境和游憩效益评价最高,景区整体形象对游憩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景区形象中的骑行因素和形象因素对特定游憩体验的满意度评价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形象建设和绿道游憩活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抚松县环保局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将环保行政许可与服务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空间布局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能,树文明窗口形象,推出"四项内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四川环境形象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钊 《四川环境》2000,19(2):63-66
本文分析了四川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川环境形象应是建成为中国第一流环境优质区和人居环境优质区之一,好的环境形象对四川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分析了四川环境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正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吉祥物为一对名为"小山"和"小水"的卡通形象,以"青山绿水"为设计原型,有机结合"绿叶、花朵、云纹、水纹"等设计元素,表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地质公园建设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但由于某些局限性,一些零散的地质遗迹点并未得到有效保护。基于此,提出建设"旅游地学文化村",并以南昌梅岭铜源峡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并结合GIS技术,从开发理念、总体布局、形象宣传等方面对铜源峡地学文化村进行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例,对该市地脉、文脉、位脉、舆脉进行了四位一体分析,并结合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案例,提出了武汉市"江汉朝宗·汇江城"的形象口号,设计了城市LOGO,构建了由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和视觉识别体系组成的武汉城市形象内容体系,提出了武汉城市形象主体整合、媒体联动和多元表达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孟威  苏勤  王浩  陆恒芹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02-505,537
资源驱动型旅游地中心城市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旅游城市类型,但对这类城市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少。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在感知形象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论结合分析其感知形象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出该类型城市在形象建设中应当注意的四对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