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我国太古宙花岗岩类岩石几乎都分布在华北断块区。人们对属于太古宙的辽宁清原钠质花岗岩、鞍山铁架山花岗片麻岩、吉林桦甸夹皮沟英云闪长岩、河北迁西郭家沟英云闪长片麻岩、山西兰芝山和峨口花岗岩、河南登封奥  相似文献   

2.
<正> 地质概况 一般特征 萨法尔托克碳酸盐岩杂岩体位于北纬66°30′,西经51°15′,处于南面的太古代麻粒岩相片麻岩杂岩体与北面的元古代纳格苏格托基德活动带之间的过渡带。太古代片麻岩的走向和倾角变化很大,而纳格苏格托基德片麻岩的走向平行于具有NW缓倾斜的过渡带NE-SW走向。片麻岩属于花岗闪长岩质,其中有闪岩夹层和大量基性岩墙。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地体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由老到新划分为观音堂岩组、焕池峪岩组、杨寨峪灰岩色片麻岩组、斜长角闪岩组和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组。杨寨峪灰色片麻岩组、观音堂岩组和焕池峪岩组呈侵入-构造接触关系,斜长角闪岩组和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组依次侵入于先成岩组中。  相似文献   

4.
<正> 苏格兰西北部刘易斯杂岩中的太古界麻粒岩相片麻岩,在早远古代期间广泛地发生了退变质。在距今大约29亿年时,这些片麻岩最初来自地幔,它们的成分在从超镁铁质到酸性间变化,並以中性成分为主。在距今大约27亿年时,它们发生了变质,並形变为水平带状麻粒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金伯利岩中金刚石形成作用的特点,一些文章已作过详尽的阐述,但这些假说却解释不了变质杂岩辉长岩类、榴辉岩和片麻岩中金刚石的形成作用。关于非金伯利岩成因的金刚石的特点尚处于争论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自从 Holland(1893、1900)第一次提出“紫苏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系列”以来,印度南部高级(紫苏花岗岩)和低级(“半岛片麻岩”)地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辩论的课题。这里所讲的紫苏花岗岩是指石英-长石质、酸性至中性的含紫苏辉石的岩石。在印度南部,这种高级地体与低级地体之间的过渡带,是一个从西海岸的曼加洛尔延伸到东海岸的马德拉斯北面的、长600km 的不规则带(图1)。位于过渡带北面的闪岩相“半岛片麻岩”,以片麻岩和混合岩为特征,在成分上  相似文献   

7.
<正> 1 概况土外山金矿区位于海南岛昌江县城西南10km处,该区出露了一套由斜长角闪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二云母片岩以及混合花岗质片麻岩组成的高级变质杂岩系(即抱板群)。这套岩石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60~  相似文献   

8.
<正> 四川地矿局攀西裂谷队在对“攀西裂谷带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产的控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于康定杂岩中首次发现了麻粒岩,“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南方至今无麻粒岩分布的空白,並为进一步探索本区是否存在太古代高级变质地质体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该区的麻粒岩主要为二辉麻粒岩,遭受混合作用后演化为角闪二辉混合片麻岩。在这两种岩石中见有两种类型的斜长石:一种为白色细粒,粒径0.2—0.5mm;另一种为红色中粗粒,粒径2—5mm。在这二者之间无过渡现象。对于斜长石的红化有“风化说”、“钾长石  相似文献   

9.
<正> 一、控制钨矿体分布的岩浆-构造特性 在矿区内广泛发育着太古代的各种片麻岩、混合岩、结晶片岩以及穿过这些岩石的花岗岩类岩群。 (一)岩浆作用特性 阳德侵入体由作为侵入岩体基底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沿着侵入岩体北西边缘发育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及伟晶岩组成。此外还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酸性岩脉和闪长玢岩、煌斑岩及  相似文献   

10.
在伊夫雷亚(Ivrea,意大利)地带的岩石里至今还没有发现过富含镁铝榴石成分的石榴石。到目前为止,对高度变质的基性岩和片麻岩(辉石花岗片麻岩和碎云片麻岩)的石榴石所做的化学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表明,它是富含铁铝榴石成分的石榴石,而镁铝榴石组分则广泛地落在高度变质的超镁铁岩石榴石特有的范围内。超镁铁岩本身(最  相似文献   

11.
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与花岗片麻岩具有不同的变质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显示它们之间变质作用条件和过程可能存在着差异.超高压榴辉岩峰期变质的温度为754~866℃,压力大于2.7Gpa,退变到榴闪岩和角闪岩的温、压条件分别为0.55~0.69 Gpa和470~570℃.花岗片麻岩中所见到的最高变质作用为角闪岩相,变质的温、压条件分别为450~515℃和0.60~0.75Gpa.花岗片麻岩的变质条件与超高压榴辉岩的退变质条件类似,说明它们之间至少在抬升到约20~25km深的地壳层位后具有共同的抬升和冷却历史.花岗(片麻)岩在超高压环境下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尚未来得及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就已折返到地壳层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研究 ,将阜新地区划分为两个大的构造岩浆带和两个稳定构造区 ,并依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资料 ,把发育于不同构造单元中的花岗杂岩区分为新太古代TTG杂岩、印支期二长花岗质杂岩和燕山期花岗杂岩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时代花岗杂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年轻俯冲大洋板块在太古宙条件下的热演化模式表明,俯冲湿地壳内的拉斑玄武岩在浅部(50~80km深处)熔融,生成了太古宙英云闪长岩。由于融熔潜热被地壳消耗,使上覆橄榄岩地幔楔体在低于橄榄岩熔融温度的条件下得以保存下来。这可阻止地幔楔体内的熔融和在现代俯冲带中所观测到的岩石类似的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正> 重褶褶皱在造山带广泛发育,过去常常把它看作变形的不连续脉动的证据。近来,许多研究者指出,多世代褶皱可能是单一渐进变形的产物。本文旨在研究皮洛纳片岩中的重褶褶皱的成因,该片岩构成了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和亚利桑那州西南部文森特逆冲体系的下盘。皮洛纳片岩主要由变杂砂岩和镁铁质片岩组成,其上为前寒武纪、古生代和中生代片麻岩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地质概况 坦克斯戈-瓜纳华托州蒂尔加-卡伦蒂地区的基底为被辉长岩侵入的前寒武纪眼球状片麻岩。基底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巨厚的蒂扎帕岩系。该岩系主要为泥质岩,夹有数层凝灰质火  相似文献   

16.
<正> 对堪察加和麦美奇-科图伊地区的火山超镁铁岩中铬尖晶石进行了化学对比研究,所得结果可与大量文献中关于其他岩类铬尖晶石成分的研究结果相比拟。 麦美奇-科图伊地区熔岩质杂岩和堪察加熔岩质脉状杂岩的铬尖晶石类主要是细粒状(百分之几毫米,较少为十分之几毫米),或为规则的自形晶,或为浑圆状。它们在岩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成为橄榄石斑晶中和玻基斑状及微晶状基质中的包裹体。  相似文献   

17.
<正> 黑森林先肯采尔附近克莱茵金齐希塔尔的原生榴云岩以界线模糊的夹层产于堇青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中。其矿物共生组合是石英-黑云母-斜长石(An36)-石榴石-堇青石/块云母±夕线石±铁尖晶石。俄顿瓦尔德的榴云岩产于一套富石英的云母片岩、白云母石英岩或含石墨石英岩及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中,后者局部具有堇青石,但总是含有白  相似文献   

18.
针对Condie等的质疑,Mclennan和Taylor(1991)发表了题为“沉积岩与地壳演化”的文章,除重申他们的模式的科学性外,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作为对Condie等质疑的回答或对1985年模式的补充。其主要表现是:(1)更注重了同类构造环境沉积物的对比,强调了太古宙高级地体沉积物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将太古宙绿岩沉积物(活动背景)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沉积物(稳定背景)进行对比的缺陷:(2)原认为壳内分异主要发生在新大古代(3.2~2.5Ga)及其后.现认为至少始于3.8Ga,即在古太古代也存在。(3)新提出太古宙末的超大陆效应与广泛的钾质花岗岩类发育、地壳成分发生根本转变等现象有关,这使渐变与突变合一,为探讨地球化学演化提供了新思路。Taylor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全球范围缺乏关于太古宙高级地体沉积物资料,高级地体研究薄弱;(2)超大陆效应存在与否,以及其机制如何等,尚需深入研究;(3)地球的均匀降温与陆壳幕式增生相矛盾。  相似文献   

19.
<正> 唐巴勒蛇绿岩是西准噶尔地区出露最好、层序保留最完整的蛇绿岩。本文在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对该蛇绿岩的成因、原始生成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唐巴勒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该地区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唐巴勒蛇绿岩出露于该地区的西南缘,其原始层序自下而上大致为: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辉绿杂岩及浅色杂岩→基性熔岩及放射虫硅质  相似文献   

20.
卡图兴Ta-Nb—Zr矿床属于前寒武纪热液矿床的一种特别成因类型──属于结晶基底区域深大断裂带中的含矿碱性交代岩。这种类型的矿床形成于2.0~1.8Ga前,那时太古宙克拉通、克拉通后的拗陷和固结的太古宙活动带均遭受了新的构造作用,转变成原始活化带。卡图兴矿床赋存于斯坦诺夫带的、平行于科达尔-乌多坎坳陷南缘分布的东西向断裂系内,埋藏于该坳陷的底部。这些稀有金属碱性交代岩受花岗岩和花岗岩周围的变质岩的片理化带控制,具有沿走向和向深部延伸距离大的特点,从边缘向中心方向可分为5个带:黑云母(铁云母)带、黑云母一角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