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建树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能源结构不合理、运输结构有待调整、污染物浓度整体偏高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大气环境防治战略路径,并梳理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以及污染物协同治理等。  相似文献   

2.
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来源,识别其历史排放趋势是科学制定管控策略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省级尺度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排放趋势的研究.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收集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数据和排放因子,建立了2006—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采用情景分析法量化了能源结构变化对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均呈下降趋势,CO、PM2.5、BC、OC、CH4、CO2和N2O排放量分别下降70%、59%、59%、66%、77%、30%和73%;②城乡贡献上,乡村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是大气 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分担率分别在70%和60%以上;③空间分布上,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传统燃料消费量较高的地区,以及广州、东莞和深圳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地区;④能源结构清洁化所致的2006—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比例为38%~88%;⑤以2025年为目标年,居民生活能源结构持续清洁化发展能够进一步降低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尤其对CO、PM2.5、BC、CH4和N2O的减排比例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CO2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性,二者的排放控制措施常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协同减排效应.为降低政策成本、提高政策效率,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空气质量改善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其对CO2减排的协同效益.以大气污染物与CO2协同减排为指引,分析产业、交通运输、能源的结构优化调整和末端治理水平提升策略,通过空气质量模型方法分析并提出广东省在2025年PM2.5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过渡目标(简称“WHO-Ⅱ目标”)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在2017年基准条件下,按经济社会活动发展趋势和现有末端治理要求,模拟预测广东省2025年PM2.5年均浓度将达26.9 μg/m3,难以达到WHO-Ⅱ目标(25.0 μg/m3).在可进一步采取的减排措施中,产业结构调整、在用车辆更新、发电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业用能变化和工业末端治理对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分担率分别为55.5%、17.7%、6.8%、3.8%、3.9%和12.2%,对CO2减排的分担率分别为20.8%、14.0%、11.9%、9.3%、33.9%和0.在基于协同性制定的达标策略情景下,优先采取了产业结构调整、在用车辆更新等协同性较好、减排潜力较大的措施.在该情景下,2025年全省SO2、NOx、PM、VOCs和CO2的排放总量较2017年的变化率分别为-13.7%、-19.4%、-21.8%、-20.3%和13.6%,模拟预测广东省2025年PM2.5年均浓度可达24.6 μg/m3,达到WHO-Ⅱ目标.研究显示,为确保2025年广东省PM2.5年均浓度达到WHO-Ⅱ目标,应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物减排,建议优先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在用车辆更新等与CO2减排协同性较好、减排潜力较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和用地结构调整是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的重要抓手,这种协同效应非常明显,但在城市群层面还未被量化研究.为此,采用京津冀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综合评估模型(GAINS-JJJ),构建了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群基础排放清单,定量分析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带来的CO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2020年政策情景下"2+26"城市的CO2、一次PM2.5、SO2、NOx和NH3的减排量分别为29.1 Mt (相当于2017年排放量的2%)、203.8(21%)、281.8(27%)、485.5(17%)和34.3 kt (3%),排放量较大的城市或部门都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减排.碳协同减排效益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淘汰落后产能、工业锅炉升级改造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取得了良好的CO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而不同污染物中NOx的碳协同减排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研究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分析广东省"十一五"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达性,同时探讨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对策.要在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必须从经济、能源和污染治理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使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能源经济模型和空气质量模型,研究我国湖南省工业领域潜在碳达峰路径及其空气质量协同改善增益.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和相关工业/能源统计年鉴分析指出,湖南省2019年CO2排放总量为310.6 Mt,其中工业领域排放占比超70%,主要来自于电力、蒸汽、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黑色金属的冶炼和压延业等行业.综合考虑未来各工业行业经济增长速率、能源技术进步程度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等因素,使用LEAP能源经济模型设置并分析了3种潜在的工业碳达峰情景,包括趋势照常情景(2030年达峰)、中度减排情景(2028年达峰)和强化减排情景(2025年达峰).进一步结合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和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以排放行业-部门的同源对应关系为桥梁,模拟分析不同碳达峰路径下空气质量改善响应.结果指出,在3种碳达峰情景中,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降低,长株潭地区尤为显著;强化减排情景力度最大,中度减排情景次之,趋势照常情景相对最弱.制造业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最佳,在不同情景实现碳达峰时,可分别减少ρ(PM2.5)和ρ(PM10)年均值0.6~1.8 μg·m-3和1.8~8.9 μg·m-3.研究可为国家和区域的减污降碳协同实践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力  冯相昭  马彤  高健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8):2006-2014
我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重点工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开展减污降碳协同研究对于城市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中渭南市为例,采用LMDI分解方法并运用LEAP模型,通过构建多种情景模拟分析污染减排、能源结构改善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对渭南市未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的影响,预测了该市碳达峰时间及峰值水平. 结果表明,能源结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交通运输调整具有显著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果,而压减落后产能、工业炉窑改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升级等传统环境治理的潜力逐渐减小. 建议渭南市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倒逼能源、产业、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施总量控制,在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区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削减量优化分配方案。得出污染源年度削减限量;在空气质量达标区.依照允许的地面浓度增量,将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指标合理地分配到源,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大气环境管理中逐步建立起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完善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和特征,剖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多尺度的空气质量模拟技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和排放绩效的总量分配技术,多种总量监控方法,科学有效的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和规则等的关键技术、技术突破、主要研究与理论创新及成果的应用与示范;紧密结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提出了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政策和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期大气环境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短期难以下降,而改善空气质量又需显著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必须调整现有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居民能源消费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供应朝着进一步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以及环境损害的定价机制转变,显著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电煤比例和使用效率;能源消费朝着节能、低碳、绿色消费模式转变,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行节能建筑,显著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量。  相似文献   

11.
以重工业城市唐山为例,在收集已有排放源数据的同时,结合唐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污染企业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量、浓度参数建立网格模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及区位商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分析,形成准确完善的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2020年大气污染物区域消减计划打下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近年来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后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反映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沈阳市2002-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沈阳市在工业高速发展、经济迅猛增长和社会繁荣进步对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压力的条件下,经过对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力度的加大等一系列措施,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历史性改善;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物指数排序为PM10>NO2>SO2,SO2污染也不容忽视,NO2污染控制仍需加强;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中以稳步提高为特征,以相应的环境管理力度加大和环保资金总体增加为保证;文章揭示的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好转为东北老工业区域中其他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佳璇  成润禾  李巍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737-4741
在持续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改善进程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产业结构性特征愈发受到关注,但统筹空间和行业因子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和控制研究相对薄弱.对此,在筛选城市大气污染主导行业和主控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源空间分布和产业结构特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估算空间与行业总量分配系数,据此形成空间和行业统筹分配技术流程和方法,并应用于鄂尔多斯市.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较好地适应大气污染工业贡献相对突出的城市,兼顾产业布局优化和行业规模调控,有助于完善总量分配体系和提高污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九五"至"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O2、TSP、NO2,"十二五"以来,空气中PM2.5的污染凸显,形成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雾霾天气。通过科学规划、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及布局,实施燃煤和交通及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强化重污染行业控制及污染治理,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开展科学技术及政策法规研究,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控与预报,强化公众参与等综合措施可以控制PM2.5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以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与精准治理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湖北省荆州市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基于FLEXPART-WRF模式揭示了2008—2017年荆州市PM2.5周边源"影响域"的季节气候特征,估算了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和局地排放的相对贡献,确定出不同季节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传输通道.结果表明,荆州地区PM2.5主要"影响域"为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省.不同季节湖北省外源传输对荆州PM2.5"影响域"的贡献率分别为春季50.4%、夏季33.9%、秋季42.6%、冬季43.0%和年均45.1%.春季3条区域传输通道分别为北通道(沿南阳盆地-荆州)、东通道(沿长江航道-荆州)以及南通道(沿雪峰山-荆州);夏季主要为南通道;秋、冬季分别为北通道、东北通道(沿大别山低山丘陵-荆州)及东通道.针对荆州主要3类重污染天气型的典型个例"影响域"分析表明,高压静稳型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省内贡献率达87.8%;低压倒槽型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偏南输送和本地累积,省内贡献率达55.0%;冷锋输送型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北路区域传输,省外贡献率达77.2%.对于冬季重污染期间,建议重点围绕荆州本地与省内荆门、襄阳、孝感、天门、潜江、武汉、随州、宜昌及省外常德、南阳、信阳等地开展协作,加强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该项研究可为区域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与靶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冀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2~2016年VⅡRS卫星数据热异常点产品,结合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探讨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工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异常点的辐射强度可以表征工业能源消耗量,并间接反映工业生产规模与污染排放水平.辐射强度越大,工业生产规模越大.辐射强度与工业SO2排放量呈较高的正相关,与NOx排放量呈中度线性相关.PM10、SO2及NO2浓度与工业能源消耗和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灰色关联度均较高.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中,颗粒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最高,其次为SO2.2012~2016年,邯郸、石家庄以及廊坊的工业生产空间分布呈逐年收缩聚集的趋势,保定和沧州的工业生产分别出现向南、向西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探究冬奥会期间(2022年1月30日—2月20日)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变化规律,基于潍坊352家安装在线连续监测系统(CEMS)企业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以及15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分析了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管理措施企业的落实情况与减排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352家安装CEMS企业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来评估工业源管理效果是可行的.(2)冬奥会管理期工业企业烟粉尘、SO2和NOx排放削减量分别为11.04、95.96和249.92 t,削减率分别为25%、31%和27%,工业企业管理效果良好;环境PM2.5、SO2和NO2浓度分别下降24%、11%和16%,空气质量改善明显.(3)限产类和自主减排类企业污染物削减量占总削减量的比例接近90%,火力发电、钢铁等11个主要行业对所有行业总排放量削减贡献率为92%.(4)停产类企业在管理期排放总量基本削减至0,限产类企业实际污染物削减率(23%~26%)与一般管理措施减排要求(20%~30%)基本吻合,企业管理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8.
唐晓兰  林积泉 《环境工程》2015,33(6):112-115
采用WRF-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模拟了海南省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扩散特征,并基于模型模拟结果采用多目标线性优化方法估算了海南省主要工业园SO2和PM10的环境容量。研究表明:春季和秋冬季海南省大气污染受外来污染源影响大,本地源春季和夏季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为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海南省主要工业园PM10和SO2的环境容量分别为7.32万,6.38万t/a。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局地污染源对大连地区酸雨形成的影响,在市区及县级市布设监测点对酸雨进行监测,并获取酸雨点位附近局地污染源的酸性污染物排放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分析局地源对大连地区酸雨点位分布和频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距离大污染源较近的点位受局地源影响较明显,但市区酸雨频率高低与局地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大连地区酸雨的形成除了受本地源的影响外,还应存在其它更复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