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全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选取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旱涝等敏感性要素,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重要性要素。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明确各项评价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等级划分依据与命名原则,提出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湖北省分为5个一级区(生态区),11个二级区(生态亚区),25个三级区(生态功能区),为不同地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辐射效应的研究是将经济学融入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文章评估了吴中区太湖区及其下游各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界定了生态服务功能辐射类型,运用辐射模型、断裂点模型分析了吴中区太湖区对其下游各区的生态服务功能辐射范围及辐射量,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计算了下游各区的生态补偿分担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吴中区太湖区及下游阳澄区、杭嘉湖区、浦东浦西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84.9、63.7、61.0、50.7亿元/a,其中旅游功能和航运功能占最大比例;吴中区太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具有辐射效应,辐射价值总量为43.7亿元/a;下游阳澄区、杭嘉湖区、浦东浦西区各区对吴中区太湖区的生态补偿占比分别为18%、81%、1%。  相似文献   

3.
因为现有关于江河洪水调蓄区的立法只是将调蓄洪水当作蓄滞洪区的唯一功能进行保护,而没有充分考虑生态安全问题。所以,本文从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论述对江河洪水调蓄区多元生态功能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对生态安全属性的分析揭示了现有立法不能适应江河洪水调蓄区多元生态功能保护的需要。法律理应通过保护对象、保护方法和保护主体的革新,从“单一蓄滞洪水功能保持”逐渐过渡到。多元生态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以《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据,参考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以及四川自然区划、气候区划和林业区划等方案,根据四川省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四川省分为5个生态区,13个生态亚区,36个生态功能区。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四川省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作通讯》2008,(12):I0013-I0023
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是控制生态退化、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措施,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依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有关精神,我部编制了《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论文根据全国水资源分区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内涵研究,采用空间叠置法对水资源三级区图和生态功能三级区图进行叠加处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确定规则,得出全国各水资源三级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然后,依据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确定了基于生态功能的各水资源三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现状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合理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地区合理性程度低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合理性程度低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流域水生态功能Ⅲ级区划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水生态功能Ⅲ级区划分的目的是反映水生态功能Ⅱ级区内水生态系统功能差异,识别区划单元的主导水生态功能类型,为制订水生态保护目标提供支撑. 其划分方法:①确定划分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备选类型;②选取典型的功能评价指标;③采用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功能等级划分、空间叠加、分区校验等方法,完成流域水生态功能Ⅲ级区划分. 以太子河流域为例,先确定5个水生态功能类型(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生境维持功能、水资源支持功能、营养物循环维持功能和社会承载功能),按照划分方法最终将太子河流域划分为17个水生态功能Ⅲ级区. 水生态功能Ⅲ级区的划分应兼顾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构建流域水生态管理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结合桐柏县的实例,对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综合利用3S技术对县域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桐柏县生态服务功能区划的初步方案.将桐柏县划分为生态支持区,产品供给区,生态调节区.简要分析了各功能区在桐柏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各区协调发展的方向和途征.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生态分区管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京津冀地区发展战略,未来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将加剧区域生态问题,加强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识别京津冀生态保护重要地区的基础上,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和生态防护修复区,根据各区特征和问题,明确了不同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的三维生态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负反馈调节功能的重要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各种生态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绿地在抗逆性和对环境的改造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可归结为绿地的三维生态特征差异所致.在对上海市区绿地生态效应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绿地三维生态特征对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同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从生态需求角度着手,将依存性和关联性结合,选取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距地表水系缓冲距离、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地下水水位埋深和包气带介质6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长江中游地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详尽阐述了各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机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江中游地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地下水生态功能强区和较强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48%,地下水生态功能弱区和较弱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5%。由此可见,长江中游地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较强,为确保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应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综合调查分析沈阳市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根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确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范围,同时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一级分区和亚区分区及命名,并制定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提出重点生态环境调控工程的规划建设,为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工农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开展小尺度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桐柏县的实例,对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综合利用3S技术对县域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桐柏县生态服务功能区划的初步方案。将桐柏县划分为生态支持区,产品供给区,生态调节区。简要分析了各功能区在桐柏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各区协调发展的方向和途征。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犁河谷生态功能区划以伊犁河谷生态现状和《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据,采用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和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利用计算机图形空间叠置法,按生态功能分区的等级体系,把伊犁河谷划分为2个生态亚区,5个生态功能区。该区划明确了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方向,为伊犁河谷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生态要素、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格局特征与景观稳定度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文章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理论;一方面有助于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原有生态保育措施只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不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文章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用于重庆市长寿区生态功能区划,区划结果为:将重庆市长寿区划分为3个生态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和21个生态功能小区,与未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相比,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多了四个生态功能小区,而这四个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出,有助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生态保育措施,对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水源涵养、水分调节、水土保持、初级生产、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保护)和社会经济价值(如牧业生产、牧民生计维持、牧区文化传承等)。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恢复是草原资源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根本基础。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后草原主体功能从生产转向生态,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凸显。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对标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的总体战略,聚焦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理念,提出基于地理分异和功能特征的草原分区方案,是推进草原资源高质量管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利用文献调研、专家问卷调查和会议咨询等方法,构建以“生态保护优先、兼顾绿色发展”为主导思想的中国草原分区体系,提出生态地理单元分异原则、主体功能优先原则、产业布局协调性原则、历史传统相结合原则、行政边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区、亚区和小区三级分区体系的主要指标、命名方式、功能判定及产业布局的厘定方法,将全国草原分为5个区(内蒙古高原草原区、西北山地盆地草原区、青藏高原草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山地丘陵草原区、南方山地丘陵草原区)、47个亚区、2899个小区,并给出了不同分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及产业发展方向。分区结果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和时代性,可以为新时代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生态要素、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格局特征与景观稳定度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文章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提出-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理论;一方面有助于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原有生态保育措施只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不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文章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用于重庆市长寿区生态功能区划,区划结果为:将重庆市长寿区划分为3个生态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和21个生态功能小区,与未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相比,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多了四个生态功能小区,而这四个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出,有助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生态保育措施,对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理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布局等规划面临调整与优化,导致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原有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对象发生改变。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对苏州市各县级市、区进行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调整分析,保护总面积由2953.05平方公里调整到3476.9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由64.70平方公里调整到53.2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4.79%增加至40.96%。分析了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饮用水源供给,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初级生产功能等。上海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生态区,根据地貌和生态系统类型全市划分为3个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8个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20.
清河是辽河主要支流,清河水库上游山区森林植被也是保护辽河平原的绿色屏障。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清河水库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因而清河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保护势在必行。按照自然环境的现状特点、社会发展的需求及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的基本要求,在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分区保护措施,并提出清河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保护建设的具体方案。通过实施保护和修复,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进一步退化,对地区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