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大凌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大凌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控制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西部防风灾,避砂害,除水患,保水土的主要屏障,然而大凌河流域受泥砂严重侵蚀。详细论述了大凌河中产生泥砂的原因,并研究了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流失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治理大凌河流域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等标准污负荷,确定了大凌河朝阳市区段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分析出造成大凌河圾阳市区段污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金城造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多年来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大凌河西八千断面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大凌河西八千断面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水污染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白石水库水质污染指标的监测结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说明了白石水库的水质现状,通过对影响白石水库水质的污染源调查及其分析,确定了入库河流—大凌河和凉水河及以水土流失为主的非点源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的原因,结合朝阳、北票城市污水排放状况和白石水库及大凌河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提出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削减入库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源降低污染排放负荷和开展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为主要措施的水库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大凌河锦州段近年COD状况进行监测可见,大凌河枯水期水质污染严重.指出了对大凌河的水质治理,仍是“九五”期间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凌河朝阳段5个采样点9个样本的底栖动物监测分析,检出底栖动物59种,采用BI指数进行水质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大凌河南大桥及上游河段为清洁,市区段下游为轻污染至中污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锦州境内大凌河水采样监测及室内模拟实验结果,全面论证了SS与COD相关性,得出非点源污染可造成河水中COD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大凌河水中SS与COD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凌河水采样监测及内模拟实验结果,全面论证了SS与COD相关性,得出非点源污染可造成河水中COD大幅度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辽东湾湿地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辽东湾湿地采集的 1 6处水和 2 0处沉积物样品进行镉、铅、铜和锌含量分析 ,并用Hak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大凌河口、辽河口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略高 ,双台子河口及小凌河口等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总的污染程度看 ,各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Cd>Pb、Cu >Zn。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大凌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凌河河口地区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七种重金属(Pb、Cr、Hg、As、Cd、Cu、Zn)含量分布特征,同时对环境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造纸厂排污口(Sew)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并且显著影响(P<0.05)其下游流域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河口湿地对陆源污染物向海洋排放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经相关性分析,七种重金属表现出污染的同源性(P<0.01)。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大凌河河口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该地区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大至小排序为:Hg>Cd>As>Cu>Pb>Cr>Zn,Hg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排污口(Sew)和锦州湾(B01)点位处于中度生态风险,其它区域处于低生态风险范畴。  相似文献   

12.
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附近的大凌河干流上,是大凌河流域第一期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建成后,将产生许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从库坝区的地质背景出发,对水库渗漏、库岸再造与泥沙淤积、淹没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下冲刷坑稳定性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环境风险排序的流域优先污染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奇锋  吕永龙  王佩  张悦清 《环境科学》2018,39(10):4472-4478
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确定治理水体的优先污染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环境风险排序方法可利用污染物的毒性值与该污染的暴露浓度值的比值,快速对流域污染物进行风险排序,确定优先污染物.本文以有多年氟化工生产排放历史的大凌河为研究区域,分季节采集18个样点的水体表层样品,分析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以及8种常见重金属,并搜集有关当地物种生态毒性的文献资料,确定其优先污染物.结果发现,2011~2016年间,大凌河水体PFOS和PFOA的中位值浓度分别在0.77~3.57 ng·L~(-1)、82.93~344 ng·L~(-1)之间,参照英国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值发现其均低于标准限值.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均低于国家Ⅳ级标准,但Hg和As的最高浓度高于Ⅲ级标准.大凌河环境风险值范围为1.42×10-6~2.3×10-2,环境风险排序结果为CuZnAsp,p'-DDEp,p'-DDTCdPbHgPFOAγ-HCHCrNiα-HCHPFOS.PFOS和PFOA的环境风险排序较为靠后,说明不是该地区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但长期风险累积不可忽视.Cu是未来大凌河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先污染物,应重点控制包括造纸厂在内的主要工业企业的生产排放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一体化功能建立大凌河流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利用SuperMap Objects 5.0全面GIS功能,实现对大凌河流域的各种空间信息及其他各类环境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及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年10月对大凌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Cu、Pb、Zn、Cd、Hg、As)、多氯联苯(PCBs)的调查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PCBs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凌河口重金属、PCBs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为:CdHgAsPbPCBsCuZn,Cd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凌河口沉积物TOC和TN含量、TN与TP含量之间成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TN与TOC、TN与TP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而PCBs含量与TOC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用发光细菌法监测大凌河水质底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光细菌做为毒理指标,对国控大凌河水、底泥进行采集,监测分析、以发光细菌的抑光率或相当标准毒物氯化汞浓度(mg/L)来评价大凌河水质,底泥的总体急性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23-127
以流入辽东湾的4条入海河流(小凌河、大凌河、双台子河、辽河)河口处沉积物和大凌河附近的水稻田土、玉米旱地和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悬浮液振荡培养法,测定河流沉积物及附近的土壤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结果显示,4种不同河口沉积物的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差异显著,硝化强度在1.32~4.89 mg N/kg·d之间,且小凌河双台子河辽河大凌河;反硝化强度在5.44~10.47 mg N/kg·d之间,且辽河双台子河小凌河大凌河。大凌河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硝化强度在1.32~2.92 mg N/kg·d之间,河流沉积物最小,土壤反硝化强度在3.79~7.72 mg N/kg·d之间,水稻田土反硝化强度最大。总体上,研究对象的反硝化强度大于硝化强度,反硝化除氮能力强。研究结果对于评价河口潮间带地区沉积物及土壤的氮素转化能力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石油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锦270井区大凌河油层是盆地大幅度沉降条件下的产物,以深陷湖环境为主,发育湖底扇浊积岩。准确预测大凌河油层的砂体分布和泥质含量,是勘探目标选择的关键。由于钻井资料少,不能反映储层横向变化。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的横向变化,综合钻井地质资料和地震勘探资料,并为了反映地震资料的多个参数与储层横向变化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计算了大凌河油层砂层厚度和泥质含量的平面分布。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有利油气区的分布,并给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9.
污染物入海通量非点源贡献率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采用控制断面实测通量进行点源与非点源分割的常规方法,容易夸大非点源贡献率的情况,提出简易分割技术,在概念上明确改进的方法,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以月径流量与月通量相关系数确定丰水期通量增量的非点源比例系数,建立简单的估算公式,以辽东湾主要入海河流之一的大凌河为例,利用2003年实测数据对大凌河进入辽东湾的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石油类、氨氮等入海通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对不同污染物不同分割比例的较为合理的结果.该方法对于闸控调节导致的入海径流反季节变化的情况不一定适用,但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大凌河流域的地质、地貌、Yao壤,植被,气候,水文特征及水Yao流失状况调查,分析了水Yao流失是该区生态环境的固有特点,并提出了五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