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设施菜田土壤N2O产生对O2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添加(DIS)/不添加(DI)玉米秸秆的常规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利用在线自动监测培养系统,在不同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下(0%、1%、3%、5%和10%)监测土壤N_2O、NO、N_2和CO_2产生量的动态变化,并同步分析了土壤无机氮(NO-2、NO-3、NH+4)含量,同时设置添加Na Cl O3的处理抑制土壤NO-2的氧化,以期对比研究不同碳投入菜田土壤N_2O产生量对O_2的响应.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土壤N_2O产生量显著高于有氧条件下土壤N_2O产生量(P0.01).当氧气体积分数≤1%时,添加秸秆的(DIS)土壤N_2O产生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秸秆的(DI)土壤(P0.01).土壤中氧耗竭时会观察到明显的N_2O产生速率峰值,但N_2产生速率峰值随着初始氧气体积分数的升高极显著降低(P0.01),反之,土壤中如果没有出现氧耗竭的现象,则N_2O和N_2产生量随着初始氧气体积分数的升高显著降低(P0.01).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介于1%~5%时,培养过程中会观察到持续的NO-2累积,且在该氧梯度内N_2O/(NO+N_2O+N_2)指数显著高于0%以及10%初始氧气体积分数的处理,此外,添加Na Cl O3后,当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为5%和10%时,持续增加的NO-2与N_2O产生量两者之间线性相关(R2≥0.85).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不完全的反硝化和NO-2诱导的硝化细菌反硝化共同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N_2O的产生量和N_2O/(N_2O+NO+N_2)指数;但是,有氧条件下土壤N_2O的产生量显著低于厌氧条件(P0.01).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潮白河的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赤泥、白云石和硅灰石的添加对除磷吸附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3种材料对磷的吸附能力顺序为赤泥>硅灰石>白云石。3种材料对河岸带土壤的除磷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其投加量逐渐增加,对磷的去除效果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1%的添加量下,3种材料对磷去除的强化能力顺序为赤泥>硅灰石>白云石,去除率分别为63%、57.2%和5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5%的去除率。赤泥添加量为2.5%和5%时,土壤pH值分别增加了约0.3和0.5,而白云石和硅灰石对土壤pH值没有影响,故可根据河岸带土壤酸碱度选择适合的除磷强化材料。3种材料对河岸带土壤强化后,均使土壤中无机磷形态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闭蓄态磷的含量百分比都显著增加,有助于河岸带对磷的截留。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可知:材料的强化能力与矿物组成有一定关系,赤泥对磷去除能力的促进主要与赤泥中的铁氧化物和铝氧化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方法,以石灰作对比研究了2种碱性废弃物(纸厂滤泥和赤泥)及添加锌肥对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相关机制,同时利用大田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施用石灰、纸厂滤泥和赤泥(2 g·kg-1)后土壤 pH显著提高,在淹水平衡7 d和水稻移栽后30 d时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的对照,增幅分别为33.1%~76.0%和31.0%~78.3%,同时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淹水平衡7 d时降幅为38.4%~45.0%,水稻移栽后30 d和60 d时降幅分别为37.4%~52.9%和33.2%~38.7%,水稻根系和糙米镉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4.0%~48.5%和26.3%~44.7%.等量碱性物质对提高土壤 pH和降低水稻镉累积的效果为石灰>赤泥>纸厂滤泥.纸厂滤泥和赤泥添加锌肥(0.2 g·kg-1)对降低水稻镉累积的效果均比两者单施更明显.大田试验结果趋势基本相同,施入不同量的纸厂滤泥、赤泥及与锌肥配施后两季作物镉累积量显著减少,当季水稻糙米和第二季油菜籽粒镉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7.1%~65.1%和16.4%~41.6%,糙米镉含量基本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因此,对于中轻度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利用纸厂滤泥、赤泥及与锌肥配合施用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通过构建与土壤镉污染程度等特征相适应的碱性废弃物用量与锌肥配施比例,可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堆肥和赤泥对土壤中Zn和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堆肥或赤泥以及赤泥和堆肥一起添加到土壤,均可以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态Cd和Zn含量以及生物有效态Zn和Cd含量。与对照相比,培养1-3个月后,单独添加堆肥、单独添加赤泥和同时添加赤泥与堆肥导致土壤交换态Cd含量分别降低14%-18%、33.3%-46.1%和44.2%-57.7%;土壤交换态Zn含量分别降低54.4%-59%、100%和100%;土壤生物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1.8%-14.7%、25.1%-33.7%和32.6%-43.9%;土壤生物有效态Zn含量分别降低14.1%-15.8%、59.7%-72.2%和43.2%-58.4%。  相似文献   

5.
不同改性金属盐对猪粪堆肥过程氮磷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试验U6(62×3),考察猪粪堆肥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摩尔分数(20%、40%、60%)的改性赤泥(pH为5.0±0.2和7.0±0.2)、改性镁橄榄石(pH=7.0±0.2)以及硫酸镁对氮磷营养元素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猪粪初始总氮含量的20%添加改性镁橄榄石(第17 d)和40%添加硫酸镁(第10 d)的保氮效果相近,并优于其他试验组.添加金属盐类的试验组的固磷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按20%添加pH=5的赤泥(第21 d)对TP的保存效果最佳,且其中正磷酸盐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6.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质炭(Biochar,BC)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0、1%、2%、3%、4%、5%土壤质量分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PLFA)、细菌、真菌含量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放线菌(ACT)含量在不同添加量处理间则无显著差异.对于BC处理,在3%添加量下土壤微生物总PLFA、革兰氏阳性细菌(GP)、革兰氏阴性细菌(GN)、真菌、AMF和ACT含量均达到最大,表明BC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促进作用与凋落物截然不同.此外,凋落物添加对真菌的影响较大,但对ACT的影响则显著低于BC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凋落物和BC添加均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且前者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添加量对其影响则较小.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全氮与C/N比值分别为影响凋落物与BC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铅的生物活性,将从富硒土壤中提取的富里酸(FA)和传统方法制得的纳米零价铁(NZVI)复合,制得不同FA质量比的复合物,探讨其对土壤铅污染的钝化效应。以SEM、FTIR以及XRD对复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各复合物在不同投加量及反应时间下对土壤中铅的DTPA有效态的影响,并以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比较形态变化规律,探讨其钝化效果。结果表明:FA与NZVI合成了不同质量比的复合物;在相同投加量下,土壤中铅的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有效态随着复合物中FA质量分数提高而减小;以FA质量分数10%的复合物投加土壤质量的2%(20.0 g/kg)进行土壤培育,第10天时土壤中铅的DTPA有效态降低83.01%;加入复合物后,土壤中铅明显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留态转化,有机结合态含量基本不变,这种变化在添加FA质量占1%的复合物时尤为显著,使得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别降低了50.61%和66.90%。基于不同的形态表征方法,土壤铅活性形态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对土壤铅具有一定的钝化效应,但其机制有别,表现出的钝化规律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梁榕  何娇  孙飞虎  张瑞芳  王鑫鑫 《环境科学》2024,45(6):3679-3687
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威胁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明确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为期4个月的土壤培养试验,探究不同质量分数(1 %、2.5 %、5 %)和粒径(30目、100目)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0目2.5 %和5 %微塑料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不同质量分数和粒径聚乙烯微塑料添加对土壤电导率影响不显著.②相比于CK,添加微塑料会不同程度降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添加100目微塑料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③当微塑料粒径为100目时,相比于CK,不同质量分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5 %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蔗糖酶活性.④土壤性质的变化受微塑料质量分数和粒径影响,质量分数越高、粒径越小,影响越显著.综上,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没有预期的明显,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不同影响所涉及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2):40-45
沸石和鸡粪添加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状况,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该研究选择沸石、鸡粪等作为改良土壤的功能性材料,为土层贫瘠地区筛选土体改良材料,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依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取占黄土不同质量配比(5%、10%、20%)的沸石(A1、A2、A3)、鸡粪(B1、B2、B3)及其混合物(1∶1配比,C1、C2、C3)添加到土壤中,通过分析番茄株高、SPAD及鲜重,土壤上层(0~5 cm)和下层(5~1 5cm)p H、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CK(黄土),A、B、C处理番茄在各生长期内株高、SPAD及鲜重均有所增长,且随添加比例增加三者平均涨幅为CKACB。鸡粪添加量相同时,添加相同量沸石抑制番茄生长;沸石添加量相同时,添加相同量鸡粪可促进番茄生长,且10%~20%鸡粪添加最有利于番茄生长。相较CK,添加后土壤上层(0~5 cm)和下层pH(5~15 cm)均有所下降,依次为CKABC;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所上升,变化趋势均为CKACB,且各处理随添加比例增加养分增大,B3(鸡粪20%)提升效果最显著;B、C处理土壤上、下层有机质含量均随添加比例增加所上升,而A处理上下层土壤有机质变化不显著,且随比例增加有机质有所下降。综上,鸡粪添加比例介于10%~20%时,有利于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提升与持留。研究成果对于土层贫瘠地区耕地质量提升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琪静  丁丽  文方  陈勇 《环境工程》2019,37(2):170-174
以提高过硫酸盐体系处理效果为目标,研究了活化剂(FeSO_4、CuSO_4、Fe_3O_4)、络合剂(柠檬酸,CA)和沙粒对实际污染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TPH)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活化剂)∶n(氧化剂)=1∶1,反应时间为48 h,初始pH为4,水∶土=2∶1(以质量比计),温度为20℃时,3种活化剂对TPH去除效果依次为FeSO_4>CuSO_4>Fe_3O_4;当n(过硫酸钠)∶n(硫酸亚铁)∶n(柠檬酸)为4∶1∶1时,柠檬酸的添加使污染土壤中TPH去除率提高了9.82%;在Na_2S_2O_8/FeSO_4、Na_2S_2O_8/FeSO_4/CA体系中添加沙粒(土壤∶沙粒=5∶1)(以质量比计)后,TPH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和3.8%。利用过硫酸钠进行化学氧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以Fe~(2+)作为活化剂,同时添加沙粒时TPH去除效果较好,且土壤不会过度酸化。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氯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经过2个月的驯化,从某染料厂和某毛纺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够生长于1,4-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的4种微生物.通过测定该混合菌降解氯苯类化合物过程中的累积好氧量、微生物生长曲线及降解产物Cl-的释放,证明在好氧条件下该混合菌能够以1,4二氯苯和1,2,4-三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降解产物Cl-浓度的变化与微生物生长周期有关.通过好氧振荡瓶培养法测得3种氯苯的生物降解顺序为:1,4-二氯苯[356.7μg/(L·d)]>1,2,4-三氯苯[110.4μg/(L·d)]>六氯苯[~6μg/(L·d)],说明氯取代数越多,氯苯类化合物越难被好氧降解.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未来5年(2006~2010年)上海进行脱硫的机组将达957.2万kW,文章对上海市未来5年中脱硫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预计每年可节省SO2排污费用约1.02、1.28亿元,如以原煤计,则为1.51亿元/a和1.89亿元/a,到2010年将达1.67~2.09亿元/a,折成原煤则为2.34~2.93亿元/a,如排污费提高,效益还将扩大;电厂脱硫石膏销售将获得约2160~2880万元/a,折算成原煤应为3024万元/a和4032万元/a,如加工成球或利用余热烘干成粉,利润还会增加;到2010年脱硫石膏销售收入还将进一步放大。上海石膏板或水泥企业利用54~72万t的脱硫石膏,可使企业的原料购买成本节约3250~3650万元/a,如将FGD石膏40%SO3含量与天然石膏34%相比算入成本,使用FGD石膏的水泥生产企业原料购置费节约将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如何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一直是困扰检测实验室的一个难题。根据环境检测的特点,通过实例,阐述了烟尘排放浓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对监测领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措施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得到显现,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是解决中国能源紧张的重要突破口.发展生物质能的战略措施是建立生物质能源的产业体系,即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的第二产业体系.具体战略阶段是:2000-2010年实验探讨阶段(初级阶段);2020-2030年推广应用阶段(发展阶段):2030年-2050年优化提出阶段(提高阶段).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有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10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松花江发生污染事故前后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发生污染前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东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高,发生污染后中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低;西区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各主因子中以水因子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水污染直接影响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