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境水样中痕量Fe3+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介质中(pH 5.0),Fe3+能与硫氰酸盐生成稳定的配离子[Fe(SCN)6]3-,该配阴离子能与碱性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定量交换缔合,形成阴离子交换树脂(R+)--金属离子(Mn+)--硫氰酸盐(SCN-)三元配合缔合体系,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90 μm,与二元水相最大吸收波长相同,通过制作薄层测定了水中Fe3+含量.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ε630Fe3+=2.4×105 L·mol-1·cm-1,测定0.6 μgFe3+6次,RSD=2.7%,实测了水样中,Fe3+含量并与AAS法测定结果比较,Fe3+测定的线性范围0~10 μg/25mL,体系检出限为0.12 μmol/L.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3,5-二溴-4-偶氛对N,N-二甲苯胶末基荧光酮(DBAMPF)与锰(Ⅱ)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按(CTMAB)存在下,pH9.0NH3H2O~NH4Cl介质中,试剂与锰(Ⅱ)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6l·mol-1·cm-1,锰(Ⅱ)浓度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用于水质中标的测定,其方法灵敏度高,重视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铁、邻菲罗啉、曙红的显色反应。该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摩尔吸光系数为9.4×104L.mol-1.cm-1,铁含量在0mg/L~0.4mg/L内符合比耳定律。以自来水为基体进行铁的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1-(2-吡啶偶氮)—2-萘酚改性硅胶富集天然水中痕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螯合剂改性硅胶富集和分离痕量金属铜离子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用吸附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改性硅胶(PAN-SG)富集并测定天然水中痕量Cu~(2+)的工作。 实验部分 1.试剂和仪器 Cu~(2+)标准溶液(1.018mg/ml,0.500mg/ml);PAN的乙醇溶液(3.407×10~-_3mol/L,2.5×10~(-3)mol/L);Britton-Robison(B.R.)缓冲液(0.02mol/L,pH1.8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对铝-铬天青(CAS)络合体系性质影响.在pH6.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当邻菲罗啉和抗坏血酸存在时,铝与铬天青形成紫色配合物,加CTMAB后,形成蓝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5 L·mol-1·cm-1.铝离子浓度线性工作范围为0.2~1.0mg/L.回收率为95%,相对标准偏差为3.5%,可用于地表水中微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甲壳素快速吸附Cu~(2+)-2,9—二甲基—1,10—邻菲啰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橙色缔合物,用乙醇—乙酸混合液洗脱后,在470nm波长处,直接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在10mL洗脱液中,Cu~(2+)含量在0~11μg范围内,与橙色缔合物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洗脱液的摩尔吸光系数为7.24×10~3L·mol~(-1)·cm~(-1);Cu~(2+)的富集倍数达100倍: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1.3%;平均回收率为97.0%~98.0%。  相似文献   

7.
磺胺与8-羟基喹啉重氮偶联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磺胺 亚硝酸根 8 羟基喹啉的重氮偶联反应 ,利用其所形成的偶氮染料在 50 2nm处有最大吸收 ,建立了测定NO- 2 的新方法。在 0~ 1 .4mg/L范围内 ,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与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 3 .7× 1 0 - 3mg/L ,表现摩尔吸收系数是 3 .4×1 0 4 L/mol·cm。  相似文献   

8.
在pH值=4.0的条件下,Hg2 ,I-与罗丹明6G(R6G)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由于HgI4(R6G)2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而生成[HgI4-(R6G)2]n纳米微粒.在320 nm处产生一灵敏共振散射(即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峰.Hg质量浓度在0.004~0.36 mg·L-1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呈现出良好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等特点.用于水样中微量Hg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验了Pb~(2+)—kI—丁基罗丹明B显色体系在阿拉伯胶和聚乙烯醇共同存在时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4×10~6L·mol~(-1)·cm~(-1)。结合巯基棉分离技术,测定了尿液和城市废水、嘉陵江水中的痕量铅,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测定水中的LAS,大都采用亚甲兰比色法。其有色化合物在氯仿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52nm。用该法测定有色废水时,难于排除色度影响。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甲烯兰与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离子缔合物,用二氯乙烷将其萃取到有机相,经盐酸萃取出甲烯兰,再将离子缔合物反萃到水相中,以蒸馏水为参比,在222nm处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孔雀绿与磷(砷)酸钼的离子对膜的形成条件。并依此与共存元素分离,进行痕量磷酸根、亚砷酸根和砷酸根的浮膜分光光度法测定。选用硫酸为介质,考察了25种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拟定了天然水中痕量磷酸根、亚砷酸根和砷酸根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臭氧及催化臭氧化降解2,4-滴丙酸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臭氧及催化臭氧氧化降解2,4-滴丙酸(DCPP)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竞争动力学法算得了DCPP与臭氧及羟基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参比有机物为硝基苯(NB).结果表明,DCPP与臭氧的反应速率常数K-DCPP为(0.733±0.163)L·mol-1·s-1,与羟基自由基的kOH-DCPP为2.367×109L·mol-1·s-1.在单独臭氧和Mn(Ⅱ)催化臭氧化降解DCPP过程中,基于上述结果计算所得的速率常数与实际所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以上结果对臭氧化处理含DCPP废水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水相直接显色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在Triton X-100存在下,NH3·H20-NH4Cl体系中,汞与新显色剂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ADAAS)有灵敏的显色反应。红色络合物在528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76×105L·mol-1cm-1。金属离子中仅镉有干扰,可用氨三乙酸掩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以固定浓度的硝酸盐和硫酸亚铁为基质,按不同梯度条件添加EDTA-2Na,进行长时间的培养驯化,研究铁盐脱氮的启动过程,同时探究不同EDTA-2Na/Fe(Ⅱ)对铁自养反硝化过程以及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5d的培养驯化,反应器成功稳定运行.当EDTA-2Na/Fe(Ⅱ)<1.50时,反应器只进行铁自养反硝化过程,NO3--N去除率最高仅为71.70%;当EDTA-2Na/Fe(Ⅱ)≥1.50时,反应器同时进行铁自养反硝化与DNRA过程,NO3--N去除率最高为99.70%.值得注意的是,在EDTA-2Na/Fe(Ⅱ)=1.50时,铁自养反硝化速率达到最大值1.63mg/(L·h)的同时,DNRA的产氨量也达到最大值9.75mg/L.Visual MINTEQ模拟结果表明:EDTA-2Na与Fe(Ⅱ)的摩尔比会影响进水中EDTA-2Na与Fe(Ⅱ)的存在形态,物质的量比越大,FeEDTA2-度越高,Fe...  相似文献   

15.
对比研究了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对聚合硅酸铁(PSF)多相UV-Fenton体系降解橙Ⅱ的增效能力,分析了两种增效体系中铁离子转化、H2O2分解以及·OH生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两种增效试剂对PSF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均能够有效促进催化剂Fe2+生成与释放,进而提高体系·OH的浓度、促进橙Ⅱ的降解.相对原儿茶酸,龙胆酸对PSF的还原能力更强,其相应增效体系中·OH的浓度更高、橙Ⅱ的降解速度更快.0.2mmol/L的增效浓度下,橙Ⅱ在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增效体系中第一段脱色速率常数能分别从基础体系的0.11min-1提高至1.68和2.48min-1,分别增加14.27倍和21.55倍.原儿茶酸和龙胆酸能够循环增效PSF多相UV-Fenton体系降解橙Ⅱ,反应结束后PSF对Fe3+的再吸附使得溶液总铁离子浓度低于5mg/L,从而避免催化剂铁元素的损失以及铁离子的二次污染,表明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均是PSF多相UV-Fenton体系的高效增效试剂.  相似文献   

16.
赤铁矿光助类Fenton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钰  顾彦  杨慧  何燕  李瑞萍  黄应平  张爱清 《环境科学》2012,33(4):1247-1251
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采用天然赤铁矿为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DCP),探讨了溶液pH、催化剂用量、溶液中溶铁量对降解反应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苯甲酸荧光光度法以及COD等跟踪降解过程,并对反应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ata/RhB/H2O2/vis体系能有效地降解RhB,降解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6 g.L-1、pH为3.0、H2O2浓度1.5×10-3mol.L-1,反应180 min可完全脱色,且溶铁对催化体系的贡献较小;对2,4-DCP的降解,24 h后,降解率达56%.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6次,催化剂活性无明显变化.苯甲酸荧光光度法检测到反应体系中产生了高活性氧化物种.OH,反应机制主要是.OH的异相类Fenton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鹅掌柴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对鹅掌柴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光合有效辐射为0~1 200 μmol·m-2·s-1范围内,当CO2浓度为1 200 μmol·mol-1时,鹅掌柴的Pn值最大,CO2浓度800 μmol·mol-1时,Pn值最低, 在光强1 200~2 000 μmol·m-2·s-1范围内,CO2浓度为1 200 μmol·mol-1时,鹅掌柴的Pn值最大,在CO2浓度400 μmol·mol-1时,Pn值最低;(2)当光强为0~1 200 μmol·m-2·s-1,CO2浓度为400 μmol·mol-1时,鹅掌柴的Tr最大,在CO2浓度为800 μmol·mol-1时,Tr值最小值,当光强为1 200~2 000 μmol·m-2·s-1时,鹅掌柴的Tr在CO2浓度1 200 μmol·mol-1时达到最大值,在CO2浓度400 μmol·mol-1时达到最小值.鹅掌柴的Gs和Ci出现与此类似的趋势.这表明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范围内,鹅掌柴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环境CO2的改变会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纳米Pd/Fe双金属对2,4-二氯酚的脱氯机理及动力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纳米Pd Fe双金属对2,4 二氯酚(2,4 DCP)进行了催化还原脱氯处理.结果表明,纳米Pd Fe双金属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对2,4 DCP具有较好的脱氯效率.当纳米Pd Fe用量在6g·L-1时,2,4 DCP脱氯率达到90%以上;脱氯效率与pH值、温度、钯化率、Pd Fe投加量等因素有关.2,4 DCP在脱氯过程中先生成邻氯酚和对氯酚,而后继续脱氯生成苯酚,或由2,4 DCP直接降解成苯酚.2,4 DCP降解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2,4 DCP催化还原脱氯反应的活化能为139 7kJ·mol-1.  相似文献   

19.
纳米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脱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实验室合成的纳米双金属颗粒(Ni/Fe和Cu/Fe)为反应材料,对四氯乙烯(PCE)进行脱氯试验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直径范围在1~100nm)比表面积比微米级铁颗粒高数十倍.结果表明,纳米Ni/Fe和Cu/Fe对四氯乙烯有明显的脱氯作用,且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作为还原剂的铁表面镀上一薄层起催化作用的金属Ni或Cu,催化剂的存在大大降低脱氯反应活化能,提高了脱氯速率,并减少氯代副产物的产量.与零价铁及微米级双金属系统(Ni/Fe,Cu/Fe)相比,纳米颗粒对PCE的脱氯速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纳米Ni/Fe,标准化反应速率常数KSA为4.283 mL·m-2·h-1,分别比零价铁和微米级Ni/Fe系统快33.23倍和11.59倍.纳米Cu/Fe标准化反应速率常数KSA为1.194 mL·m-2·h-1,分别比零价铁和微米级Cu/Fe双金属系统快9.26倍和5.24倍.在相同条件下,纳米Ni/Fe脱氯速率常数KSA是纳米Cu/Fe的3.5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