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由来入手,论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1973年开始,中国在国家一级和地方各级相继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并颁发了一些规章制度.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一项被法律所规定的制度.这项制度虽然才实行短短几年的时间,但是已在环境管理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注重环境保护的社会下,在全球化追求环境利益最大化的当代社会,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满足时代的更新换代,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化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从体制,法律,或者是制度的完整度上来看,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努力完善这项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改变了我国从1979年以来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一些缺陷与不足,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律地位,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进行。但同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部法律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结合赤峰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出现的问题,浅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进步与遗憾,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历经33年的时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部环境类管理办法,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配套制定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规章,一些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或者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颁布,使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了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在我国三十多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这些立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79年建立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以来,在预防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地位日益提高,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执法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缺陷却一直难有突破,究其原因,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缺乏具有可操作性执法效力的环境行动计划(EAP)。本文从介绍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入手,引入环境行动计划的概念,介绍环境行动计划的概念、内容、编制要求和制度保障等,并展望环境行动计划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对环评制度进行一场全方面的革新,其重点和焦点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与其他制度的联动机制、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围绕落实总量减排任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总结近年来我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较早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多年来在防止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8.1 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初期,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要求;随后,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战略环境评价在中国的雏形也在相关法律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于2002年通过使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重要部分,由此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逐步得到建立。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项制度能否充分发挥效用,关键在于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范围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变化促进具体制度规范的完善,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有效实施,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引入期、建设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问题高发期.针对当前环评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审批重点及改革方向,为做好环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两项法律制度。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目前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现状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我国自实行这项制度以来,在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着松、乱、假等不良现象,新建项目没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盲目上马,违章建设,致使老污染源尚未根除,新污染源又不断滋生,一些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吸引外资简化手续,不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布局,甚至引进一些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和后果,宁苏化工…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使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拓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层面,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的环境保护措施,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新发展.该法设专章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规划和建设项目一样,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规定了违反规划环评的相关法律责任.经过三年多的实施,针对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文章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合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合作的国际因素,认为应构建报告与信息共享、跨界野生动物迁徙法律保护、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森林保护预警、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跨界生物安全预防合作及公众参与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国际环境法中环境影响评价手段的实施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琳 《世界环境》2005,(5):57-60
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概念是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活动之前,应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对此作出分析,给出处理意见和对策。它首先在美国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被确立,此后被许多国家采用。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各国的推行,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6.
祝兴祥 《环境保护》2006,(23):12-18
1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和特点 发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78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首次提出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开始实施,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强制性法律制度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香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评价程序,总结了香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为中国内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韩利琳 《陕西环境》2003,10(6):17-19
该文分析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认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趋势,我国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是环境影响评价适应的范围局限性问题、缺乏替代方案的问题和滞后于新经济要求的问题。西部开发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贯彻预防为主、合理布局原则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人类环境权的重要措施。提出了西部开发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最早实施环境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我国已实施了20多年。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亟待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1973年开始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并于1979年确定和推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都应当有公众参与,但在实践中有关方面的规定却过于原则,特别是没有明确公众在环评程序中的环境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