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进一步保护成渝地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围绕成渝地区河流水质污染特征,剖析了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成渝地区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成渝地区水环境质量呈逐步改善趋势,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小河流,特别是跨界河流水质超标频度较高;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2—6月,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河流域阜新地区的地表河流布点监测,获得水质监测数据,从而全面掌握该地区河流水质状况,并调查流域主要污染源,分析受污染河流水质污染原因。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河流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随着该区内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区内绝大部分河流已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笔者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水质历年监测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实测数据和实地考察,简要地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河流水质现状,初步揭示了该地区河流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趋势,以期为该地区河流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纵湖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重要湖泊之一,该文介绍了大纵湖自然概况,分析了大纵湖污染现状,如对水环境状况,出、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底泥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大纵湖水环境和污染源特征。针对存在的氮磷超标导致湖体富营养化、生态退化以及入境客水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修复湖泊生态、治理客水和强化水质监控等措施,为有效地改善大纵湖水环境质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深圳市河流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文章开展了深圳市近40年河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并对深圳市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河流水质经历了先不断下降后持续改善的历程。受流域经济发展和水污染治理进程的不同影响,各主要河流水质变化拐点不尽相同,全市整体拐点出现在2002年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河流水质整体污染水平影响最大,污染程度与经济增长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脱钩点出现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太子河流域辽阳段河流水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太子河流域辽阳段河流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辽阳地区的河流污染主要代表项目为COD和总磷,平均超标率分别为50%和62.5%。朝光断面和孟柳断面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北沙河和汤河的水质状况比较好。蓡窝水库由于接纳本溪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库中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有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7.
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江  郑斌  汪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338-1347
2022年冬奥会水质安全保障是目前永定河上游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通过对2013—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研究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主要污染物年通量。结果表明:(1)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洋河上游水质清洁,中下游水质中度污染;清水河上游水质清洁,下游水质轻度污染;桑干河水质清洁。(2)不同河流水质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洋河上游年际变化较小,中下游水质趋于恶化;清水河和桑干河水质波动较小;全流域五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82,对应水质级别为轻污染。(3)洋河和清水河水质季节变化明显,而桑干河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洋河夏季水质较差,清水河上游春季水质劣于夏秋季。总磷和氟化物是永定河上游主要污染物,洋河是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中总磷贡献率为74%,氟化物贡献率为61%;且总磷是水污染主要的限制因子,一旦污染,治理十分困难,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了治理重度污染区域中的河流,需要对重度污染区域中的河流水质进行检测,当前河流水质检测方法对重度污染区域中的河流水质进行检测时,与实际结果不符,检测结果不准确。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重度污染区域河流水质检测方法。在重度污染区域的河流中设置检测点,确定水质检测的指标,采用随机微分方程计算重度污染区域中河流水质的初始输入值、水力参数、水质参数,通过统计矩对随机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完成重度污染区域中河流水质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的对重度污染区域中的河流水质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根据廊坊市2001年~2008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论述了廊坊河流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指出廊坊河流水质为劣Ⅴ类,河流水质污染较重,基本属有机污染类型;河流水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水体总体污染有所减轻。在此基础上,分析河流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保护区陆域良好的水质是供水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探讨太湖地区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现状及陆域污染对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影响,以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陆域河流、入湖河口及邻近湖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陆域水质氮含量超过国家Ⅳ类水标准,污染程度高于湖区,其中以硝态氮为主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源地水质构成较大威胁;磷含量维持在Ⅲ类水质,污染程度较小。保护区河流污染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和里下河段pH、COD、DO、BOD、氨氮及石油类指标监测,分析2007年水质变化及主要污染物。得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主要为有机污染,里下河水质优于市区。大运河春秋季水质相对较差,夏、冬季相对好转。市区比里下河pH低0.5左右,COD含量高0.5~0.3mg·L^-1,DO含量高0.8mg·L^-1,春季BOD,含量高2.3mg·L^-1,氨氮含量高0.44mg·L^-1。因此,市区段春、秋季应重点针对削减BOD5、COD、氨氮进行水污染治理。里下河段春季针对降低COD进行治理,秋季针对降低COD、BOD5氨氮进行水污染治理。两区在夏季重点应针对提高水体中DO含量进行治理。提出的植物治理技术及管理对策措施,不仅为扬州到2010年建成生态市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也为如何提高具有跨流域、区域和内城河多重功能的水体水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河流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事故造成的水质突发性风险评估对于河流水质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贝叶斯网络直观地表示事故风险源和河流水质之间的相关性,并用时序蒙特卡罗算法将风险源状态模拟、水质模拟和贝叶斯网络推理过程结合,可以对多个风险源共同影响下的河流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的超标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案例研究表明,多风险源对同一受纳水体的水质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的耦合影响十分显著,在进行流域水安全管理时必须对多风险源进行综合管理.同时,模型的诊断推理功能可为流域关键风险源识别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立河流水质预警体系对保障河流水质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护河流水质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国内河流潜存的环境污染及事故风险现状,提出建立流域污染预警系统、河流水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以应对河流突发污染事件发生,确保河流水环境安全,实现河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策应江苏省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及早实现环境保护参与农村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和提升环保管理水平的目标,本文着重对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揭示出乡镇企业、农业面源、水产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和废弃污染物排放,造成水环境污染以及对社会、经济、环境建设与发展的影响,有较强的真实性、针对性和代表性。首次研究了改善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不仅为里下河地区"十二五"期间水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提供依据还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低洼水域的农村污染物控制和管理起到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小凌河(锦州段)工业废水COD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凌河(锦州段)流域工业污染源调查,寻找小凌河水质COD污染的根源,提出了控制污染的措施,对改善小凌河水环境质量,确保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文山县城主要饮用水源盘龙河水质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评价,并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对影响水源水质的环境问题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