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降低声源强度和提升声学材料吸/隔声性能是当前高速铁路噪声控制的主要技术路线。针对高速铁路既有降噪基础设施抑制低频噪声有限的现状,探讨了基于声辐射控制的高速铁路低频降噪技术。通过分析薄膜型复合结构的声振耦合特性,研究了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声学性能及关键影响参数,并利用声学超材料的相位控制能力,以控制轮轨区域噪声为例,对桥面板进行了声学设计,验证了声辐射控制技术降低铁路噪声的有效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低束旋转设备的振动与厂房结构的自振,很容易产生共振,破坏了厂房结构的稳定性,本文将热力厂空压机站厂房破损的实例进行分析,提出改变厂房结构避免共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行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加强,折角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等特殊结构声屏障设计逐渐增多,此类声屏障设计和施工难度大,需重点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深度进行探讨.结合已实施典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处理方案,并通过梳理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要求,提出特殊结构声屏障在可行性研...  相似文献   

4.
基于脆性结构崩溃的复杂系统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本质致因,为安全事故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对复杂系统结构崩溃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一种具有潜在崩溃趋势的脆性结构。通过分析复杂系统脆性结构的崩溃过程,对复杂系统的安全状态和连锁崩溃进行数学描述,提出控制安全关键子系统崩溃的策略。在分析复杂系统结构脆性因子及其关联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安全度模型,结果表明,安全约束的缺乏或失效是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本质致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爆破振动危害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振动主频的质点振速判据是对单一质点振速判据的补充和完善.但该判据的振动主频是通过FFT变换的频谱分析的方法获得的,不能体现爆破振动波形的多主振频带特征,而且由于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主振频率发生的时间段不能确定.小波包分析法则克服了FFT频谱分析的局限,有效地分解和重构原始信号中的细节信号,并将其作为评价不同频率细节信号的爆破振动危害效果的基础.本文针对爆破振动的小波包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对各小波包细节信号加载条件下的不同危害效果进行了讨论,得到了相应的质点振速判据,并将该方法所得到的判据与FFT变换的频谱分析方法所得到的判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包分析法的质点振速判据更加符合爆破振动危害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了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结构健康度监测系统,制备了监测屏体结构振动速度、角动量等的专用设备。检测信号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输至云服务器,通过傅里叶变换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特征频率、振动幅值等指标变化率计算得到健康度值,从而判断声屏障状态是否异常。在上海某轨道交通线路开展了上线试验,验证了检测的有效性、灵敏性及数据传输稳定性,实现了对故障信号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7.
薄膜结构在动风荷载下的安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薄膜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随机过程理论 ,用计算机模拟生成具有空间相关性的风场。发展建立了膜结构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问题的有限元公式 ,并以此为基础对一具体的膜结构进行了动力时程响应分析。通过观察膜结构在不同风速下的位移时程曲线 ,笔者发现 :当外界风速小于一定的临界风速时 ,结构的位移响应会逐渐趋于稳态 ,结构的振动逐渐趋于稳定 ,这时结构是安全的 ;当外界风速超过或接近临界风速时 ,结构的振幅会逐渐增大 ,膜结构将可能发生驰振损坏。进而提出了通过增大膜内预应力或提高膜曲面的曲率来防止膜结构风振破坏的方法 ,并指出了在设计和施工中为保证膜结构的风振安全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役压力容器的动态检测技术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笔者多年声发射检测与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关文献,论述了压力容器结构完整性检测与综合评估的意义,分析其合理性和难度,并对这种动态检测技术在评价压力容器结构完整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金属压力容器和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主要内容包括3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核心研究成果。本文以该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的内容为基础,概述了项目背景、主要成果及其应用情况。主要成果包括提出了金属压力容器和常压金属储罐的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定方法,基于参数与波形分析、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的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在线检测源性质的识别方法,研究建立了金属压力容器和大型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及安全评价方法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现有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事故的成因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和经验总结构建事故成因理论的缺陷。该研究试图从分析和推理入手,根据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运行机制及事故成因结构敏感性特征,探索由于新技术快速普及应用而不断涌现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失效机制及事故的成因理论;解释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差异性、时间方向性及情境依赖性;为任何因新技术普及应用而产生的人造系统的安全分析及事故预防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正向着占地面积更庞大、设计结构更复杂、技术工艺更先进的趋势发展,施工难度不断加大,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增多。针对辖区内一些企业裁减安全管理团队的人员配备、缩减项目的安全投入等现象,淮安市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确保全市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MG5036为桁架结构的门式起重机,具有自重轻、刚度好、省材料、成本低和迎风面积小等特点。该门式起重机构件多、结构分析及设计计算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火成岩地层是井壁失稳的高危地层,目前针对火成岩井壁稳定性研究缺乏系统分析。基于此,考虑火成岩结构,形成了多结构面强度准则,利用准则构建火成岩地层坍塌压力预测方法,分析该类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火成岩弱结构面发育,易导致岩石沿结构面破坏,从而降低岩石强度;结构面存在时,坍塌压力分布复杂,尤其弱面数量增多,岩石强度逐渐受弱面控制,坍塌压力显著上升;同时,水化作用也会导致地层坍塌压力增加;水化与弱结构面是火成岩地层井壁失稳的主要因素,考虑两者耦合作用是建立井壁稳定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结构损伤诊断与系统时域辨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结构时域辨识理论及其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和综述。研究表明:环境激励的非平稳与不确定性、响应信息的不完备性、反问题的不适定性以及测试噪声等是影响系统时域辨识理论在结构损伤诊断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以影响因素为主线,系统阐述结构时域辨识理论、方法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基于系统识别的结构损伤诊断技术适合于从整体层次上把握结构的健康状况,只有将其与局部损伤检测方法结合才有可能对大型复杂结构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估。展望结构时域辨识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随机子空间法等先进的系统辨识方法、EMD非平稳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在对全国典型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分别研究超声回弹综合法、平测法、半电池法、扁顶法等方法,对适用于旧工业厂房结构安全的鉴定方法进行探讨,分析鉴定方法针对旧工业厂房的适用性、科学性,对我国旧工业厂房安全改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日益加速,输变电项目声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针对项目管理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输变电项目中变电站及高压线路项目的噪声特点,总结了我国输变电项目噪声监测方法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重视程度、加快标准制订、加强相关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役装备改进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通过采用各种改进措施,对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结构进行局部改善,以达到提高或改进装备性能,延长装备使用寿命的目的.现役装备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制约因素多、技术难度大,风险在所难免.为确保改进任务顺利进行,必须及时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价研究,从而预先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研究分析了现役装备改进的风险因子,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结构熵理论对指标体系的结构有序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对优化方案.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FA)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因子分析,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声发射监测仪的结构,论述了声发射监测仪的研制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试验分析了烧结机尾粉尘的理化特性,指出电收尘的难点在于前三级电场电风造成电极板尘粒二次飞扬和后两级振打脱灰困难,提出电除尘器设计中改善粉尘静电特性以及调整电板结构、振打频率和振打强度等提高电除尘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钢筋混凝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加固风险,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基础理论研究,借助SPSS 22.0统计软件对32个二级指标进行筛选,确立6个方面29个指标的改造加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结构特征和施工技术对改造加固风险具有影响;结构特征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强关联形成了隐性且重要的风险路径。基于关键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关联关系,对宝鸡市某U型厂房主体结构加固实例提出建议,为此类项目的改造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