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个占地600多亩的高尔夫球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金玉东方珠宝产业园里。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惠阳区副区长刘毅峰表示:金玉东方搞的是否是高尔夫球场不好说,听说有洞的才是高尔夫球场,没洞的就不算高尔夫球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面对舆论的质疑,惠阳区不得不公开回应称,该区规划中没有安排高尔夫项目,高尔夫球场占用的是公共绿地。目前违建行为已  相似文献   

2.
越南政府计划严格限制新建高尔夫球场,以避免新球场侵占农田,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越南新闻报》近日援引越南计划投资部一份报告说,鉴于国内经济前一段时期发展态势良好,越南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周审批一个以上的高尔夫球场兴建计划。越南如今只有13个高尔夫球场投入使用,但在建和拟建的球场超过140个,  相似文献   

3.
莽夫 《环境》1994,(11)
精明的日本人发现:“到东南亚度三天高尔夫球假,要比在东京打高尔夫球便宜得多。”于是,在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掀起一阵到东南亚度高尔夫球假的热潮。与此相呼应,东南亚各国也争相兴建高尔夫球场。以马来西亚为例,现有高尔夫球场150个,到2000年,还要再建50个。这些高尔夫球场,约有一个半是近在三、五年中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吉隆坡  相似文献   

4.
对于闽侯县上街来说,今年1月因圈占耕地3450亩修建捷杨高尔夫球场一事,10多位海外侨胞联名上书北京的国家土地管理局,一时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上街名扬海内外了,但这种出名决不是好事,个中带有几分苦涩。圈占耕地建高尔夫球场,就全国而言,也决不只上街一家。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有关组织规划到2000年,还要再建100多个高尔夫球场,估计  相似文献   

5.
郭之纯 《环境》2004,(3):40-41
2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据保守数据,目前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成高尔夫球场176座。按照国家征地审批权限,用地超过70公顷以上的项目须报国务院审批。但这176座高尔夫球场虽占地无一不超过70公顷,却只有1座报经了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安全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快速准确地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高尔夫球场空间分布信息,以信息化手段辅助水源地安全现场检查以提高监查效能,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监察的关键。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首次提出了高尔夫球场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并构建高尔夫球场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源保护区内高尔夫球场分布信息提取,以及对球场各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和面积计算。基于水源地保护区现场执法系统,实现了卫星监测的高尔夫球场空间分布信息、水源地保护区边界信息、行走路线等现场数据采集等多源信息的现场业务集成与显示,可为水源地保护区高尔夫球场现场监察提供有效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乱象丛生的高尔夫球场,日渐引发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发达国家,反对大量兴建高尔夫球场的呼声也始终高涨不退,成为环保运动的重要内容和环保人士的普遍共识.而我国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遏制,事实上也是基于其出现时间虽短,却引发出为数众多又令人担忧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这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各省市在清理整顿高尔夫球场的行动中,已经取缔的66家高尔夫球场名单。这场行动始于2014年7月,依据是发改委、国土部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实际上,从2004年1月开始,十年来,国家层面上已经连发了十一道禁令和清查令,但中国各地的高尔夫球场依旧是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在2004年"停批"之后,未批先建或者巧立明目兴建的球场又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辛花 《沿海环境》2001,(12):25-25
看上去绿草如荫的高尔夫球场,看似美化环境,实际上却是环境的“隐形杀手”。环境专家、北京地球纵横观教育中心主任李皓曾针对北京等地把修建高尔夫球场当作环境绿化工程的做法指出,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尔夫球场其实已经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来自香港、日本和泰国的资料表明,高尔夫球场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为建开阔的球场地,需要铲掉大量的野草、灌木和树木,种植单一的进口草皮,这对当地生态有极大的破坏作用;球场使用的草皮需要耗用大量的水资源;为保养草皮,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药品,包括…  相似文献   

10.
高尔夫球场的生态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高尔夫球场的兴建和维护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水资源的消耗、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造成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对景观的改变等,提出高尔夫球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预防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是目前国内建高尔夫球场最多的一个城市,自从建起第一个香蜜湖高尔夫球场以来,已陆续建成和在建的球场已达六个,而申请要建的还有增加。这一势头确实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高尔夫球运动早年在苏格兰、美国、澳洲等地萌生时,球场大多设在海边沙丘草地或荒野之中,是一块远离全世的乐土。但是随着球场数量的大增,地址也移向城市,移向水源,和居民生活生产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争地争水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与环境和发展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23,(9):62-63
陕西榆林年降水量仅40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荒漠化和沙化地区。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一座占地近3000亩的违建高尔夫球场却在此地营业了10余年。当地自然资源局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表示,对该高尔夫球场曾多次执法叫停,累计罚款超过200万元,但每次停业之后都会继续营业。  相似文献   

13.
肖乡  廖凌 《环境》2005,(Z1):201-202
本文针对增城市荔湖、仙村、南华等三个高尔夫球场施用农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检测了所施用农药中剂量最多的两种(辛硫磷、克百威)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两种农药施用后的残留量浓度均低于检出限,说明目前三个球场施用辛硫磷和克百威农药后对球场内土壤及其周围环境尚未造成明显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边际社会成本理论与环境经济评价的步骤和方法,以武夷山东旅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为例,估算了该项目的边际环境成本,较真实的评价了建设项目的经济、环境的可行性,并指出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我国环评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蓝藻密度和叶绿素浓度作为水域蓝藻水华预警的参考指标,在人工湖等水域水质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高尔夫球场草坪施肥易导致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差的问题,以北京叠泉高尔夫球场水域为研究对象,从2011年4月到11月进行了定期定点水质监测,结合所在地区气温、降雨、施肥等环境条件,对球场水域叶绿素浓度与蓝藻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场水域蓝藻密度和叶绿素浓度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在6月份之前,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从6月份之后,高温为藻类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性提高。到秋季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呈负相关,随着蓝藻密度的增加叶绿素浓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朋友,你认识我们长安吗?我们长安是全国有名的卫星城镇,这里,经济发达,工厂林立,车水马龙,简直可以跟一些城市比美。瞧,我们不但有美丽的长安广场,长安公园,高尔夫球场,而且还有一个大城市没有的鸟类保护区——它就是“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走进保护区,你会感到这里好像是仙境一般,草木繁茂,绿树成荫,泉水叮咚,小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6月12日以来,海南一些地产商破坏海防林、青皮林、红树林的消息,被大量的媒体持续报道。这些报道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大家都开始想,海南要建国际旅游岛,难道会疯狂到连基本的生态防线都不需要了吗?国际旅游岛,难道只要修建大量停机坪、游艇会、高尔夫球场、观光酒店、赌场,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水道系统,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国内外中水道系统发展概况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城市污水,不少国家早已着手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发展适合其国情的中水道系统。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Grand Canyon国家公园就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道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  相似文献   

19.
从进入国内之日起,"高尔夫"就仿佛是奢华生活象征,对普通百姓来说高不可攀.然而,曾几何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高尔夫这项运动也有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趋势.从1984年香港首富李嘉诚在广东中山修建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开始,作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伴随着中国富人的增多而逐渐得到推广,且以加速度态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进.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严厉的高压惩处、生存环境的污染破坏,这些负面因素都没有阻止高尔夫球场大肆兴建的脚步,那么,是何种因素导致这项奢华运动顽强生长和不断扩张呢?答案不言而喻,就是巨大的利益驱使. 地方主管部门故意"放水" 现有的报道信息表明,一些违建项目正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故意"放水"才得以通过,并野蛮生长至今.至少在过去的8年中,很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对高尔夫球项目姑息纵容,甚至默默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