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大事故状态下,单个化工企业的风险防控设施(应急池等)无法控制事故污水的情形下,整个化工园区的公共应急设施十分必要.在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特征分析、突发事故次生水环境污染发生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整个化工园区的水环境风险三级防控体系,统一规划布局园区水环境风险公共应急设施,保障事故污水不出园区,根本上提高对事故污水的控制能力,最后以某临港化工园区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在分析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基础上,从深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与衔接、长江经济带环境风险防控、跨国界河流安全保障、区域环境风险应急与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某石化企业炼油区域水体环境风险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汇水区划分、事故状况下最大可能物料泄漏量、消防能力以及区域降雨情况等对企业突发水体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识别沈阳经济区内沈阳与其他4市交界处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情况,定性判断交界处环境风险等级,列举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并结合沈阳经济区当前环境应急能力,建立沈阳经济区生态环境风险联防联控与应急联动机制.在此过程中得到结论:辽河、浑河是沈阳经济区突发水环境事件重要载体,需要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环境应急体系不够健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高发频发,借鉴国际环境应急经验,对我国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应急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韩国环境应急法律法规详尽,组织体系健全,在化学品环境应急、海洋溢油、水污染等环境应急领域经验较为丰富。文章梳理了韩国的环境应急法律法规,介绍了韩国应急组织机构及其权力和职责,并以水环境危机预警和有毒化合物水污染应急防治过程为例,阐述了环境风险预警等级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最后对比了中韩的环境应急体制,提出职责应更加分明,法律法规应更加细化等建议,对我国环境应急制度建设和完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化工厂爆炸和尾矿泄漏等突发性水环境事故频发,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等累积性污染风险突出.该文着眼于水环境污染风险,对影响推进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发现部分法律法规内容可操作性和防控力度有待完善提升、管理体系制度间衔接亟需加强、基础研究及支撑技术规范化不足、企业责任主体对风险防控的主动性不够、流域风险底数不清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3个衔接、加强环境基准标准/风险评估/监测/应急处置4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构建以环境责任险和损害评估为核心的主动防控风险倒逼机制、开展重点水域风险普查摸清底数,提出水环境风险管理战略路线思路,强调环境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与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统筹推进水环境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石化企业日趋向装置密集化、设备庞大化和管线复杂化方向发展,且生产、贮运过程的原辅材料和产品多是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物品,一旦发生泄漏、爆炸等突发事故,其经济、环境后果不堪设想,因而石化行业建设项目已成为我国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本文针对目前很多石化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管理尚存缺陷、有待完善的问题,从建设项目风险防范的基础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环节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石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突发水环境事件情景模拟分析对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至关重要.在对铜陵市沿江化工企业风险物质泄漏情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长江干流铜陵段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了模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水动力模型满足精度要求.对某化工企业储罐3种泄漏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同一水文期,风险物质对下游敏感受体的...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有效防控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阐述了环境事故应急处置系统的一般特点、处置工作内容与功能需求以及信息需求,并进一步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时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环境风险形势,梳理了我国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现状,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现行体系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认为,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宣传培训、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健全完善环境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环境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环境应急处置废物能力建设是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提高企业环境预案编制和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评的不断发展,环境风险这一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细化石化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内容也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结合长庆石化500万吨常压蒸馏装置项目对石化企业进行环境风险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论述,介绍了常压蒸馏的工艺流程,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事故后果预测及分析,风险计算和评价,最后得出了最大风险值,该项目事故风险最大值小于化工行业风险统计值,并且提出事故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及应急预案,以期为石化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事故应急现场环境三维快速模拟需求,研究基于石化模型库的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利用无人机快速获取预定区域的遥感影像、完成场景的影像标定、建立场景的稠密点云,基于石化模型库对点云进行曲面拟合和纹理映射生成实时三维可视化模型。利用三维事故桌面推演平台,让应急指挥人员在全面掌握事故现场信息情况下,充分研判事故演变过程,开展基于"情景-应对"的事故应急推演。  相似文献   

13.
石化行业安全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开展石化行业安全评价,针对石化行业的特点,探讨适合石化行业安全评价的评价体系,以期为石化行业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管理提供方便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某拟建的渣油催化裂解制丙烯等化工原料项目为例,对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对项目的重大风险源进行了识别,并给出了最大可信事故及源强的确定方法,分别采用世界银行推荐的TNO气团爆炸公式及非正常状态下的面源模式对确定的最大可信事故后果进行预测,给出了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章旭  周佳佳  周珉  罗西子  严新杰  刘勇弟  厉巍 《环境科学》2022,43(11):5115-5122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石化废水处理一直是水污染治理领域的重难点,阻碍了石化行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由于石化企业和园区多临河或临海而建,其废水排放易造成流域性或区域性水生态风险,尤其石化废水中的氮素污染,严重威胁了水生态安全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因此,从上海某化工区的某条石化废水A/O脱氮工艺线中采集了污泥样品,通过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对比分析了出水水质稳定时期与出水水质波动时期的不同污泥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脱氮菌群的功能特征和关键的氮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工艺的氨氧化功能易波动,而亚氮和硝氮的去除相对稳定.菌群研究发现该A/O工艺主体脱氮途径为硝化-反硝化脱氮途径,未发现工艺内有厌氧氨氧化相关基因片段.体系脱氮关键功能基因中约有90%与反硝化作用相关,只有约0.17%的基因参与了硝化过程中氨氮的转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氨氧化功能菌在工艺中丰度极低且结构单一,主要的氨氧化功能菌属是Nitrosomonas.这可能是工艺线出水氨氮浓度易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风险评价是石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某拟建沥青厂为例,利用有关事故统计资料类比分析和世界银行推荐的爆炸危害关系式,对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半定量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厂发生泄漏事故不会波及外环境,爆炸事故将造成厂区严重破坏并对局地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处理含油废水絮凝剂最佳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油废水,选择合适种类的絮凝剂,通过评价絮凝剂的除油效果,筛选出适合处理石油化工行业含油废水的絮凝剂最佳配方.其主要特点是投加量少、除油效果好、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18.
结合石化企业装置生产特点,分析装置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路和处置对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特别是石化企业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事故应急预案,论述了石化企业建立事故应急预案的急需性,通过从几起典型的重大事故案例中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石化企业建立的事故应急预案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当前环境形势的分析,结合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以清洁生产为核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环保对策及措施,以利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并适应《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推动石化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