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赵琼美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15-117
用大量实测水质资料,全面分析了柴石滩水库坝前、中部及库尾不同水域的水质现状,分析了南盘江入库河流弹药库水质代表断面的水质现状及水质变化趋势,提出了水库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巢湖水源地水质对入湖河流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三维水动力模型ELCOM建模,模拟分析巢湖水源地水质对入湖河流负荷响应关系,以及从白石天河进行引水时调水量不同带来的不同水质改善效果。不同站点水质受到入湖河流负荷影响大小主要与其距离该入湖河流远近相关,但结果同时显示,站点邻近的大流量入湖河流会改变这种响应关系。西部入湖河流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对东部水源地水质产生影响。故而,应该优先选择对柘皋河的水质进行改善,以保障水源地的水质。调水对水源地水质改善的模拟结果表明,水源地水质随调水流量的增加而得到较好的改善,计算结果为调水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方法,比较不同时间段水质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以季度为单位取水样作为样本,分别采用COD在线监测仪滴定法方法对样本水质化学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差异。结果:夏秋水质处理效果明显优与冬春两季;不同季节流程水样含氮物含量存有差异,其中氨氮浓度最高;不同季节各流程水样有机物种类含量比较差异不大,但不同流程水样中有机物种类含量存有显著差异。结论:详细了解不同季节污水化学指标情况,能为水质处理工艺设计及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齐齐哈尔氧化塘排污有时导致水质污染的情况,以流域总量控制的方法为指导,建立了科学管理入塘和出塘污水的数学模型,预测了在不同流量和不同拌污情况下的水质,确定了在不同流量下给定水质目标的临界距离和允许排污量。   相似文献   

5.
周蓓  关玥  赵亚芳  孔海南  林燕 《环境工程》2020,38(8):244-248
应用1套改良型水质综合指数法对3种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将选取的26项检测指标按照卫生学意义分为5大类,并对各分类指标赋权。选用内梅罗法和最差因子判别法与五色等级分级法结合对2017年4—8月的3种类型饮用水进行水质评价。除7月和8月的管网水水质为2级(水质综合指数>0.5,蓝色)以外,其余月份的出水水质均达到1级(绿色)评价标准。不同类型饮用水中对水质综合指数影响最大的水质分类指标均是有机污染指标。2种不同类型的净水机出水水质均优于管网末梢水,但需注意个别指标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滦河锡林郭勒盟段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质指数法对滦河锡林郭勒盟段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滦河锡林郭勒段2005-2007年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铁、生物需氧量、锰、总磷等;(2)2005-2007年间,上都河监测断面水质状况整体呈变好趋势,但地方经济增长带来的化学需氧量异常升高不容忽视,大河口断面不同水期水质状况变化不同;(3)2005-2007年,滦河锡林郭勒段化学需氧量与溶解氧超标污染加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污染逐渐减轻;三年内,上游水质均优于下游水质,两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丰水期水质〈平水期水质〈枯水期水质。  相似文献   

7.
以京杭运河常州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2010年至2014年近五年的沿线水质变化趋势,并借助SPSS软件对不同水期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的Pearson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不同水期水质变化显著,丰水期较枯水期和平水期水质好;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显著相关,Pearson分析的显著性在0.01水平上.研究为京杭运河常州段的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沉积物磷释放的WASP水质模型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释放是水体磷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鉴于一般水质模型对沉积物释放项的模拟过于简单,无法充分体现实际河道污染物迁移转化等情况.本研究通过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室内沉积物释放模拟实验探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磷释放规律,以此修正现有的水质模型,使沉积物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释放项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在模型中得到体现,并将其应用于太湖苕溪入湖口的水质模拟中.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释放速率与流速呈现指数增长关系.而采用动态底泥释放修正后的水质模拟效果要比采用模型默认值的水质模拟效果好,从而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也表明水动力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是水质模拟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1982—1984年对京密运河-北京排污河进行了不同季节的浮游动物生态状况调查.按照浮游动物不同时间和空间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河流水质进行生物学评价,将河流水质划分成五个等级.根据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及河流的水质状况筛选出作为京密运河及北京排污河水质污染及变化趋势的指示种类.  相似文献   

10.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是水质基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体系存在差异,所需要推导的水质基准也存在不同。目前太湖流域的水质基准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外制订的水质标准并不能代表太湖流域的水生生物和环境特征。因此,开展基于太湖流域的水生生物和环境特征的水质基准研究,对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水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物种选择方面,选择了两种鱼类、两种浮游动物、3种底栖动物以及一种水生植物或浮游藻类,可以全面的代表太湖流域的水生态结构和营养等级。  相似文献   

11.
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质监测采样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并以实验室内分析COD样品为例,进一步阐述了环境水质监测中COD的控制方法,从而论证了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围绕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营外包的质量管理,概述了水站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在分析环境保护监测站在政府外包监测任务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通过项目服务需求的编写、现场质量监督、质量控制措施、质量评价和运用智能化软件提高质控效率等五方面详述了关于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营外包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并且重点阐述了对水站运维服务的质量监督和评价,以期为政府及其下属环境保护监测站关于环境监测任务外包的质量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朝  吕昌河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018-2029
在综合界定耕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1995—2005年湖北省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体现耕地综合质量的耕地本底质量、经济质量与生态质量变化差异显著。耕地本底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变化平缓,整体波动较小;耕地经济质量在1995—1999年间提升迅速,2000年后基本保持平稳,但最近几年有波动下降的趋势;耕地生态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缓慢下降趋势,近几年下降趋势有所缓和;耕地综合质量在1999年之前平稳上升,之后又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影响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是耕地的经济质量与生态质量的波动,这与不同时期湖北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的侧重有关,而耕地的本底质量变化对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研究采用的综合指数法能较全面地体现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综合特点,且能反映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环境质量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质量的好坏做出定量的或半定量分析、描绘或鉴定,因此,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极其重要,环境空气质量是环境质量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为了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了解更直观,且便于区域间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的横向比较,本文建立了能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水平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沂水县韩旺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工作为例,阐述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及水质自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本文针对地表水体质量标准、底泥质量标准和水生生物质量标准及共统一结合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全面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旅游海滩质量是影响海滩旅游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使用者感知视角下旅游海滩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自然资源质量感知、自然环境质量感知、服务质量感知、设施质量感知和条件质量感知为主的海滩质量评价体系,并以广东省汕头市青澳湾海滩为例开展了实例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获取使用者旅游海滩质量感知评价数据。得出结论如下:青澳湾海滩使用者对海滩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最高,对设施质量评价最低,总体质量评价为63.41分。评价体系实证了海滩质量影响因素,可为海滩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十五”期间沈阳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总体描述,然后分别阐述了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及声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对“十一五”的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与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57,自引:15,他引:42  
辨析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概念差异,指出了它们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作用.全面总结了美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制定过程与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水质标准体系在组成、保护功能、制定方法上的不同,以及水质标准在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水质标准是在水质基准基础上依据水体功能来确定的,水质基准是制定标准的基本依据.当前水质基准主要包括毒理学基准和生态学基准2类,基准值主要采用生态毒理学、调查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水生态分区是制定生态学基准的区域单元.从水质标准与总量控制的关系上看,基于水质标准的总量控制是当前水污染控制的发展趋势,并且水质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组成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保障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安全将是水质标准要保护的核心功能.最后,提出了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的发展对策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先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列举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提出相应对策,重点分析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