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动媒体生物处理装置,称为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的高效的生物处理设施。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日本首先开始试验。目前国内外多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我们用生物流化床对丝绸印染废水处理进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膜与悬浮生长强化处理工艺,提高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后续活性污泥的抗冲击负荷和可生化性.综合了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各自的优越性,提高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膜与悬浮生长强化处理工艺,提高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后续活性污泥的抗冲击负荷和可生化性.综合了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各自的优越性,提高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行设计了一台小型外循环生物流化床,并研究了该流化床处理垃圾渗滤液启动过程中,载体填充率、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碳、氮质量比(C/N)对椰壳活性炭载体表面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挂膜启动过程中较合适的条件为载体填充率5%(体积分数)、曝气量80L/h、HRT 8h、进水C/N 8~10。  相似文献   

5.
亲水性多孔载体在流化床中的生物膜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制备的一种新型亲水性多孔聚合物作为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膜附着生长的载体,实现流态化水力条件下的生物挂膜过程.在3个结构尺寸相同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接种污泥浓度、进水有机负荷及载体粒径对亲水性多孔载体生物挂膜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污泥浓度为30 g VSS/L、进水TOC值为350 mg/L、载体粒径为5~8 mm时载体表面的附着生物量最大,反应器运行12 d的载体附着生物量达到4.45 g VSS/L,膜结构稳定,表现出较活性污泥法更高的活性.在进水TOC、氨氮浓度分别为350 ms/L、50 mg/L,HRT为6 h的情况下,两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1%和64.3%,表明载体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TOC及氨氮的去除表现出高效率.挂膜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以丝状菌为主,孔壁上的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要生物相,证明载体内外表面皆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形成合理的生物相分布.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用填料的种类、性能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一、前言 19世纪以来,德国就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填料,未能广泛应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合成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轻质蜂窝填料问世,才开始普遍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具有管理简单、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从70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填料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核心部分,它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脱落的整个过程,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处理的效果。 随着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范围的逐渐扩  相似文献   

7.
第三讲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指的是以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生物处理法。根据介质与废水的不同接触方式,已经实用化的处理装置和方法有: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流化床生物膜法和悬浮颗粒生物膜法等。其中以生物滤池法出现得最早。为了开创新型的高效生物膜法处理装置,七十年代以来,美、日相继把流态化技术引进生化处理领域,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混合印染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作为混合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对BAF的启动情况和不同气水比条件下BAF的深度处理效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同步连续法可实现BAF在15 d内快速启动;当气水比为3∶1时,二级处理出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氨氮、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7.8%、61.5%和90%。比较BAF中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对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效能性能时发现,在相同生物量和环境条件下生物膜表现了出更强深度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是将生物膜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相结合而开发出的污水处理复合新工艺,既保留了SBR的优点又具有生物膜法的特点。其运行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操作,同时高效地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试验采用SBBR处理生活污水,选用特有的壁挂式软性填料。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微生物系统稳定,生物种群多样化,生物量丰富,对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前 言 生物流化床是国外七十年代初期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处理工艺。该工艺由于将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优点融为一体,因而具有体积负荷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并可大大节省设备投资和污泥处理费用等优点。1973年美国Jeris等人最先将流化床技术应用于污水的脱氮和二级处理上,并且在美国、英国获得了专利权。流化床专利属于美国 Ecolotrol公司所有,Dorr—Oliver 公司被批准用商品名Oxitron  相似文献   

11.
通过投加多孔载体处理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活性污泥挂膜成功后,在稳定运行60 d内,对系统污泥减量效果以及其与载体中微型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剩余污泥真实产率为0.054 g SS/g COD,表观产率为0.045~0.052 g SS/g COD之间,剩余污泥真实产率与表观产率基本吻合,稳定运行期间,多孔载体中生物膜生长代谢良好;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比较,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固着型纤毛虫和后生动物数量的变化,对剩余污泥浓度影响较大;筛选具有代表性微型动物与系统中剩余污泥浓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其中钟虫和红斑瓢体虫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15和-0.813,可作为剩余污泥浓度的指示性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法处理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膜法对广东省某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不同载体,不同COD浓度对生物膜法降解CO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D对生物膜法处理选矿废水有影响,在6~13℃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时,以50 cm×25 cm×0.4 cm的黏胶材料生物载体作为挂膜载体,处理50 L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取得了良好效果,出水COD浓度稳定在40 mg/L左右,出水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数学模型对于控制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COD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SMP模型发展过程,即从只包含其形成机制模型到包含其形成与降解机制模型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SMP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综述了SMP数学模型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工艺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磁性生物膜载体的规模化制备、表征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力化学表面改性原理设计了卧式双旋搅拌混合反应设备,通过磁铁矿粉和适量浓硫酸的球磨混合反应制备得到磁性生物膜载体,其XRD、IR、SEM和BET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磁性生物膜载体表层生成了多羟基硫酸铁为主的活性组分.进而在膜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中投加磁性生物膜载体进行了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磁性生物膜载体能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聚合形成稳定的菌胶团,活性污泥SV30从实验初期89%降到了稳定期的39%,此外,磁性生物膜载体还具有稳定膜生物反应池出水COD,强化脱氮除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几年来炼焦废水及炼焦废水中主要成分(酚类、氨类物质、氰化物)的生化处理方法.其中废水中酚类物质的去除方法有投加有效菌、超滤法等;去除氨类物质的方法有A2/O法、纳滤法和反渗透法等;去除氰化物的方法有生物法和化学法等.综合处理炼焦废水的方法有双层生物膜法、生物脱氮法和含铁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套流化床生物膜(MBBR)—A/O活性污泥耦合装置处理城镇污水,考察了污泥回流对耦合工艺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系统中生物膜相和悬浮相微生物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反应中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COD在200~400mg/L,进水氨氮在8.0~32.0mg/L,污泥回流比为1/8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2.4h,系统COD去除率平均值达81.4%,TN去除率平均值达70.6%,系统对较难降解城镇污水的处理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污泥回流降低了生物膜相微生物的活性,而提高了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但生物膜相微生物活性速率仍高于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MBBR—A/O活性污泥耦合工艺将高活性生物膜引入,使悬浮污泥浓度极大降低,有助于减少污泥回流能耗与处理成本,具有明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炼油厂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是一类剧毒性物质 ,是我国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之一。本文利用三相生物流化床对人工含酚废水和燕山石化集团炼油厂含酚废水进行实验室模拟降解实验 ,生物颗粒使用海藻酸钠、氯化钙和从活性污泥筛选驯化的四种细菌用微生物包埋法制作。结果显示 ,在 3h时段内对酚的降解显著 ,t testP <0 .0 1。在三相生物流化床中使用微生物包埋法制作的生物颗粒处理含酚废水 ,处理效果良好 ,并且用海藻酸钠、氯化钙为主要原料制作生物颗粒可以大大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纤维载体生物膜法处理洗车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洗车废水的循环使用,进行了以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为生物膜载体处理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以LAS、COD和NH3-N等指标考察了活性炭纤维生物膜反应器对洗车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常温下、pH=6.5~7,当进水流量在30 mL/min时,反应器达到最佳运行参数,活性炭纤维载体生物膜法对LAS、COD和NH3-N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80%和60%。出水水质完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99)中洗车用水主要水质指标的规定。此外,实验表明PAN-ACF作为生物膜载体具有很好的生物亲和性和再生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生物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时生物膜的特性及其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包括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活性及膜厚、基质浓度和不同种群微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对其活性的影响;生物膜的传质特性;生物膜厚度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生物膜的脱膜及其数学模型;提出了生物流化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盾式填料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特点,具有管理简便,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及容积负荷率较高,污泥量小,没有膨胀问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所以,在污水处理领域已被广泛采用。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处理效果。一种理想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在技术上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1.实际使用比表面积大; 2.气、水再分布能力强,氧的利用率高; 3.易挂膜,老化的生物膜易剥落; 4.不堵塞,有效使用周期长; 5.具有适合工艺条件的化学、物理性能; 6.价格便宜,运输安装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