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有机物料添加对植物修复铬污染耕地土壤的强化效果,在联栋温室中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添加牛粪、羊粪和玉米秸秆后的土壤中铬形态分布进行分析.通过S-N-K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研究添加有机物料后,紫羊茅和羽衣甘蓝对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及铬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铬形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牛粪或羊粪的土壤中交换态铬分别比空白处理增加1.30%和0.98%.添加牛粪可显著提高紫羊茅和羽衣甘蓝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添加羊粪或玉米秸秆仅可显著提高富集植物的茎叶干重,对根干重无显著影响.添加羊粪或牛粪处理的紫羊茅和羽衣甘蓝,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处理.添加玉米秸秆紫羊茅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显著高于空白处理,羽衣甘蓝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与空白处理无显著差异.3种有机物料的添加均能增强羽衣甘蓝和紫羊茅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其中添加牛粪诱导强化羽衣甘蓝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效果最佳,对土壤中铬的去除率达到19.62%.紫羊茅和羽衣甘蓝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及铬去除率均与土壤交换态铬显著正相关,与碳酸盐结合态铬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物料,尤其是养殖废弃物的添加,能有效提高土壤中可交换态铬比例,进而提高植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中铬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合评述了水环境中铬的存在形态、污染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现状.水体中铬主要是三价和六价,存在形态分为溶解态、离子交换态、有机结合态、无机沉淀态、残留态,迁移转化过程主要是水解、沉淀、络合、吸附和氧化还原等.对铬在水体中迁移和转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焚烧法和热解法中李氏禾的减量化和底灰中铬回收率的效果,优选出合适的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的产后处置方式。在减量化方面,焚烧法显著优于热解法,焚烧法最高可以减重90.6%。在无添加剂的情况下,焚烧法和热解法的底灰铬回收率均能保持在80%左右,但焚烧法的底灰铬回收率略低于热解法,添加剂沸石和CaO能够使焚烧法的底灰铬回收率高于热解法,沸石可使焚烧法中底灰铬回收率最高达到93.3%。在减量化和底灰铬回收率两个方面,焚烧法比热解法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因此焚烧法是一种比热解法更具优势的Cr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的产后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铬渣毒性对环境的影响与产出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铬渣是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工固体废弃物,长期露天堆放,将导致含Cr6 溶液不断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综述了以往铬毒性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和分析了我国铬盐生产的数据,在计算铬盐的排渣系数基础上,得到了铬渣的产出量.结果表明,在环境中迁移的铬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阻滞作物对其它元素的吸收;铬能使动物细胞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对动物体具有明显的"三致"作用.目前我国已跨入世界铬盐生产大国行列,铬盐每年实际产量已经超过16万T,通过计算排渣系数和铬渣产量表明,我国每年排放的铬渣量约为35万~42万T.  相似文献   

5.
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廖明阳表示,铬有毒性,但从现有资料和报道来看,“铬超标胶囊”一般不会引起人体铬急性中毒和慢性铬蓄积。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多家皮革加工企业重金属铬污染的调查,对铬和六价铬的采样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最优的方法对皮革加工企业各个环节的废水、固体废物以及排污口附近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企业的工艺与环保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铬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坚硬而耐腐蚀的金属,熔点1860℃,沸点2482℃,比重6.92。铬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业上的应用广泛,如开采、冶炼铬矿.生产各种铬的化合物;用于制造坚韧优质合金钢及不锈钢、抗酸合金;纯铬用于电镀;铬酸铅、铬酸锌、铬酸钡等用于颜料、油漆布、橡胶、玻璃和陶瓷制造工业;  相似文献   

9.
从事铬作业的工人应防铬鼻中隔穿孔长期从事铬作业的工人,常因铬酸雾或铬盐的粉尘在鼻中隔前下部沉积,而刺激鼻腔感到不适,引起搔痒,如用手去挖鼻腔,又把毒物带至鼻腔各部,损害鼻粘膜,造成鼻中隔充血、糜烂、溃疡等病症,最后引起鼻中隔穿孔。鼻中隔穿孔初期症状为...  相似文献   

10.
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六价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铬主要以金属铬、三价铬和六价铬三种形式出现。金属铬是一种高熔点的铁灰固体,用于制造钢及其他合金。铬金属在自然状态下不存在,它是从铬矿中提炼得到的。工业上,六价铬是通过将矿物中的三价铬在有氧条件下加热得到的(如在金属精加工中)。铬的第三种存在形式(六价铬)被证实对职业健康危害最大。据估计,有80种不同行业的工人可能与六价铬接触。各种各样的六价铬化合物分别应用于制革、纺织品生产、印染、颜料以及镀铬等行业中。其他排放铬的途径包括燃油和燃煤、不锈钢焊接、制钢、水泥厂、工业油漆和涂料制造以及冷却塔等。职业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固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r形态变化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用天然沸石、FeSO4、MgO质量比为2∶1∶1的物质组合作为固定剂,取一定量风干后的Cr污染棕壤土样,按照5%的比例加入固定剂。在封闭的体系里培养1周后,用Tessier序列提取法提取土壤中添加固定剂前后不同污染程度时各形态的Cr,并对生物可利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残渣态比例最高,固定剂的添加使Cr向稳定的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方向转变,降低了碳酸盐结合态的比例,从而使Cr的生物利用性和迁移性降低,减小了Cr进入生物链的几率,一定程度保证了土壤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以石家庄某机械制造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为例,结合分区与专业判断进行土壤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27个点位不同深度土壤样品中,氰化物、六价铬及多氯联苯均未检出。检出重金属6种,总石油烃2种、苯系物3种,但均未超标。污染主要来源是原辅材料堆存和在工艺过程中遗撒、泄漏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13.
化学与工程措施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植物修复的辅助措施,化学方法强化与工程技术强化能有效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综述了化学方法与工程技术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络合强化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强化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相关化学物质或基因、主要技术步骤、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是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可随着雨水渗透至低处,通过在植物体内聚集停留于土壤,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品质降低。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威胁人类生命。本文首先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来源和现状,然后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和危害,最后探讨了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效果的评估方法和二次污染防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江都县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确定土壤污染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和立地条件为土壤环境评价因子,利用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前期获得的基础数据,以30m×30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江苏省江都县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土壤污染与养分状况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表明,江都县土壤污染状况大部分处于警戒水平下,只有少数地方处于轻污染水平;土壤养分状况整体较好.综合评价表明,江都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其一等土壤与二等土壤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9.6%和43 6%,三等土壤和四等土壤总共不到7%.  相似文献   

16.
张梦 《环境与发展》2020,(2):78-78,80
为提升土壤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应时刻关注土壤的污染情况并做好一定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对此,本文立足于新形势,分析了土壤污染的危害与来源,认为土壤污染不仅能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下降,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土壤污染多为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在新形势下,既要重视新形势下土壤污染的预防,也要重视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在土壤污染的防治上,应谨慎处理农药问题、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病害虫、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宣传力度;在土壤污染治理上,应借助于生物修复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换土和翻土技术等,并合理应用有机肥料,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系统采集秦岭安河铅锌尾矿复垦区尾砂、覆土、蔬菜、作物和中药材等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Pb、Zn、Cu、Cd 的质量比,并依据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评价.旨在调查当地铅锌尾矿复垦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探讨蔬菜、作物和中药材等重金属污染与覆上、尾砂的关系.提出防控铅锌尾矿复垦作物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1)尾矿复垦与污灌作物中的重金属普遍超标,不能食用,其中污灌地菠菜叶Ph超标1 910倍,葱叶Cd超标1750倍.复垦地玉米籽粒Pb超标35倍,黄豆籽粒Cd超标.189倍;2)尾矿复垦作物中的重金属质量比与尾砂、覆土的重金属质量比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其污染与铅锌选矿活动有关;3)尾矿复垦地上的小麦、黄豆和玉米籽粒中重金属质量比趋势是:小麦最高,黄豆次之,玉米最低,重金属质量比与作物生长期呈正相关;4)不同植物组织部位中Zn、Cu、Pb、Cd等重金属质量比趋势均表现为:根最高,攀叶次之,耔实最低.  相似文献   

18.
刘琨 《环境与发展》2020,(1):165-165,167
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也取得了创新与进步。化学修复是土壤环境污染修复的重要举措,同时多样化的化学修复技术为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更加科学与合理的修复途径,因此化学修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就土壤环境污染化学及化学修复技术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希望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