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长江中下游8个样点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方法提取金属元素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分析所有样品中锂、钠、钾、镁、钙、锶、钛、钒、铬、锰、钴、镍、铝、钇和锆共15种元素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元素在形态上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和县浮物中,碱金属元素(锂、钠、钾)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存在;碱土金属元素(镁、钙、锶)各形态含量较为均匀,但钙的碳酸盐态含量很高;锰和钴的铁锰氧化物态含量较高;铁族元素除锰和钴以外(钛、钒、铬、镍)、铝和锆残渣态含量高、其它形态含量低。所研究元素中,钙和锰的残渣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周锐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64-66
对昆明市柴河水库水质现状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为:水库水体中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源污染,即水库水体中的锰来源于底泥中锰的释放;水体中锰的产生与水体中的氨氮、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污染物不相关,与水温、pH值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与溶解氧高度负相关,即较低的溶解氧是促使底泥中的锰释放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法,以菠菜作为受试作物,通过对其不同生长时期矸石-土壤各层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研究煤矸石中Pb在2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土壤深度对土壤中Pb含量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Pb在2个系统中的迁移分布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经显著性分析后土壤深度对土壤中Pb含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且在菠菜生长的幼苗期和开花期,土壤各层中的Pb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呈显著性直线相关关系.对菠菜植株中Pb含量进行污染评价后发现,充填覆土后矸石中的Pb易在植株中积累.  相似文献   

4.
<正> 加利福尼亚州中新统蒙特雷组白云岩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白云岩的δ~(13)C值与铁、锰和锶含量之间有强烈的相关关系。具有负δ~(13)C值的白云岩,其微量元素含量较低;铁<1mol%、锰300—400ppm、锶200—250ppm;具有正δ~(13)C值的白云岩,其微量元素含量要高得多,平均为;铁>2mol%,最高可达10mol%;锰为1200--1400ppm;锶为600—800ppm。  相似文献   

5.
废电池的环境污染及资源化价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各类废电池的资源化,安再生利用价值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普通干电池。电池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重金属以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废电池类别主要为:(1)含汞电池,指氧化汞电池,部分汞含量较高的锌锰和碱锰干电池;(2)铅酸蓄电池;(3)含镉电池,主要是Ni-Cd电池。废电池中化学物质释放进入环境过程是在电池包壳破损后发生的,或者是电池包壳本身发生浸蚀作用。普通家用干电池中的污染物质大多呈固态,由电池内部迁移到环境中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文中还分析了废电池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采用各种不同处理、处置方式管理废电池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锶同位素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锶同位素基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1)在岩石-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对风化作用的指示意义;(2)在河流-河口系统中对古盐度和河流古流量的定量指示意义;(3)在大陆-河流海洋系统中对风化作用和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4)在流体-岩石系统中对成岩作用和流体/岩石比的定量指示意义。最后指出了海洋锶同位素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某些地质档案锶同位素研究可能揭示的重要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7.
针对各地公路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特征,制定合理的低碳策略,实现各地协同碳减排,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等分析11地市公路行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识别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明确不同地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1)公路货运是公路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江西省公路行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空间随机分布,不存在全局的空间聚集性,且局部空间聚集特征不断变化;(3)公路行业碳排放网络逐渐从南昌、新余双中心结构演变为南昌为主的单中心结构,网络的协同作用整体呈减弱趋势,核心地市对外围地市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8.
高爱国  陈皓文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369-2374
用平板法分别在4℃和25℃时对北极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10个沉积物岩芯中的锰细菌进行培养,并测定了检出率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与25cc温度下培养的锰细菌含量范围均为(-)~3.3×108个g-1,锰细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7.78%、86.03%.平均含量分别为5.60×106、7.91×106个g-1;该结果高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的锰细菌含量,比北极阿拉斯加淡水湖湖水中的锰细菌含量高1个数量级,比印度洋海岭Carlsberg Ridge区热水区海水样品中的锰细菌含量高3个数量级,证实寒冷北极海同样广布锰细菌.对锰细菌在不同水深、经纬度以及沉积物深度中的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锰细菌检出率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含量变化呈现浅层少、下层多之势;纬度分布范围较大,并显出有扩大的趋势.水深对沉积物中锰细菌也有一定影响.尽管锰细菌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环境温度的升降对本研究区锰细菌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布规律及其与鱼类资源的相关关系,2012年6月~2017年12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54次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和8次水声学鱼类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长江江豚1110头次,分布在湘阴-洞庭大桥之间长约65km的区域内;(2)100% MCP)、95% MCP、75% MCP和50% MCP下,长江江豚栖息地面积依次为161.3、114.26、76.95和64.3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百分比依次为24.18%、17.13%、11.54%和9.63%;(3)不同水位条件下,长江江豚观测群次和头次差异显著,枯水期可观测到群次和头次最高,分别为(13.92±4.64)群次/次和(31.92±7.17)头次/次,丰水期观测群次和头次最低,分别为(5.17±1.64)群次/次和(17.25±7.46)头次/次;(4)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3月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平均密度最高为57.21尾/1000m3,东洞庭湖鱼类密度与水位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1(P>0.05);(5)GI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鱼类资源低水位时期(枯水期和退水期后期),集中分布于扁山至鲶鱼口区域,高水位时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分布较为分散;(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低水位期鱼类资源水平密度分布不均,扁山至煤炭湾区域鱼类资源水平空间平均密度最高,与其它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位时期鱼类分布较为均匀,方差分析显示,除煤炭湾至鹿角区域与城陵矶至洞庭大桥区域和扁山至煤炭湾区域分别有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水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长江江豚头次与对应的鱼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6,P<0.01,长江江豚可能具有随鱼群迁徙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总悬浮微粒与飘尘浓度的相关分析魏贵臣,袁月梅,段玉环(许昌市环保局,河南461000)(许昌市环境监测部,河南461000)总悬浮微粒系指100μm以下的颗粒物;飘尘系指10mμm以下颗粒物。飘尘能长期飘浮于空气中,对人体危害最大并能降低光照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11.
1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金属锰是一种灰白色、脆而硬的金属,纯锰为灰红色。熔点1244℃,沸点2079℃,易溶于稀酸,锰蒸气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成一氧化锰(MnO)及棕红色的四氧化三锰(Mn3O4)。在工业生产中,工人与锰接触的机会主要是:锰矿的开采、干燥、磨粉、过筛混料和包装时产生锰尘,吸入过量会引起中毒。冶炼锰钢时用作还原剂,并用于各种合金的制造,如炼钢铁(生铁含锰4%~6%),镜铁矿拣选(含锰10%~20%)及锰铁合金(含锰80%)。锰钢合金,锰青铜,锰菱锌等,这一系列的作业都会产生粉尘、烟雾或蒸气,吸入后有中毒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木本植物对土壤锶污染的修复潜力,该试验比较了青杨、白杨和俄罗斯杨这3种杨树在不同浓度土壤锶污染条件下(10 mg/kg Sr~(2+)、100 mg/kg Sr~(2+))的富集特征及其富集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Sr~(2+)胁迫能够促进白杨、俄罗斯杨和青杨幼苗的生长其中对青杨促进最为显著,株高、株茎和叶面积分别增加26.21%、23.81%、7.11%;高浓度Sr~(2+)协迫对白杨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青杨和俄罗斯杨的生长仍表现出一定促进作用。3种杨树对Sr~(2+)耐受能力表现为:青杨俄罗斯杨白杨。3种杨树对锶的富集能力与土壤锶的处理浓度显著相关,土壤锶浓度越大,杨树对锶的富集量也越大,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杨树对锶富集量表现为白杨俄罗斯杨青杨且各器官富集能力表现为叶根茎。此外,3种杨树对Sr~(2+)转运能力也具有显著差异,低浓度Sr~(2+)胁迫下俄罗斯杨的转运能力最强,高浓度Sr~(2+)胁迫下青杨的转运能力最强,但转运系数都1,表明杨树用于土壤锶污染的植物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周锐 《云南环境科学》2007,26(Z1):64-66
对昆明市柴河水库水质现状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为水库水体中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源污染,即水库水体中的锰来源于底泥中锰的释放;水体中锰的产生与水体中的氨氮、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污染物不相关,与水温、pH值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与溶解氧高度负相关,即较低的溶解氧是促使底泥中的锰释放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沙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洞内存在有别于一般海洋环境的生物群落和物质循环。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三沙永乐龙洞内沉积物中的细菌种群组成特征,以期为揭示细菌在蓝洞内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2017年3月在三沙永乐龙洞内约150 m深处斜坡相距10 m(152 m和162 m深处)和洞底300 m三个深度收集沉积物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比较研究三个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细菌种群特征。测序共获得121690条优质序列,分类分析共检测出53个门、301个属和546种细菌。152 m、162 m和300 m深度沉积物中的细菌种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66、5.72和5.55。三个深度沉积物细菌种群在组成及其相对丰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物种组成上又存在一定相似性和重叠情况,如Chloroflexi(绿弯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在三个深度沉积物中都为优势门,但其相对丰度不同,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4.73%(152 m)、18.42%(162 m)和4.98%(300 m),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3.29%(152 m)、23.00%(162 m)和44.88%(300 m)。分类分析还发现了很多参与硫素循环的菌类,如绿硫细菌、脱硫酸盐还原菌、脱硫酸盐菌、脱硫球菌、硫微螺菌等,它们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在龙洞沉积物中硫素循环非常活跃,同时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细菌参与的硫素循环步骤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铁硅系添加剂对型煤燃烧时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现代物理分析技术,从形态、化学组成和结构三方面入手,研究了型煤燃烧时,添加铁、硅、锶等以钙为主的几种固硫剂后,灰渣的物相变化及硫的走向,结果表明,钙系化合物的型煤燃烧时,煤中的硫以硫酸钙的形式进入渣中,硫酸钙被高融点硅酸盐矿物所包裹是高温下硫酸钙不易分解的重要原因,添加少量碳酸锶的钙系固硫剂,硫元素除了形成硫酸钼和硫酸锶以外,还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6.
铜、锌和锰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得到铜、锌和锰对月形藻生长的最小无显著差异浓度(LNOEC)分别为31.8μg/L、16.4μg/L和2.7mg/L,抑制月形藻生长的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分别为199.5μg/L、38.0μg/L和12.6mg/L。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LNOEC还是从96h-EC50考虑,都证明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铜>锰。此结果对铜抑制藻类生长的毒性远远大于锌的毒性这一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构成挑战。月形藻细胞壁表面可能含有较少的硫代基团但包含较多与锌有很强结合能力的官能团可能是导致月形藻对铜的敏感性弱而对锌敏感性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3,5-二溴-4-偶氛对N,N-二甲苯胶末基荧光酮(DBAMPF)与锰(Ⅱ)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按(CTMAB)存在下,pH9.0NH3H2O~NH4Cl介质中,试剂与锰(Ⅱ)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6l·mol-1·cm-1,锰(Ⅱ)浓度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用于水质中标的测定,其方法灵敏度高,重视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自然水体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生长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南湖水体培养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生长速率的研究发现,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生长过程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可以用双常数速率方程、Elovich方程、抛物线扩散方程及指数函数方程进行描述,生物膜上铁氧化物的生长速率远远大于锰氧化物的生长速率,锰氧化物的生长速率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并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SBR反应器中探究长期低温对等污泥浓度比例絮状-颗粒(1:1~1:1.5)耦合CANON系统的脱氮效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历长期低温(10℃)条件下运行并回温(10→30℃)后,等比例污泥CANON系统NH4+-N、TN去除率及TN去除负荷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性,在回温30℃下运行30d后分别达到72.4%、63.0%和0.094kgN/(m3·d).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AOB)活性与温度表现出正相关性,在回温后分别为0.025和0.049gN/(gVSS·d),分别为降温前(30℃)的83.3%和79.1%,NOB活性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0.001gN/(gVSS·d)).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长期低温对优势菌门无明显影响.回温后,颗粒和絮状污泥中的优势菌门分别为Ignavibacteriae和Proteobacteria;回温后系统颗粒污泥中功能菌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Kuenenia(AAOB)相对丰度分别为6.017%、2.623%,其在絮状污泥中相对丰度分别为3.018%、0.674%,而Nitrosomonas(AOB)主要存在于絮状污泥中,在回温后相对丰度为2.50%;3种功能菌相对丰度均高于降温前水平.等比例絮状-颗粒耦合CANON系统能有效抵御长期低温.  相似文献   

20.
亓琳  王庆  王晓凌  赵威  田晓玉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779-4786
为探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对金属锶的富集特征和耐受机制,本试验施加不同浓度锶(25、150、750和1500 mg·kg-1)土培处理30 d,研究了向日葵幼苗体内锶的富集和分配特征及对植物生长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向日葵幼苗的根长、株高、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土壤中金属锶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向日葵的根、茎、叶均能富集金属锶,不同器官表现为根叶茎.向日葵的生物富集系数与不同器官金属锶富集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且根部金属锶浓度与富集系数的相关性最强;(3)MDA含量随着锶浓度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随着锶浓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OD和POD活性在高浓度金属锶处理中受到了抑制,而高水平的CAT活性表明向日葵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以上结果表明,向日葵的根、茎、叶均能积累锶,根部的富集能力最强,且根部的抗氧化酶系统对金属锶胁迫更为敏感,其中较高的CAT活性表明在向日葵耐受锶胁迫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此研究为金属锶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以及向日葵对锶的耐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