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成为我国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当前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尚难以与之匹配。本文基于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其法律边界界定、管理体制优化及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衔接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并引入了"岩土环境"和"环境风险许可"的概念,以期为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引入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提供参考,从而完善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讨论了国家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概念,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领域的经验,构建了“四维一体”的国家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以及国家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制度基本框架,并结合我国当前环境风险防控的形势提出了近期相关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在分析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基础上,从深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与衔接、长江经济带环境风险防控、跨国界河流安全保障、区域环境风险应急与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坚持陆海统筹,是新时代我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在生态环境领域,河口区地处陆海交汇区域,是破解陆海统筹环境管理难题的关键区域.目前,河口区环境监督管理存在管理边界不明确、生态环境监测覆盖面不足、缺乏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等问题.新形势下,亟需进一步优化完善河口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破除陆海空间界限和行政管理壁垒,优化陆海衔接、海陆协同的污染防治体系,建立陆海一体、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因此,本文提出河口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质量监管对策,包括划分河口水体管理单元、建立河口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河口水环境基准体系、开展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建立信息共享和智慧监管平台等,强化河口区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为推进河口区域联动机制的建立及陆海统筹环境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问题突出,尤其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时发生,土壤污染等累积性环境风险加剧,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已成为共识。本文对国际上环境风险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的建议:完善环境风险法规体系,健全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环境污染损害责任追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水环境系统风险的分类、特征分析,提出防控要点及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探讨,以期为政府、企业等主体提高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强化环境风险管理 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敏 《环境保护》2012,(13):14-17
当前,我国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工作比较滞后,部分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以环境风险排查与评估、风险防控措施和环境应急预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低下,各类环境风险突出,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国家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此,《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为下一步强化企业环境风险管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环境风险形势,梳理了我国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现状,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现行体系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认为,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宣传培训、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健全完善环境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环境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环境应急处置废物能力建设是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提高企业环境预案编制和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再生资源产业对于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管理体系不善、技术装备落后、产业规划缺位和产业政策不清等突出问题。对此,提出六点具体建议,包括:加强立法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再生资源高效回收体系,推动技术装备升级和推广,完善配套财税政策,强化产业规划统筹和部门政策衔接,加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0.
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点,是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我国在危险废物防治法规制度、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防范环境风险、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的角度审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底数不清、流向不明、减量不足、利用不畅等问题,导致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新形势下,建议以落实产废单位责任为核心,加快相关制度重构,推动源头减量;改变"重堵轻疏"局面,从"管制"向"服务"转变,推动废物市场化利用与处置;善于应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按照环境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目标,推进危险废物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促进在线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该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战略,围绕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目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①地下水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②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监管体系亟待完善;③地下水污染分类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亟待开展;④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4个研究方向:①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提升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③研发技术经济最优的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提升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治理能力;④开展回补区适宜性与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协同高效的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尾矿库情况复杂,安全及环境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系统分析尾矿库的环境风险,开展有效管控非常重要.尾矿中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随着矿山废水、废渣、粉尘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特别是突发事故发生时,废水及尾矿会短时间内大量排入环境,而产生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因此,不仅要开展正常工况下的污染防控,更要注重从源头防止事故次生的环境风险.本文从尾矿库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梳理并分析了相关法律、政策.此外,总结并讨论了典型制度,涉及项目准入、责任与落实、监测预警制度.总体上,安全风险管控制度较为完善,但污染风险管控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体制尚未完全捋顺、责任落实抓手不够、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针对目前管控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全国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的新需求,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一是要厘清各部门责任,进一步完善尾矿库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二是要提高各方责任落实能力,推动制度落地见效;三是要开展技术及政策支持,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塑料污染状况及其应对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为急迫的全球海洋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政府、公众、科学界、媒体及非政府组织等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海洋生态与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亟待应对和解决.从水体、沉积物及生物体内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特征、来源及归趋角度,阐述了海洋微塑料垃圾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应对措施,以及国内外应对海洋塑料及微塑料污染所采取的管控措施,介绍了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提出的法律法规和公约倡议.鉴于当前鲜见典型区域塑料污染管控和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从科学研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在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研究和管控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方法学(采集、预处理和分析)的差异性,来源、输运与归趋尚不明确,生态风险评估体系未建立及相关管控的法律法规待健全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研究提出建议:①深入研究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塑料及微塑料研究方法学(样本采集、预处理和分析)问题、准确估算入海通量、环境归趋及环境浓度下潜在的生态风险等;②支持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专题的大洋航次(太平洋和印度洋等),系统地开展河流系统-深海海盆-极地等的海洋微塑料综合研究;③研发水环境中塑料和微塑料垃圾的拦截和处理技术,制定和强化塑料及微塑料管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④建立完善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公共环境意识教育体系,以唤起公众对海洋污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高氯酸盐是具有高水溶性、高度扩散性和持久性的有毒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饮用水为主的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饮用水和废水污染防治是高氯酸盐风险管控的重点. 我国水环境中高氯酸盐检出频次和浓度较高,亟需开展管控. 美国是最早报道高氯酸盐水体污染并对此展开调查研究的国家之一,并形成了系统的管控思路,积累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本文从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两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有毒污染物风险管控思路,重点阐述了高氯酸盐的针对性管控措施,并整理分析了我国高氯酸盐相关污染管控现状,发现目前尚未开展有针对性的管控,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完整的有毒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未能及时关注高氯酸盐等有毒污染物的健康风险,造成环境风险管控力度不足. 最后在借鉴美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环境管理需求,提出了相关工作的启示及建议:要健全有毒物质管控体制机制,强化有毒污染物全过程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以提高有毒污染物风险管理的系统性、精准性、科学性;要系统开展本土高氯酸盐溯源分析、管控政策措施研究,填补高氯酸盐典型污染物的管控空白.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是地下水环境的关键敏感属性,而现有关于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多侧重于污染风险评价,常忽视地下水生态水位作为环境要素综合风险的重要性.为突破以往地下水风险评价中以污染要素为主的现状,在区域尺度针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变化导致地下水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失衡等问题,提出以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作为风险受体,综合研究地下水系统对地下水风险源的暴露途径及响应关系,采用地下水防污性能指数指征地下水环境的空间差异性,构建了基于“生态水位-水质-水源地”协同作用的GERRM模型(地下水环境相对风险模型,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elative risk model),定量描述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水位突变耦合的地下水环境风险,并将建立的方法在下辽河平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Ⅳ、Ⅴ级风险区主要位于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及沈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水位敏感性较高区,面积为2 107.33 km2,占总面积的8.93%.②Ⅰ、Ⅱ级风险区主要为农田种植区、林地种植区和农业城镇建设区,面积为17 704.51 km2,占总面积的75.01%.研究显示,GERRM模型适用于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下辽河平原区化工企业、危废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以及沈阳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相对风险最高,需采取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预防和处置化工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必须从项目建设上注重环境风险评估,科学预测评价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提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在项目建设中落实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施工全程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强化现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和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是有效实施环境水质目标的主要基础和管理依据. 明确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研究、使用现状以及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和环境标准建立的特征,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在环境毒理学评估、污染物风险识别、水生态污染效应、沉积物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实际,提出了建立我国在新型污染物和复合污染水质基准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我国水质基准支持条件下的水生态安全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   相似文献   

18.
在规划研究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分步实施,强化管理的指导思想。针对主要环境特征与问题,采取防治水污染、合理布置工业,预防大气污染,促进生态建议和加强法制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构建国家环境与健康技术管理体系出发,提出构建省级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体系。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思想,确定对人体、生态环境构成健康风险的污染因子优先开展监测、评估。提出环境健康标准体系,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信息系统、技术系统、法律系统、经济系统和产业系统等。提出为开展环境与健康影响的研究,应首先开展环境污染健康效应调查方法、环境污染监测布点与健康调查监测布点及数据的关联与处理、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健康损害风险评估方法、特征污染物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及健康效应剂量一反应关系等研究工作,借以为开展以人体健康指标特征为基础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提高环保部门的环境预警和应急科学处置能力,根据“平战结合”的平台建设思路,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SOA)可扩展的架构、Webservice数据服务调用模式和模块化功能的平台构建技术,集成了地方环保业务系统的成果,设计和实施了一个体系、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个流程的“五个一”平台工程,研发了集污染源风险识别、环境预警监控、模拟预测、应急评估处置和信息发布5项功能为一体的三峡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并在重庆市环保部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应用. 平台研究成果可支撑应急管理和日常管理,并在一系列突发性事件中得到业务应用验证和应用,环境应急响应时间从1~2 h缩短至10~20 min,应急处置时间从原来的1~2 d缩短至1~2 h,显著提高了三峡库区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