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简述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信息化中的优势。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建设环境监测大数据中心,突破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局限性,运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实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的新突破,提升环境状况综合预警能力;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能力;建立环保舆情分析云平台,提升公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1数据审核程序与内容环境监测数据经分析人员自查后,须经过组审、室审、站审后方可报出。组审过程中,如发现疑难问题,组内无力解决,在上报到室时,要注明可疑之处。一般性技术问题均需在室内解决,对于重点疑难问题和特别重要的监测数据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报请站技术负责人审核处理。审核过程中,可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组、室、站所处的位置不同,审核的要求和内容也不同。有些监测站要求三级审核人员对监测结果均进行全面的审核,即从采样、分析原始记录的计算、数据处理,直到结果报出等。表面上看,对数据审核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法规的调研,在深入分析当前辐射环境监测法规框架结构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法规体系,重点关注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核与辐射监督性监测及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需求,提出完善部门规章、健全核安全导则及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现状以及国控点监测总体概况,指出了目前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法规建设,理顺机制,大力发展监测队伍;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夯实监测能力;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深化各类报告的编制出版工作,加强监测信息公开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后,日本及我国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及结果,分析了我国辐射应急监测中的问题,提出完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辐射自动监测站及开展针对性辐射监测能力建设,科学规范应急预案,提升快速监测技术,加强辐射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2011年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射频综合场强项目测量比对中,采用稳健统计方法对36家参比单位的78个比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监测机构满意结果占87.3%,有问题结果占7.7%,离群结果占5%。对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如仪器型号等,反映了目前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射频电磁场测量项目的监测能力水平,为进一步开展质保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静电加速器辐射污染环境监测系统的结构与原理,采用合理的布局设置对静电加速器在运转中产生的γ、X和快中子等多种辐射实时监测,并按国际辐射吸收剂量率标准进行辐射污染防护.该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良好,也适用于其他大范围场地多种辐射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环境分析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此项工作对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有一定影响。简述了环境监测超标数据审核确认的必要性以及超标数据的审核确认方式,针对目前存在的监测指标定性定量不准确、标准物质存在衰减状况、评价标准选择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监测部门对于超标数据必须严格审核和把关,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服务于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地面水环境监测数据为例,对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计算机辅助审核的可行性以及审核的方法等进行了研究.指出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计算机辅助审核是完全可行的,环境监测数据计算机辅助审核不仅能减轻数据审核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审核工作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阐述了环境监测系统岗位评估体系的制定原则和设置思路。岗位评估体系由3个分级设计的要素和分值组成,一级要素包括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二级要素包括29个项目,每个岗位按二级要素的29项评分,每个项目按三级分值评价,岗位系数即为29项得分之和。提出了岗位评估过程的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了岗位评估体系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4.
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是对整个监测任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考核并给出考核结果值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在资质管理、任务招标、价格评分、合同付款等方面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提供量化依据。用好可信度评估可以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规范行业竞争。 相似文献
15.
理顺运转机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三者之间的交叉点,矛盾点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形成统一,高效,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一支环保队伍。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