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1.5万hm^2,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湿地直接经济价值不高,而防浪护岩、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显,属于特别容易被价值低估的海岩生态关键区。1960年代以来的毁林转海造田或盐田,毁林围塘养殖,毁林围海搞城市建设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现已建成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8个,还需要吸收科学家积极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以尽快扭转退化趋势,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化工废水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化工废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中植物、水体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工废水的流入加重了近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由于水体自净和红树林湿地净化作用,远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则明显减轻;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大多沉积于排污口附近底泥中,流经红树林湿地时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已大大降低;2)化工废水没有改变红树林土壤的质地,但降低了其pH值;红树林土壤对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吸附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的沉积地;3)化工废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红树林植物可吸收化工废水中的营养元素而为自身利用,重金属元素被红树林植物吸收后大多积累在根部;重金属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的迁移率大致为Cu>Zn>Cd>Pb;4)研究认为利用红树林湿地处理化工废水时应进行废水的预处理,以免对红树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湿地是湿地系统中的非常重要而又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广西是我国几个有红树林湿地的省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对湿地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遭受破坏,功能和效益在衰退,如再不进行科学保护,将严重危及红树林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红树林湿地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2002年7月19日至8月1日,广西中医学院绿萤环保协会作为全国17支优胜的大学生社团参加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走进国际重要湿地使者行动”;9名“湿地使者”来到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和宣教活动,将湿地使者的足迹踏遍了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将保护湿地的理念撒播到红树林的每一寸土地。为了揭开红树林的神秘面纱,请跟“湿地使者”的足迹走进红树林。  相似文献   

5.
野外采集了汕头国际湿地示范区内3种红树林湿地(苏埃湾天然次生桐花树林湿地、外砂河口人工种植海桑与无瓣海桑混交林湿地、义丰溪口人工无瓣海桑林湿地)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了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研究了多环芳烃在3种不同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物有机碳、黑碳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天然次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累积量显著高于人工恢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累积量;不同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和累积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多环芳烃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组分为菲、荧蒽、芘和苯并(b)荧蒽;除义丰溪口红树林湿地外,多环芳烃在另外2个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吸附和累积都具有林内含量高于林边缘,林边缘含量高于低潮光滩的特征;有机碳和黑碳对低环多环芳烃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高环多环芳烃影响显著,黑碳较之有机碳对高环多环芳烃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加之从2012年来以有孔团水虱为主的海洋污损动物在保护区内大面积爆发,使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进行污染监测、污染源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诊断、评估、预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连续5 a监测和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污染状况和变化特征,探究其主要污染因子及其成因,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在近5 a的时间里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经历了从2013年—2015年污染程度逐渐减轻,到2016年—2017年污染情况再次严重的过程。根据三种污染评价方法得出近两年塔市、山尾村、三江镇区域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情况最严重,水体污染以有机质和氮污染为主。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高位池养虾数量,实施退塘还林及虾塘养殖废水处理等措施,尽快使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7.
港湾污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港湾污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湿地中水体、土壤和植物3个子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水体自净和红树林湿地的净化作用,随着湿地与排污口距离的加大,水体污染逐渐减轻;(2)港湾污水的排入未改变红树林湿地中土壤的质地,增大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3)红树林土壤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吸附、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的沉积地;(4)港湾污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植物群落结构和生长没有造成不良影响;(5)重金属元素被红树林植物吸收后大多积累在根部,避免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各种污染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通过综合当前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料,认为对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应加强复合污染的研究,并重视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湿地污染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污染物研究方面更应重视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机理等的研究.在研究手段上,应注重运用同位素示踪和定年技术来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历史,应用高分辨率沉积物岩芯研究环境的变迁.研究还认为,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便为探讨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污染红树林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Mangrove Forest)与海岸湿地、上升流和珊瑚礁被认为是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全球在湿地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在总结国外监测和保护红树林经验和我国保护现状基础上,探讨我国加强红树林监测和保护的相关途径,以期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湿地向来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红树林与珊瑚礁、上升流、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基于自然条件的综合因素影响,珠海市滩涂发育旺盛,自唐家湾镇至香洲区、湾仔镇至三灶岛以及高栏列岛一带均有大片红树林生长。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填海造地导致红树林面积极度萎缩。为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湿地,我们开展了对广州市淇澳岛红树林生态多样性的调查,并从中探寻出有关红树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和红树植物秋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Zn和As)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和秋茄(根、茎和叶)组织内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世界其他红树林湿地相比,重金属含量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和秋茄中均处于较低水平;7种目标重金属元素(除Ni外)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含量均低于生物影响效应中位值(ERM),并未达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害的程度,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沉积物中Cd、As等在部分样点污染指数(PI)达到了高污染水平等级;红树植物秋茄体内的重金属与周围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关系密切;基于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大部分重金属的计算值是偏低的(<1),这说明秋茄并非一种高效的重金属富集植物。总之,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有限,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这与海南岛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污染相对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红树林湿地鸟类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例评价了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鸟类生态健康.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鸟类生态健康评价功能层指标的权重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0.443) > 栖息地重要性指数 (0.283) > 栖息地环境风险指数(0.181) > 鸟类群落健康指数(0.094);9个鸟类生态健康指标的权重和赋值分别为鸟类多样性(0.094,4)、栖息地重要性(0.283,3)、土地退化(0.147,3)、噪声(0.074,1)、光污染(0.074,4)、建筑物影响(0.148,2)、重金属污染(0.089,5)、有机污染暴露(0.056,2)和生物入侵(0.035,4);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鸟类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3,处于“亚健康”状态,即当前栖息地适宜性下降,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结合深圳湾的生态现状,建议建立鸟类动态监测网络,促进科学高效的鸟类保护决策的形成,加强城市噪音管制,降低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提升红树林湿地鸟类生境适宜性;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力度,严控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风险,整体提升红树林湿地鸟类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及形态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干沉积物)为640~1 140 n·kg-1,平均值为935 n·kg-1,与国内其他红树林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塑料形态有颗粒状(39%)、碎片状(31%)和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人为活动加剧导致河口湿地退化严重,采用红树植物进行人工恢复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式。而关于土壤氮、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然红树林湿地,人工恢复对其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该文以福建晋江河口恢复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湿地恢复过程中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探究湿地恢复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区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不同混交方式和种植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表明红树林恢复促进了湿地土壤氮、磷的积累,不同恢复模式对其含量产生影响。此外,河口区复杂的水文环境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红树林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代表性红树林湿地为对象,研究红树林湿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沉积物有机碳、总硫、总氮和总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和海南红树林区总氮和总磷变化相似,均为:沉积物〉农田〉鱼塘〉光滩,广西大冠沙稍有不同,光滩的氮磷含量最低;有机碳和总硫含量各地稍有差异,但是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硫...  相似文献   

16.
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oil)是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arbon dioxide,CO2)的主要碳源,其微小变化对红树林湿地碳汇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21年原位实时监测的每月浙南人工红树林湿地Rsoil及其环境因子数据为基础,探究了Rsoil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co)的贡献,并分析了Rsoil对浙南人工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浙南人工红树林湿地Rsoil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达到峰值;Rsoil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为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S)和土壤湿度(soil humidity,WS),二者的综合作用可以解释84.6%的Rsoil变化;(2)尽管Rsoil是浙南红树林Reco<...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湿地对榨糖废水中N,P的吸收和净化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湛江市榨糖厂入海废水排污口右侧生长的红树林群落中的三个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本内N、P含量的研究,探讨榨放心水对这三种植物吸收N、P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湿地净化N、P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沿海环境》2003,(2):20-23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中国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后,一直积极致力于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湿地的保护与管理。2002年,中国国家林业局为地球母亲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总面积为196万平方公里的14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西合浦县山口红树林也是其中之一。又一个“湿地日”来临之际,本刊编发此稿,旨在引起人们对湿地的重视,加强对它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9.
在热带海洋环境中,红树林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1,2].通常认为,红树林湿地区域可为毗连的沿岸水域和相关的生物群落生境提供有机物和无机物[3~5].尽管在红树林区域中具有很高的生产率,但红树林的树木一般是生长在营养比较贫瘠的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湿地对榨糖废水中N、P的吸收和净化的可能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东省湛江市榨糖厂入海废水排污口右侧生长的红树林群落中的三个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体内N、P含量的研究,探讨榨糖废水对这三种植物吸收N、P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湿地净化N、P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