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喜讯     
《环保科技》2013,(1):44
<正>尊敬的各位作者及广大读者:《环保科技》作为贵州省环境保护厅主管、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环境科学技术期刊,一贯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长期坚持"宣传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成果、总结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办刊方针,广泛登载环境管理、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总量控制等方面的创新管理思路及方法,环境污染控制、环境分析测试、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等方面具有方法创新或技术创新的科学研究,环境科技成果、重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28—29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葫芦岛市举办"北方环境论坛暨第二届东北三省环境学术研讨会"。本次大会由三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市环境保护局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杂志社共同承办,三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民政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提供支持。会议以"促进东北三省环境学术交流,引领科学研究和环境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为解决区域性环保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中国工程院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2,(18):64
2012年9月9日—11日,"首届东北三省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同举办。会议以"促进东北三省环境学术交流,引领科学研究和环境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对东北三省如何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在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研讨。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参加了会议并讲话。张力军副部长指出,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环保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都会引领环境意识、管理思路与污染治理水平的跨越发展。张力军副部长强调,"十二五"期间,环保科技工作要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在于生态系统效应。当代科学技术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其交叉影响。 1983年,日本科学技术会议曾向中曾根首相提出今后十年日本的基本方针,其中三个主要推动领域中都很重视环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历程,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投资比例,经济发展与城市型环境问题及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环境法规、强调环境管理、重视污染治理、加强环保科研等几个方面论证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是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9-1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大连市举办“首届东北三省环境学术研讨会”。本次大会南j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市环境保护局承办,三省环境保护厅支持。会议以“促进东北三省环境学术交流,引领科学研究和环境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对东北三省如何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在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研讨。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辽宁省副省长谭作钧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会章程,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在广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召开了中国环境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会广东分会成立会议。会上,广东省环保局廖炳寰局长传达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会议精神,宣  相似文献   

11.
火的利用使人类告别了茹毛嗜血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和高度发达的运输体系让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村".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充分享受技术所带来的财富、舒适,便捷和快乐的同时,我们也在默默承受技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冲击.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现代技术及其创新,但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也不断地制造出新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所谓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去探索和创造一些新的思维和事物,从而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注重每一个概念、问题等知识的讲解和  相似文献   

13.
一、环境科学的兴起环境和环境保护问题,古已有之。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才日益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注意,到七十年代环境科学一跃成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传授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创新,使学生能以创新型的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不断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十分直观形象,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领域,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现有在职职工135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43人,博士学历24人、硕士学  相似文献   

18.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现有在职职工135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43人,博士学历24人、硕士学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在生活和学习中想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打破陈旧的观念和思想,进行大胆创新。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想要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高效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来改善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最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和探索,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