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综合考虑广西南流江流域陆域和廉州湾海域水质目标,遵循南流江流域、南流江河口、廉州湾近岸海域的污染路径,构建了基于陆海统筹的南流江流域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体系。首先,以廉州湾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为约束条件,计算入海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别为24 494、3 425、10 052、776 t/a。然后以南流江河口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南流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约束条件,计算南流江流域陆域COD、氨氮、TN和TP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26 365、5 403、8 939、1 127 t/a。为实现入海总量的控制目标要求,重点应在南流江流域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到2020年,南流江流域主要污染控制工程项目的削减能力已超过2020年污染物总量控制削减量,因此2030年实现南流江和廉州湾控制断面全面稳定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目标压力不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水质指标分类控制要求,对其中的基本项目采用灰色关联加权法,对水源地补充、特定项目应用单因子评价法,由此提出一种水源地水质污染变化特征综合分析的新方法,并以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饮用水源地2005、2008、2011、2013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和污染变化特征实证分析。采用分类别法评价的结果表明:2005—2013年,白河沟水库基本项目所有监测因子和超标因子均表现为水质持续提高的趋势;2005、2008、2011、2013年所有监测因子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分别处于GB 3838—2002的Ⅱ、Ⅱ、Ⅱ和Ⅰ类,超标因子分别处于Ⅴ、Ⅳ、Ⅳ和Ⅲ类;水源地补充、特定项目中,硝酸盐氮、铁、锰污染经治理后达标,而苯并芘超标2.5~1.0×10~3倍,仍然是白河沟水库的污染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节霉生长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海浪河流域水节霉生长水体水质进行评价.在12月份,对海浪河流域10个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英雄桥和斗银河口断面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氮和有机物,其余断面水质较好,基本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对水节霉惟一生长地河夹村大坝连续进行6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冰封期的1~2月份,该断面污染...  相似文献   

4.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6年洪湖8个常规监测点的8项水质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洪湖主要污染因子,判别洪湖水质的时空差异性,揭示洪湖水质与污染源的内在联系,分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016年洪湖8个监测点均出现超标现象,且入湖断面水质浓度大于出湖断面水质浓度,超标因子主要为COD、TP、TN、氨氮,超标最严重的监测点位为蓝田。丰水期有机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为洪湖内水产围网养殖;枯水期氮磷超标严重,污染主要来源于洪湖流域农业种植及畜禽养殖等;平水期湖体内外源污染都占较大比重。因此,为提高洪湖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应拆除洪湖内围网,并加强对外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江苏海域倾倒区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连云港航道扩建工程南临时倾倒区面积及其影响海域范围,在疏浚泥倾倒前后,在该倾倒区布设5个断面,每个断面设3个站位,即水质站位15个、沉积物站位15个、生物站位15个,对水质、沉积物,生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倾倒后,各个站佗的DO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高锰酸盐指数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最大值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磷和BOD;有所升高;倾倒使水体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大幅上升,显著高于倾倒前,反映了石油类物质污染对水体的影响时间较长;疏浚泥倾倒使水体中铅和镉的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a有下降的趋势,影响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疏浚泥倾倒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组成影响不大,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合理,结构基本稳定,倾倒后该海域环境尚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倾倒前该海域的底栖生态环境较好,倾倒后总体属于轻度污染状况,说明疏浚泥海洋倾倒对倾倒区底栖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舟山渔场近岸海域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舟山渔场近岸海域污染源及入海的污染物质分析入手,较详尽地叙述了舟山渔场近岸海域的水质、底质及生物体受污染的现状,并指出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提请注意处理好沿海的经济发展与保护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三角模糊数表征参评的水质指标浓度,并进行α截集处理,将经过处理的区间数代入传统的贝叶斯水质模型,建立了三角模糊数优化的贝叶斯水质模型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三角模糊数和贝叶斯水质模型的共同优点,考虑了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误差,通过计算各采样点水质对不同水质级别的隶属度,再判定水质级别。将该方法应用于太湖竺山湾缓冲带湿地,结果表明:竺山湾缓冲带湿地水体水质为Ⅲ~Ⅳ类,未能达到Ⅰ类水质目标的要求;水体TN和COD污染较严重,在缓冲带生态建设和功能修复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氮和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承德滦河流域为案例研究区域,初步构建了流域输入响应模型。基于规划污染治理情景,分析了污染治理项目对流域水质改善效益。结果表明,污染源全部治理后,控制断面COD下降幅度为7.84mg/L,水质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改善为Ⅱ类,污染源治理效果明显。各治理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能为项目的优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海湿地进出水和核心区进行布点采样,检测了样品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分析了湿地水污染现状,同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污染级别,其中湿地进水区域和旅游开发区水质达到重污染级别;南海湿地现已处于富营养型。通过分析得出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人口多,人为污染大,南海湿地补水来源受污染严重;对水质净化具有一定作用的水生植物不被收割利用,对水质造成了二次污染。最终针对南海湿地的污染状况和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南苕溪支流锦溪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级聚类法就南苕溪支流锦溪近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溪入青山水库断面水质2005—2009年逐年改善,2007年后达到灰色聚类等级Ⅲ类水质要求;2009年秋季至2010年夏季期间秋、冬两季的污染程度高于春、夏季节;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但TN、TP污染分指数在丰水期最高,表明污染源中面源污染已占相当比例。空间变化方面从玲珑桥到江桥锦溪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不断提升,到江桥时达到极值13.25,锦溪末端三眼桥断面水质较江桥断面有所改善;SPSS空间聚类分析可分为轻污染区(从玲珑桥到冬韵桥)、重污染区(从群利桥到江桥)和中度污染区(从江桥到三眼桥)。锦溪上游农业区对河水中的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66%、54%和49%,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锦溪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