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祸不单行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是说,幸运的事不会联袂而来,而灾祸却往往会接踵而至。这句谚语源于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很明显,此说带有较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仔细想来,却也有一定道理。“福无双至”且不论,“祸不单行”则并非完全是唯心之说。事物的存在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是相互依存的。就拿生物界来说,植物与动物、  相似文献   

2.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诗如今在职场中备受推崇,确实,只有“首屈一指”才能受到团队的依赖,才能把某一份竞争激烈的好工作捧成一个“铁饭碗”,不受威胁,对于任何一位员工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不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探讨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程继伯逄增志“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坑三代”,这是安全生产的一句老话。由这句老话,我们不难看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医药化工企业来说,大部分生产是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和易腐...  相似文献   

4.
逻辑 《环境》2010,(9):68-69
我国有一句俗语,叫“在太岁头上动土”,意喻招惹那些不该冒犯的人和事,后果往往是不好的。那么,这所谓的太岁又藏着怎么样的真面目呢?  相似文献   

5.
十年动乱对生态的破坏表现之一是那句揪心痛楚的顺口溜——“要致富,去砍树”;现在,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农民中又流传着另两句顺口溜——“三元及第,种桉得利”和“要致富,种桉树”。东起曲靖、西达保山的我省这一广垠地域带内,在林业部门扶持带动下,农村正逐步把桉树种植从零星的庭园观赏推向山地大面积工程营造集约化经营,实现营林优化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三天不吃青,头顶上冒火星”这是流传在江苏北部一带的一句俗语。“青”是指绿色蔬菜,“冒火星”是比喻中医所说的“有火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三天不吃绿色蔬菜,就会出现心情烦躁、口干舌燥、口角开裂、嘴唇焦干、眼睛发红、小便发黄、大便不通、皮肤粗糙等症状。可见绿色蔬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绿色蔬菜一般都会有叶绿素,这是一种复杂的有机酸。植物就是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变为有机物养分并贮存在植物  相似文献   

7.
叶卉时 《环境》2001,(4):20-21
广东省政府于 1999年作出决定,将顺德市列为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城市,并提出了11项试点任务,其中包括“加强城市和乡村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两项相互关连、甚为密切且关系到城市建设战略问题的任务。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这是有其极丰富的内涵而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言。意思是干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哪怕有“一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万一”的不可能;或者是有“一万”的不可能,也要想到“万一”的可能。总之,这句俗话饱含哲理。但由于一万比一这个数字上的悬殊,却常常让不少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我们买福利票,想中特等奖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万一”的可能要落到自己头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来,人们一提起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想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仿佛在生物世界除了相互残杀之外,就不存在别的关系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有些生物也能和睦相处,甚至于友好合作。这就是生态学家们常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还要教育谁     
雪子 《沿海环境》2000,(8):26-26
今年北方的沙尘暴闹得人 心惶惶,人们还来不及擦亮眼睛,便有人重提一句老话:“关键是要教育农民。” 确实,那些地方的农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多年来不计后果砍树开荒,植被受损严重,使得沙尘暴常来常往,今年的“发作”,不过是严重一些而已。 但仔细想想,这句看着没错,说得也很通俗很轻巧的话,却似乎不那么全面。 先说说眼下的事。,现在,大西北地区的人们种树种草忙得不亦乐乎,这不单是国家号召的原因,恐怕与国务院制定的“个体承包”的政策不无关系。前阵子,一位朋友回山西老家,我问你家种树吗?他说,只要种下的树能是咱…  相似文献   

11.
上学读书时,我就对爱迪生的“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这句励志名言。印象颇深。我把它工整地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2.
“要我安全”是一种处于外界约束下的被动的他律行为,“我要安全”则是一种处于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的自律行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培养“我要安全”的行为,实现“我能安全”的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自律,否则,“我要安全”就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李将辉 《环境》2004,(11):18-19
王自新,人称“环保狂人”,熟悉他的人介绍他时用的是6个字:“废电池王自新”,老朋友见面时总会问上一句:“还干废电池哪?”  相似文献   

14.
“在路上”这三个字,在当下人们的心灵里,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了,它被太多的人渲染过、写过、唱过。而当我走进呼伦贝尔草原,我不想走了,“在路上”这一神秘的美丽的意象,竞像轻烟一样飘过我的眼前,飘散在青青的碧草丛中,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想走。一句“在路上”,细细想来,其实也是人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回去,从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到走过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回到天堂,这一切都是走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安全管理中的"骂声"和"哭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这是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体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一丝一毫的放松,一点一滴的侥幸,都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但是,安全管理人员管得过于严格,基层员丁难免会满腹牢骚,甚至开骂。事前的“骂声”虽然不好听,但远胜于事后的“哭声”。  相似文献   

16.
笑的奥妙     
一、笑一笑,“十年少”中华民族有一句古老民谚为“笑一笑,十年少”。这是说,只要一个人心情愉快,笑口常开,定会愈活愈年轻。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且认九‘风、寒、暑、湿、燥、火”.及“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六淫”、“七情”,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怒伤肝,悲伤肺,忧思伤脾胃”,如果“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不是整日生活在忧思悲伤之中,她或许不会早早地离开人间。假如一个人患了疾病,甚至得了癌症,却没有一个乐观豁达积极治疗的精神状态,没有树立起一定要战胜疾病的信心,那么这个或许会…  相似文献   

17.
许家和 《环境》2000,(8):15-15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乃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推崇的女性自然美的诗句。以现代医学美学观点诠释,前一句说的是女人的“体内环境”,要清纯和  相似文献   

18.
常有人说,不知是谁,起了“青岛”这个好听的名字,给人太多遐想。也正是因为这个美丽的名号,无数游人过客慕名而来,徜徉在这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句话一直传承在居住于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里。或许,一百年前,康有为先生诠释这座城市的时候,也不曾会想到,他的一句诗文会不惧时光流转,贯穿这座城市的历史长河。转眼二十载,我从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背着相机的青年。这二十年,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进步与发展,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风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辽河集团公司新年开启“安全号”“安全就是效益”。这在盘锦江河集团公司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正在变成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1995年,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增多的情况下,全公司杜绝了重大人身、火灾爆炸和多人中毒窒息事故,连续16年实现安全生产。为集团公...  相似文献   

20.
石旭初 《环境》2003,(12):33-33
提起生物之间的关系,人们想得最多的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仿佛在生物世界除了相互残杀之外,就不存在别的关系了。其实好些生物也能和睦相处,甚至友好合作。这就是生态学家们常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