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劳动法》颁布已经十年。《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十年来,劳动保障立法步伐大大加快,迄今为止,已出台50余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建立起以《劳动法》为核心的比较系统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建立起利益均衡机制,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劳动法》实施10年以来,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10年来,《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实施已有10年。10年来,《劳动法》在调整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样,现行《劳动法》的不适应性也逐渐显现,完善《劳动法》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法》赋予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用以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重要法律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动保障监察的任务日益艰巨。一方面,企业所有制形式、收入分配形式和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在成立20周年之际,为加强劳动保障问题的研究,学会成立了四个专业委员会。10月20日,劳动法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其汇集了高校、法院、劳动保障局、工会、企联及专业编辑等各方面从事劳动法研究工作的人士。并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在法理上是处于不同位阶的单行法与基本法的关系,在法律上是处于同一位阶的新法与旧法的关系,因而,《劳动合同法》可以补充、细化并有选择地突破《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运行规则。为实现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等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的补充、细化和突破,应当坚持四个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实施后,劳动合同制度纳入了法制轨道。十多年来,全国各地按照《劳动法》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这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已基本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对加强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职业劳动行为所发生的特定社会关系,为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其效力与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当事人的利益得失,也关乎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都应对此表明妥切的立法态度。  相似文献   

9.
宣传周口号     
宣传周口号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劳动法》2.贯彻《劳动法》,依法调整劳动关系3.贯彻《劳动法》,建立新型劳动制度4.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5.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6.认真贯彻《劳动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7.贯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用工制度,《劳动法》开始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用工制度设计以定期劳动合同为主,无固定期限合同只是给予老职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保护性措施。《劳动合同法》则着眼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标准劳动关系采取了扩大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立法设计,并对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做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1.
颁布于十年前的《劳动法》以及后续颁布实施的有关劳动保障的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对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劳动争议的处理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为劳动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了切实保障。但是,权利的主张和实现是有条件的。申请的时限(也即法定的申请时间范围)就是其中的条件之一。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见过时限而憾失权利事件,特提醒广大劳动及企业主(含个体工商户)均应注意以下规定。  相似文献   

12.
王进 《中国劳动科学》2005,(1):F002-F002
2004年末,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在京召开理论研讨会,纪念《劳动法》实施十周年,总结《劳动法》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探讨完善劳动保障法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王东进、步正发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未能制办、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法学会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10年来,《劳动法》极其有效地推动了劳动关系市场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调整和规范,新型劳动制度、劳动法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保证。以法定最低劳动标准与契约自由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和调整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既有效地保护了劳动关系弱势一方——劳动者的权益,为职工组织起来建立工会和通过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法》在劳动法体系中的地位 在劳动法体系中,《安全生产法》属于劳动保护法(或称劳动安全卫生法),其地位依托于劳动保护法的地位。 劳动保护法直接以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为保护对象,由此决定其在劳动法体系中无可争辩地处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障监察有力地推进了《劳动法》的施行,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许多不足和缺陷仍然显而易见,整个监察体制还不尽完善.对基层劳动保障监察而言,工作上还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讨.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面覆盖不够,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等.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5条的解释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与“权利被侵害之日”在字义的理解上是不同的(参见拙作《关于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几个问题讨论》,《中国劳动》2004年第7期)。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人们对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存在不同的理解,以致一个案件在不同的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不同审级的法院)出现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本文拟就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时间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劳资矛盾日见突出,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数量最多的民事案件之一,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生效。这一条例的出台对进一步维护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相互关系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劳动法》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等规定,结合劳动法法理,笔者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对“文员变保姆”一案的实体裁决结论是正确的,但裁决依据和理由却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国开展第三次《劳动法》宣传周活动1996年7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颁布两周年的日子,劳动部决定1996年7月1日至7日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劳动法》宣传周活动。这次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和谐劳动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