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磷及磷化氢的毒害与预防(一)磷的毒害与预防单质磷(P)有四种同素异形体;黄磷(亦叫白磷)、红磷、紫磷和黑磷,其中以黄磷和红磷较常见。黄磷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遇光颜色变暗。它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燃点很低,在空气中34℃即自燃,产生白雾,因此,常把它置于水中隔绝空气保存,避免氧化.黄磷和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作用时,放出热量,其中部分反应热以光能形式放出,便  相似文献   

2.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按照发生的机理,自燃可大致分为以下七种类型:氧化发热自燃分子内含有双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如浸油脂物质、褐煤等,具有能结合空气中的氧而发生部分氧化的特性,产生的大量氧化反应热,如果得以蓄积,反应体系内的温度就会上升,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一些自燃点低的物质,如黄磷、烷基铝、磷化氢、还原铁等,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能快速反应,发生燃烧。  相似文献   

3.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按照发生的机理,自燃可大致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氧化发热自燃。分子内含有双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如浸油脂物质、褐煤等,具有能吸收空气中的氧而发生部分氧化的特性,产生的大量氧化反应热,如果得以蓄积,反应体系内的温度就会上升,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一些自燃点低的物质,如黄磷、烷基铝、磷化氢、还原铁等,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能快速反应,发生燃烧。 分解放热自燃。常温下能分解放热的物质,如硝化棉、赛璐珞及硝化甘油等物质,由…  相似文献   

4.
化学物质的自燃 在化学物质中,有些物质的自燃点很低,能够在低温下自燃。能够低温自燃的化学物质,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遇空气能自燃的,有黄磷、磷化氢、铝粉,炭黑等。这类物质发生自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氧化反映,放出大量的热,将物质加热到自燃点而燃烧。因此,为了防止这类物质发生火灾,通常是将它们与空气隔绝。 (2)与水作用能发生自燃的,有钾、钠、电石、磷化钙、保险粉等。这类物质发生自燃的原因,主要是它们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将析出的可燃气体加热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因此,凡是遇水…  相似文献   

5.
低温自燃     
低温自燃,它与受热自燃的主要区别是热的来源不同。受热自燃是外界加给的热,低温自燃是物质本身氧化散热引起的。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由于自行氧化产生的热能不能随时散发掉,以致热量积蓄起来,温度逐渐升高,最后达到物质的燃点,因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现象,叫做低温自燃。一般较常见的低温自燃有植物、油脂和化学物质。 植物的自燃 能够自燃的植物有:稻草、树叶、麦秸等。植物的自燃是由于微生物、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发生自燃的条件,首先是具备有微生物生存的温度,其次堆垛在一起使热不易散发。潮湿的麦秸、稻草堆,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引…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不同初始氧化温度下浸水长焰煤的氧化自燃特性,利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实验手段以及MS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氧化自燃规律,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阐述自由基变化特性。结合分子键能的变化,分析浸水条件下二次氧化的煤氧链式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0 ℃预氧化后,浸水风干长焰煤的还原性官能团甲基、亚甲基、羟基均高于原煤,而羰基、羧基低于原煤;与原煤相比,浸水风干后的煤预氧化温度在120 ℃时最大升温速率最高(0.036 9 ℃/s),表现出更强的自燃倾向性;MS模拟优化得出煤中各官能团在预氧化120 ℃时键能变化较大,结合热分析实验,确立预氧化后浸水风干煤体氧化自燃特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煤自燃过程中,随氧化进程的不同会依次释放出不同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出现及释放量能反映煤氧化自燃的程度。为了准确预报纳林河二号井的自燃发火,利用程序升温试验装置和气相色谱仪研究了3-1煤的自燃氧化特性,以及自燃升温过程中产生氧化气体和碳氢类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φ(C2H4)/φ(C2H6)、φ(C3H8)/φ(C2H6)等烯烷比和链烷比曲线。结果表明:纳林河二号井3-1煤的自燃临界温度约为60℃,干裂临界温度约为105℃;3-1煤在常温下就能产生CO,且产生量与温度呈指数关系;C2H4出现的温度为65℃,在温度高于120℃后气体产生量呈现单调递增趋势。结合指标气体优选一般原则,确定纳林河二号井3-1煤层自燃指标气体应以C2H4与CO为主,以C3H8、φ(C2H4)/φ(C3H8)为辅。  相似文献   

8.
黄磷(巳)英文名称:PhosphorusYellow,Phosphorus(white)通用或商品名称:白磷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无色到黄色立方形晶体,类似蜡状固体。相对密度:蒸气4.42,固体1.82o熔点:M二l℃沸点:280℃闪点:在空气中会自燃。自燃点:30℃蒸气压:0.133kPa(76.6T)溶解性:l/300000水,l克/400毫升无水乙醇,l克/102毫升无水乙醚,l克/40毫升氯仿,l克/35升苯。危险性:遇热或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着火。在空气中自燃,很活泼。能与下列物质反应而爆炸:碱性氢氧化物、NH4N03、SbFS、Be、BI3、Ba(Bthe)。。Ca(…  相似文献   

9.
受热自燃     
可燃物质达到燃点,不用明火去点是不会着火的。如继续加热可燃物质到一定温度,就是不用明火去点,也能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 发生受热的过程是:当可燃物质受热对,便开始了缓慢的氧化,由于氧化速度小,发出的热量不多,而且随即消散,这时并不发生自燃。如果在外界热的作用下,使该物质达到较高的温度,氧化速度加快,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量也增加,当达到该物质氧化发出的热量超过损失热量时,温度又有增高,从而获得了剧烈氧化条件,直到自燃起火。 受热自燃点:就是使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温度。可燃液体受热自燃点,如;甲醇500℃、车用…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接触到皮肤,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不包括火焰伤、水烫伤和冻伤。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原因化学烧伤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包括强酸、强碱、苯酚、甲苯(有机溶剂)、芥子气、磷等。化学烧伤可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1.温度。引起皮肤烧伤的最低温度为44℃,温度一时间曲线在45~50℃之间呈线形,而在51℃以上呈渐进性,在70℃暴露1秒钟即可引起跨表皮坏死。  相似文献   

11.
蒸磷法是国内从泥磷中提取黄磷的最常用方法,但该方法常存在蒸磷釜局部氧化严重、设备腐蚀较快等问题。模拟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的腐蚀试验,分析了Q235钢、45钢和304不锈钢3种材料在泥磷水分蒸发(100℃)和黄磷提取(290℃)2个阶段中质量与时间、材料腐蚀速率与时间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腐蚀较严重的45钢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并分别用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腐蚀产物成分及其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00℃和290℃时,45钢的腐蚀速率最大,Q235钢次之,304不锈钢最小;45钢和Q235不锈钢100℃时腐蚀速率大于290℃时,而304不锈钢100℃时腐蚀速率小于290℃时。研究表明,304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最强,其次是Q235钢,而45钢抗腐蚀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2.
低温条件下,煤氧复合作用所产生的热量会使煤体温度升高,甚至发生自燃。为确定煤的氧化性特征,对煤样进行加热升温试验,在程序控制炉中采用相同的线性升温条件(以2℃/h的速率从20℃升至125℃)进行试验,研究通入空气、煤氧化变质程度及不同煤样的影响。采用温差分析方法对煤样升温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煤样的低温氧化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升温速率曲线呈现增大、减小、再次增加的规律。通入空气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要高于不通空气的升温速率曲线,新鲜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要高于氧化变质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易自燃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要高于难自燃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理论分析表明,升温速率曲线数值大小反映了氧化放热率的强弱。升温速率曲线间的差值越大,则氧化放热率相差越大。因此,在相同的控制升温条件下,不同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数值大小可有效地反映自燃性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13.
氧气瓶特别是瓶口为什么不能沾染或接触油脂类物质呢?这个疑问并非是从事使用操作和贮运的管理人员所完全熟知的。油脂,特别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很容易气化放热。油纱头、油布所以能自燃就是由于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聚热不散,当达到自燃点时而引起自燃。而油脂在空气中气化速度较慢,产生的热量很快散发,一般不易聚热自燃。由于纯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促使可燃物的猛烈燃烧。油脂类物质遇到了纯氧,其气化速度大  相似文献   

14.
氧气瓶特别是瓶口为什么不能沾染或接触油脂类物质呢?这个疑问并非是从事使用操作和贮运的管理人员所完全熟知的。油脂,特别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很容易气化放热。油纱头、油布所以能自燃就是由于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聚热不散,当达到自燃点时而引起自燃。而油脂在空气中气化速度较慢,产生的热量很快散发,一般不易聚热自燃。由于纯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促使可燃物的猛烈燃烧。油脂类物质遇到了纯氧,其气化速度大大  相似文献   

15.
氧化煤低温自燃会威胁矿井生产和工人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对煤自燃的阻燃效果进行研究。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实验中得到煤自燃氧化过程的产出物,用CO浓度判断氧化煤自燃程度,再比较阻化剂的阻化能力并计算阻化率;利用FTIR绘制特征吸收峰,从微观结构研究阻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煤自燃的阻燃效果受阻化剂种类和浓度的影响,磷酸三钠阻化效果与其添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20%甲基膦酸二甲酯阻化率最高为32.6%,10%磷酸三钠阻化率最低为5.1%;煤分子结构中脂肪烃数量的降低,引起气态烯烃与烷烃产生,从160℃后C-O键开始裂解破坏,导致CO含量剧烈上升,阻化剂的加入能抑制CO的产生,减缓煤氧化速度。  相似文献   

16.
氨(NH3)英文名称:Ammonia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无色气体,具有很刺鼻的臭味。相对密度:蒸气0.6蒋点:-77.7℃沸点:-33.35℃门点:自燃点651.22℃蒸气压:1013kPa(25.7℃)爆炸极限:下限16%,上限25%溶解性:易溶于水,在醇中溶解度中等。危险性:氨或空气与氨的混合物遇火能爆炸,通热放出氢和氢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二、对人体危害急性中毒表现氨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短期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  相似文献   

17.
锰(Mn)荧文名称:Mmpse;C0llodalmpse.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呈微红色、灰色或银白色、脆性的金属元素。相对密度:7.20(蒸气)熔点:1260℃沸点:IWX)℃蒸气压:0.133kPa(129℃)溶解性:易溶于稀硫酸,溶于碳酸氢钾、碳酸氢纳溶液0危险性:粉尘遇明火时易着火。粉尘通明火易爆炸。与(AI十空气)、Ch、FZ、no、HNo、NO、P、9飞接触能引起激烈的反应。与水、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能与氧化物发生反应。二、对人体危害急性中毒表现高氧化状态的锰盐如高锰酸钾,一般仅有腐蚀作用。吸入高浓度氯化锰、高锰酸钾、硼酸锰尘后可…  相似文献   

18.
煤低温恒温氧化过程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揭示煤低温氧化机理、指导煤矿安全开采过程中的煤自燃火灾防治工作,根据CO,CO2是煤低温氧化的主要气体产物这一反应特性,同时CO是判断煤自燃程度的重要指标性气体这一工程实际,采用恒温试验方法研究某烟煤在30℃,50℃和70℃解吸附和解吸附后再氧化过程中的CO,CO2气体产物的产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煤中就存大量活泼的络合物,并且这种络合物在高于常温的情况下就可以自身发生分解,产生的主要气体产物为CO2,在较高的温度下,CO的生成量才逐渐增加;在煤的低温氧化阶段,煤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并不强烈,气体产物CO和CO2主要由络合物分解产生。因此,在煤自燃火灾防治时要及时控制煤在低温情况下,由于络合物分解放热而使煤温逐渐升高从而导致自燃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煤体一次和二次氧化过程中自燃极限参数的变化规律,运用程序升温试验台,对弱黏煤、1/3焦煤、贫煤进行一次氧化升温,经绝氧降温后进行二次氧化升温,对比分析3种烟煤两次氧化过程中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自燃极限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煤,二次氧化时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自燃极限参数曲线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与一次氧化时的对应曲线发生交叉;对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交叉温度范围不同,变质程度越低,交叉温度范围越高;煤的变质程度越低,二次氧化时的自燃极限参数极值变化率越大。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11 2,2’-偶氮二异丁腈风险提示遇明火、高热、摩擦、振动、撞击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受热时性质不稳定,逐渐分解甚至能引起爆炸。理化特性白色晶体或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甲苯等。分子量164.24,熔点105℃(分解),相对密度(水=1)1.1。主要用途:作为橡胶、塑料等发泡剂,也用于其它有机合成。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