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会杰  单文丽 《环境与发展》2020,(2):154-154,15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确保其监测结果准确性、代表性、全面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内容。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情况下,采取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并优化土壤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促进土壤监测工作的优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土壤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实施的各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生存的根本,日趋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了地下水,对食品安全也带来了严峻的影响。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监测工作、污染源头、修复技术、质量评估四个角度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防治中的挑战,然后就如何应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提出了对策,包括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完善土壤修复质量评估等。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市9个蔬菜基地土壤、蔬菜样品中的Hg、Cd、Pb、As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样品中Hg、Cd、Pb、As平均质量比为0.240、0.357、23.377、19.159 mg/kg,重金属污染指数为CdHgAsPb,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差异为城区≈近郊区远郊区。蔬菜样品除个别瓢儿白Hg略有超标外,其余重金属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与同区域1999年数据相比,基地土壤酸化明显,土壤As、Hg、Pb、Cd综合污染指数全部提高,单项指数Hg、Cd提高最多。蔬菜重金属含量有提高,其中以Pb、Cd、As提升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贾济通 《环境与发展》2020,(1):156-156,158
近年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因此,人们提高了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了当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给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5.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先行任务,在整体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应该贯穿质量控制措施。本文结合样品采样、制样、实验室两方面质量控制进行深入分析,论述采取质量控制的措施,总结归纳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罗维 《环境与发展》2020,(1):160-16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环境正在逐渐的恶化。针对这种情况,保护环境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就是定期对环境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进行分析,通过不断收集数据,来分析环境污染的变化,进而找出影响环境的原因。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土壤等多个方面,水体监测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直接影响到对环境的正确评价。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水污染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设施蔬菜土壤的环境安全性,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永清县蔬菜主产区设施芹菜和西红柿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重金属与总有机碳(TOC)的关系。结果表明,设施西红柿土壤中除Pb分布均匀外,其余重金属Cd、Cr、As、Hg均有明显的变异特征,其中,Hg的变异系数高达85.8%,属于强分异型分布;芹菜土壤中Cd、Pb、Hg均具有分异性分布特征,其中,Hg属于强分异型分布。同样,西红柿和芹菜土壤中TOC均呈现分异性特征。西红柿土壤中Cd质量比与土壤TOC质量比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对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正相关,芹菜土壤Cd质量比与土壤TOC质量比之间呈现显著的幂函数和指数正相关,进一步利用呈显著相关的预测模型确定了西红柿和芹菜土壤TOC的环境安全预警值分别为14.65 g/kg和12.06 g/kg。在永清县设施大棚管理模式下,土壤TOC质量比一旦超过该预警值,就预示着土壤存在Cd污染的风险,应及时监测以有效规避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9年伊犁河灌区土壤监测和取样分析资料,运用半方差函数与克里格插值法,对伊犁河灌区土壤盐分和主要离子组成特征与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0~3 cm土层含盐量约占0~60 cm土层含盐量的60.19%,土壤盐分剖面分布呈现表聚性.土壤各层盐分质量比与主要离子质量比呈现强烈的空间变异性.表层土壤主要离子总体上在东西向和南北向上呈二阶趋势效应.从克里格插值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区表层土壤离子组成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即各离子质量比最高值均出现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区域,并形成了区域土壤的积盐中心.  相似文献   

9.
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海岸带修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天津渤海湾河口海岸带的修复效果.通过野外种植翅碱蓬试验,监测土壤中石油烃的质量比发现,翅碱蓬能使盐碱土壤中的石油烃质量比下降,种植翅碱蓬的盐碱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比无翅碱蓬对照的盐碱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高21.7%~37.9%.翅碱蓬生长情况良好,试验区植被得到恢复,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结果表明,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盐碱土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土壤渗滤系统出水氨氮浓度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土壤与河泥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混合填料土壤渗滤系统,并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考察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15 m/d的条件下,研究了进水氨氮负荷、溶解氧质量浓度及容积利用率对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由20 mg/L增加至35 mg/L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在短时间内也会大幅提升,9~15 d可恢复处理能力;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随进水溶解氧质量浓度降低而升高,当进水溶解氧质量浓度小于0.5 mg/L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甚至高于进水;容积利用率为38.72%的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低于容积利用率为25.82%的系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缩短系统启动时间,提高系统容积利用率,增强土壤渗滤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从而使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潮白新河(天津段)水体COD、NH+4-N、TN和TP的监测数据,通过研究影响研究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按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将全年分为播种期、生长期和收获期)分析我国北方闸控河流水质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是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在气候、闸坝调度和污染来源的共同作用下,各监控断面水质变化较大,各监测指标值存在明显时空差异。其中,COD和TN污染负荷由大到小为播种期、收获期、生长期,NH+4-N和TP污染负荷由大到小为播种期、生长期、收获期。不同时段水质的空间分析表明,河流上游NH+4-N、TN和TP污染负荷偏高,河流中、下游COD污染较严重。因此,在分析北方闸控河流水质状况时,应综合考虑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时段、分河段进行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地不同树龄和不同深度的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在刺槐人工林凋落物和根系等的作用下,人工林能够提高林地土壤的团聚能力,降低土壤的分形维数;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地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土壤剖面的不同深度上趋于均一,而且小于同种质地的其他土壤;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反映森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因而可作为评价森林土壤生态特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Fisher法在土壤污染综合评价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isher最优分割的理论,研究其应用于土壤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可行性。以福建省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为实例,用Fisher法计算不同分类方式下的最小误差函数,确定最优的分割方法,确定优化布点方案。结果表明,原布设的8个监测点用Fisher法优化为3个典型点位,可客观反映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汞,样品的消解过程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作者对水浴消解的方法进行多次试验和完善,同时对多个国家标准土样进行分析,结果均符合要求,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监测质控要求.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环境与发展》2020,(4):166-166,168
噪声污染具有物理性、生理性、随机性等特点,会对人类睡眠质量、听觉系统、情绪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形影。现阶段国内环境噪声监测中仍然存在监测条件不宜、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监测力度较弱等问题。基于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了系列质量控制措施诸如优化监测环境(合理配置监测位点、时段、仪器)、提升监测力度、注重监测结果修正评价。  相似文献   

16.
胡玉霞 《环境与发展》2020,(1):168-168,170
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污染问题极大的降低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而环境监测工作和数据是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环境监测工作对于能否做好环境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影响环境管理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